专业报告称Aldi和Lidl在美所向披靡
两大廉价连锁超市Aldi和Lidl不仅在德国本土稳居最佳超市的宝座,在美国也成为了本土超市最为强劲的对手。2017年6月,Lidl在美国的第一家门店开张,该集团也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在美国开设500家门店。而Aldi已经在1976年就进军了美国,Aldi还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投资16亿美元,不仅在2018年年底前,在美国开设400家新分店,而且将对已经存在的门店进行装修和翻新,让其变得更有吸引力。Aldi和Lidl的扩张速度是美国本土大型超市,比如Walmart和 Kroger的五倍,也成为了它们目前最强劲的竞争对手。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对Safeway、Kroger、Walmart等2800名顾客进行了访问,结果显示,这些消费者大多认为美国本土超市的廉价营销方针有误。根据该报告,在Aldi和Lidl的顾客中,有71%都对这两家超市具有足够的忠诚度,也希望在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有Aldi和Lidl的分店。并且很多Aldi和Lidl的顾客中都是收入不菲的人士,也就是说,在美国,Aldi和Lidl的主要顾客并不是低收入阶层。
由于Aldi和Lidl在美国形成的威胁力,贝恩管理咨询公司建议美国廉价超市对此提出清晰的应对方针,以及市场营销策略,否则在对其的竞争中,美国本土超市几乎没有胜算的可能性。
德国热线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微信号deonlineclub或www-dolc-de 更喜欢lidl一些 Lidl和Aldi都是采购批发商,自己根本没有生产部门。说得难听点,都是二道贩子,倒爷,异曲同工。日用品大部分中国制造。 在美国见到几家Aldi,倍感亲切 deboraww 发表于 2017-6-15 12:53
Lidl和Aldi都是采购批发商,自己根本没有生产部门。说得难听点,都是二道贩子,倒爷,异曲同工。日用品大部 ...
那个超市自己有自己的生产部门?说来听听? 本帖最后由 deboraww 于 2017-6-15 20:46 编辑
moudy 发表于 2017-6-15 19:34
那个超市自己有自己的生产部门?说来听听?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不准确。我的意思其实是想说,这两家不过是做采购和物流比较成功。但是这种模式我不喜欢,虽然我也经常去他们家买东西。不喜欢的原因是品种太少,而且分批次,批次有好坏,但是不能在同一时间空间做比较,想要的东西往往买不全,而且还得整天候着它,周一周四周六赶场子。
大型的综合超市品种全但是价格贵些,不过还是好多东西没有,比如我最近在找打印照片的纸张,只能网购了。
Aldi已经进军中国,我觉得它家完全没有价格优势,质量也不是最好的,不知道要靠什么取胜。
deboraww 发表于 2017-6-15 20:41
不好意思,我的表达不准确。我的意思其实是想说,这两家不过是做采购和物流比较成功。但是这种模式我不喜 ...
我跟你的想法恰恰相反。我非常喜欢他们的经营模式。德国人更喜欢这样经营方式。家附近的LIDL基本满足了我的日常所需,一个月在去一趟REAL或者Kaufland,就足够了。 deboraww 发表于 2017-6-15 12:53
Lidl和Aldi都是采购批发商,自己根本没有生产部门。说得难听点,都是二道贩子,倒爷,异曲同工。日用品大部 ...
ALDI LIDI毕竟应该算食品超市,除了一点家具,厨具是中国进口,大部分食品日用品应该还是欧洲的吧。
其实ALDI LIDL包括DM的这种模式很考验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全世界食品日用品都是被PG,联合利华等几个大公司垄断,定价权就在他们手上,像德国有很多本土中小企业有同样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可以配合ALDI LIDI打破这种垄断。到了第三世界国家找不到当地合作公司就很难了。甚至我在澳洲就看到ALDI的很多东西都是德国进口的。 mierbach 发表于 2017-6-15 21:40
ALDI LIDI毕竟应该算食品超市,除了一点家具,厨具是中国进口,大部分食品日用品应该还是欧洲的吧。
...
