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你有病!--ZT
读罢《狼图腾》的第一感受--其实还没有读罢,我就有了如下感受:假定作者姜戎在我面前,我一定给他一记重磅直击,命其读秒过十而不再爬起。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终于把它读完,并延续至今。即便他年过半百,即便他道貌岸然。因为在我看来,对这样的人,只有如此礼遇,否则不足以快人而后快己。
·慢半拍·
姜戎,你有病!
圣童
上海《新周刊2004大盘点》《中国年度新锐榜2004》年度图书一项,《狼图腾》一书战胜《大狗》,《失败之书》,《水煮三国》和《借我一生》入至榜首。而如此结果的理由叫我瞠目,说--
这是一本意图开采"狼性:为民族性格的励志书,跨越小说的范畴,给出了多元生存启示录,不同的人在里面读出了不同的智慧。
仅凭此言论,相信会让大众觉得这该是一本特思想,特严格,特学问,特知耻的书,但出我意料的是,一切刚刚相反。
据说书作者姜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最好这不是真的),果真如此,该得出如下结论:要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一座疯人院,要么这位姜戎就是别有用心。
读罢《狼图腾》的第一感受--
其实还没有读罢,我就有了如下感受:假定作者姜戎在我面前,我一定给他一记重磅直击,命其读秒过十而不再爬起。而这种感觉一直持续到我终于把它读完,并延续至今。即便他年过半百,即便他道貌岸然。因为在我看来,对这样的人,只有如此礼遇,否则不足以快人而后快己。
我甚至突然开始理解起文化大革命运动这一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甚至也理解了秦始皇的焚书行为。
用句再过激一点的话,如果《狼图腾》的作者定位自己为人,我宁愿放弃与人为伍的名分。
为《狼图腾》的定性--
毫不夸张地说,《狼图腾》是一本反动的书。
反动。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的《新华词典》对该词的解释为:(1)思想或行动逆历史潮流而动,反对进步,反对革命。(2)相反的作用。
我在此取第一条的含义。《狼图腾》的反动有几层含义:一 颠覆中国历史;二 对立民族文化;三 反人类或反人性。
"重写历史"--"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这是该书策划者"编者荐言"的题目。而回答这个问题正是《狼图腾》一书50万字存在的目的。它的结论是--我们是狼的传人而不是龙的传人。假定我们宽容不介意姜戎的胡言乱语,那么这个观点将进一步导出新的结论:中华民族的起源需要重新定论,中华民族的文明起源需要重新考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重写。
在书末的《理性探掘》中,姜戎就借着那个以自己为汉族人而耻的陈阵的嘴说了这样的话:"我总算用游牧民族狼图腾的这把梳子,把中国史家用儒家精神故意弄乱的历史重新梳通了。吃透以狼图腾为核心的中国游牧精神,以及它对华夏不断输血的历史,就可以弄清几千年来世界上为什么只有中华文明从未中断,也可以知道中国未来能否腾飞的奥秘究竟在何处。
" ......咱俩(陈阵和杨克)深入蒙古原始草原十年之久,才总算克服了汉人的局限性。现在我必须尽快地把咱们的认识传播给汉民族,只有弥补了民族认识上的严重缺陷,才有可能去弥补民族性格上的巨大缺失。
"杨克叹道:要是你的理论能成立,中国的二十四史就该重写了。儒家写的二十四史肯定是一面之辞,偏见极多。我完全赞同重写历史,不管写成什么样,但必须重写!"
当然,这里的陈阵和杨克都是作者姜戎一个人。姜戎写《狼图腾》目的十分清楚,他要否定中国历史。
而他要重写中国历史的依据不过是在内蒙古草原生活了十几年所了解的那点草原文化以及对一些历史文献资料的断章取意。如果中国历史这么简单就被改写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恐怕就该成疯人院了,不然怎么会教育出这样一位"病人"呢?
其实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差异讨论由来已久。姜戎却由草原民族的狼图腾文化强制出一个所谓的游牧精神,而这个游牧精神的性格基础就是狼性格。其实,姜戎在他的书中连续偷换了几组概念:"狼图腾"与"蒙古狼";"人性中的自强不息"与"狼性中的残暴凶狠";"蒙古民族"与"狼"。他正是运用这几组概念的换,变戏法式地完成了他所谓的推理过程。在姜戎的思维里"人性半野蛮的文明"就等于"狼文明","没有人类的半野蛮,就没有人类持续灿烂,不断跃进的文明。"而"人性"于是也就等于了"羊性"。于是,蒙古人就是狼,汉人就成了羊。再于是,我们就成了狼的传人。否则,我们就必然灭亡--而事实刚好相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日益强大,且令世界震撼。(插画:伏羲氏,女娲氏的人面蛇身)
"对立民族文化"--民族是一个十分中性的概念。198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条解释为:(1)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2)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比如汉民族,蒙民族,满民族等等。其间没有任何高下贵贱的等级之分。 中华民族便是随着世界历史的推进,以疆土为界,强烈出了一个立于世界东方的伟大民族。
读过《狼图腾》的人恐怕都对作者的一个说法感到十分刺目:汉人和蒙古族人。仅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感到其中对汉族人种甚至汉民族的一种鄙夷,尽管代表了姜戎的陈阵和杨克也都是汉族人。书中陈阵有过这样的言辞:地球就这么点大,谁都想过好日子,人类历史在本质上就是争夺和捍卫生存空间的历史。华夏的小农,一生一世只管低头照料眼皮子底下一小块农田,眼界狭窄,看不了多远。咱们要是不来草原,不也还在那儿鼠目寸光,自以为是嘛。
当然,姜戎也让代表了他自己的陈阵和杨克认了毕利格老人为爹,并感到身为汉族人的无限耻辱。他让毕利格老人每次对陈阵说话的时候说话总要加上"你们汉人"这四个字。姜戎也让陈阵和杨克在毕利格等蒙古族人面前总是显得格外弱智甚至就是个亲爱的。然后再让这两个亲爱的像小丑似地无耻到极点:
"陈阵说:......知青不如狗,真的不如这条大野狗。众人哄笑。连知青们也都笑了。"
因为地域环境以及历史原因的不同,每个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差异和特性。这些差异和特性恰恰形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同化也成为一种必然。特别是自然同化,属于进步趋势。而这也都常识性的思维基础。
但是,姜戎却要打碎这个基础。他用50万字的篇幅从始至终地在努力对立着汉蒙两个民族:对立着她们的文化,对立着她们的历史,对立着她们的信仰,对立着她们的生活习惯--从而对立了她们的思想。原本历史上多少勇敢者与无畏者努力一生的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理想在这里却被姜戎肆意地践踏起来。
书中作者曾借杨克的嘴表述:......他们(蒙族人)祖辈原本都是牧民,但是被汉族的农耕文化征服和同化以后,居然变成了蒙古草原的敌人。
而这种置两个民族关系为对立的行为的更进一步便是倡导民族分裂。
反人类或反人性--前面我们提到了姜戎对几组概念偷换的问题,事实上这种概念的偷换本身就是反人类或反人性的行为。把蒙古民族的坚强勇猛性格与狼的凶狠毒划为等同;认为人若失去狼性就丧失生存下去的能力;一个种族一旦"人性化了"就将灭亡。不过,他似乎也感到了自己的"胡言"过于"乱语"了,于是也掩饰道"但是兽性狼性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危险也极大,如果一个国家里的人群全像狼群一样,这个国家的人群就会在相互厮杀中同归于尽,彻底毁灭。"一个国家如此,那么这个世界的各个国家的人都如此,地球上的人是不是也就很快不存在了呢?可是,有个问题姜戎好象忽略了,他所为我们描述过的狼群,好象还未见过相互残杀的现象。而被他视为农耕族的中国历史各阶段,狼一样相互残杀的情况也并不鲜见。如此看来,"农耕"与"狼性"在姜戎的概念里又出现了歧义。因此狼性与民族强盛的关系并非血脉关系,反倒是与被他视为绵羊般儒家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思想直接相关。
姜戎牵强附会的"狼性学说"想来该是源自他本人人性中的邪恶。
书中代表作者一角的陈阵的杀戮行为及残忍程度令人吃惊。为了收养一只小狼,陈阵竟掏狼窝俘获7只小狼,然后以比狼更残忍的手段将其余6只抛向空中命其跌地后脑浆迸裂;又因为小狼的不驯服,于是用钢钳掰断小狼生存必须的两枚剑齿;再投放给小狼一只老活兔,热观两者生死争斗;最后,为搬迁强拖小狼易地而致使小狼喉骨折断刺穿喉咙咯血,并终于以重物将小狼砸死。而每次对小狼进行残忍伤害时还总要给自己找出无数借口把自己推到无奈的位置,比如,当那个杨克建议陈阵放了小狼时,陈阵却哭着说,小狼没了牙回去会被狗吃掉。于是给他继续折磨小狼的借口。甚至在小狼死掉之后,陈阵还假惺惺地说,他将来即便有儿子的话,都不会像养小狼这样玩儿命地疼他了 (我不知道姜戎有没有儿子,如果有,他的儿子看了这段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体会?或者,他会解释说,那不过是乱写的,不必当真)。
再看看这一段:
"杨克问:你还记得小狼的狼洞吗?
"陈阵口气肯定地说:学生怎么会忘记老师的家门呢?我会在离老洞最近的坡底下停下来,上面一段路还得步行,必须步行!......距小狼的出生地越来越近,陈阵的心骤然紧张起来,他感到自己似乎像一个老战犯正在去一座陵墓谢罪,那个陵墓里埋葬的就是被他断送性命的七条蒙古草原狼......天性自由,又越来越尊崇自由的陈阵,却干出了一件最XXXX的恶事,他简直无法面对自己年轻时期那些血淋淋的罪行。他有时憎恨自己的研究成果,正是他的好奇心和研究癖,才断送了那七条小狼的快乐和自由。......20多年来,可敬可佩,可爱可怜的小狼,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和思绪里......小狼始终以德抱怨,始终像他的一个可爱的孩子那样跑来与他亲热......