是吗?可是Aldi在中国售卖的产品产地都是澳大利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人写过分析文章了,这个怎么解释? 刚从美国曼哈顿回来,那里的ALDI实在不象样。垃圾店。不能和德国比较。 deboraww 发表于 2017-6-15 22:13
是吗?可是Aldi在中国售卖的产品产地都是澳大利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有人写过分析文章了,这个怎么解释 ...
你这,对零售行业没概念全凭零星印象胡诌啊……
Aldi 和 Lidl 这种叫做折扣零售商,经营方式是通过每种商品都在当地培植自己专属的小供货商,店里仅销售这些专属供货商的产品,以一定程度上的“以大欺小”或者“剥削”(不管你怎么理解)生产者来追求相当低成本(原理类同宜家)。也就是说,这两家里除了可口可乐等极少例外,都是自己的牌子,换言之你可以认为他俩满超市都是“Ja!”和“Gut & Guenstig”。后者就不同了,除了“店牌”以外,Rewe 和 Edeka 主要还是卖大生产商的商品,而这样的普通零售商从全欧洲的范围看是更普遍的经营方式。
所以你第一个帖子就说反了,Rewe 等一票才是真的“和生产商谈个价钱然后买来再倒出去”,Lidl 和 Aldi 反而因为培植自己的生产商,要在质量管理、生产模式等方面更多地介入生产环节。而且,产品来源某种程度上更加 lokal。
如果你对食品质量追求到哪天进货哪都门儿清,并且对价格不是很敏感,那么的确 Lidl 和 Aldi 不太适合你的口味。不过这样的人一般会直接驱车 Kaufland 或者 Real,所以虽然不能说绝大部分德国人都赞成折扣零售模式,但大家都能各安其所。话又说话来,Kaufland 正是 Lidl 家开的,Netto 正是 Edeka 家开的,Penny 正是 Rewe 家开的,因此这里边不存在经营者的理念问题,只是一个对什么样的顾客群采取什么样的经销策略的问题,而所举这几个商家恰恰是双管齐下的。
说到境外战略,比如 Aldi、Lidl、Norma 在法国的确是按照“穷人超市”的思路来开,真的是一进店放眼望去基本都是穷人,东西也比当地的家乐福、欧尚等便宜不少,钻的就是当地非折扣零售商的空子。但去中国这么玩恐怕不太行,场子早就被家乐福们占光了,您比他再便宜那就成自由市场了。相反摇身一变成为高端超市才是作为一个德国品牌当下唯一可钻的空子,君不见 Lidl 里最常见那种2欧一公斤的 Waffel 到了国内能卖40人民币一公斤。这可能就是你为啥在国内 Lidl、Aldi 见到澳洲牌子的原因,各国市场不能混为一谈,此 Aldi 非彼 Aldi。 Kosmonaut 发表于 2017-6-16 01:37
你这,对零售行业没概念全凭零星印象胡诌啊……
Aldi 和 Lidl 这种叫做折扣零售商,经营方式是通过每 ...
本来就是凭印象说说我的感觉,不是这个行业的人,只是一个普通消费者。
其实你说的这些已经有很多人跟我解释过了,对我来说意义不大,因为德国人的消费习惯不适用于我,他们吃的东西我大部分都不吃,所以无所谓牌子和产地。我关注的最多的是生鲜,再就是日用品,就这些常买的东西来说,感觉本地产的少之又少。价格除了有机超市贵些,其他的都差不多。
Aldi, DM进军中国只是在天猫上试水,国内网购兴盛,大超市饱和,高端超市也不少,不知道德国人想怎么突围?
美国的aldi可档次低多了 好多都是政府拿粮食卷领补助的 基本进去两次你就不敢再进 虽然很少去aldi买东西,一直都是去rewe和edeka,但是最近发现家附近的aldi里面全部重新装修了,明亮整洁了不少,还加了自动咖啡机和新鲜烤的面包架,比以前好了不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