"杨克:你也别太伤心了,你把你的东西写出来,就是对小狼和阿爸的最大安慰和补偿。实际上到后来,小狼跟咱们俩特亲,尤其是你,它都快把你当作干爸了。 ......在现代,人的情感越来越靠不住。......将来,人们只能到动物世界去寻找真,善,美了。"
经过这一段的渲染,似乎人们会以为陈阵是误养了小狼。其实,他始终以搞"科学研究"为名在折磨着这只小狼。有成语道,兔死狐悲,在此,只好改成狼死人悲了。
就个体而言,人的成长与繁衍永远是以摆脱动物性提升人性为目标的。就整体来说,人类的发展方向也始终以爱为辅佐,以天下大同为致高理想。阶级社会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属性,而非终极目的。这乃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与人性自然趋动的方向。
《狼图腾》恰恰相反,作者无时无刻不在鼓噪敌对,争斗,战争,残忍等等行为。甚至对人类的起源都颠覆为脱胎于野兽(哪种野兽他没说),并认为"远古时期人类的兽性狼性极强"。姑且宽容他的无知,但这种推人种入兽群的行为显然是彻底的反人类或反人性动作。在他眼里,即便是被他崇拜得五体投地的蒙古民族也不过是狼的从属物--狼的性格和许多本领,人学了几千年还没能学到。狼在草原上实际统领着一切,站在草原各种错综复杂关系的至高点上。甚至海口断言"假如草原上没有狼,草原民族可能会变成精神木纳(?)的萎靡民族 ",当然这个后果也"必将影响中原:也许华夏民族就不用修长城了,那么,华夏民族也可能早就彻底灭亡于没有敌国外患的死水微澜之中"。
说实话,我不知道姜戎属于哪个民族(但愿汉民族里没有这样的败类和无耻者),而且我也开始担心他是不是希望自己为狼所生并将生下比他还无耻的狼。
笔者曾采访过文革时期被撤免的第五世活佛,当今世界马头琴之王齐·宝力高老先生。在和他的交谈中,笔者从未感到一点点因为民族的不同而显现出来人性差异,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而且在进行世界巡演的时候不断传播着中国古老的文明与文化,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征服着全世界的观众。全程采访中,齐·宝力高从未有过"你们汉人""我们蒙古族人"之类的言辞,而每每总是以"我们中国人""我们的大家庭"来表达他民族融合愿望,当然也从未言及什么狼性,兽性等字眼,他也从未表示人该有点狼性,相反,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却无时无刻不向需要的人奉献他的博爱之心。无庸赘述,在齐·宝力高和姜戎之间,我不认为后者比前者更懂得蒙古族人民的历史与生活。 为《狼图腾》的定位--
毫不过分地说,《狼图腾》是一本弱智的书。
弱,不足;缺失。智,智慧。《狼图腾》的弱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与思维逻辑混乱;(2)知识匮乏;(3)文学写作能力低下。
读过《狼图腾》的一半儿,读者就会发现作者在语言逻辑上的混乱,比如我们在前面说到的概念偷换问题;因果关系上的错位问题(在姜戎眼里,任何一句话只要加上"因为",后面无论是什么结果都可以用"所以"来锁定),比如在讨论汉人为什么恨狗时(又不是恨狼了),姜戎用了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汉人里面穷人养狗的少,穷人连自己都吃不饱,哪有粮食喂狗。可是富人就能养狗看家护院,还经常放狗出来咬穷人,也让大多数穷人恨狗。所以汉人骂狗,杀狗吃狗也就不奇怪了......这只是个小例子,书中类似的语言随处可见,在可恶的同时又不得不感到格外可笑。
就这个问题,我无须再多费笔墨例举。当然这种语言与思维方面的混乱严格说来也是知识方面的匮乏表现。
不过我要说他的匮乏还有更"精彩"的内容。还是让我随意选取几个小片段。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诸多科学界已有许多结论,而且每种结论都有其相应的依据。姜戎的结论却绝对不同于以往:他"确定""人类脱胎于野兽"原因是"远古时期人类的兽性狼性极强",因而倡导"人要向狼学习,学习狼的残忍,残暴"。同时还竭尽全力声言"残酷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的观点;以及"世界上从古到今大致有狩猎,游牧,农耕,商业,航海,工业这六种行业和六种民族""这六大行业中产生出来的六种民族""农耕民族,狩猎民族,游牧民族,经商民族,航海民族和工业民族"的民族划分方法。细算算,姜戎年岁在50以上,并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如此看来该不至于无知到这份儿上,但他的表现实在叫人瞠目。还有惯穿《狼图腾》始终的"养狼"行为,他明知道在草原养狼是大忌,养狼破坏草原的规矩,甚至也知道养狼"在精神上是亵渎,在肉体上是通敌。他确实触犯了草原天条,触动了草原民族和草原文化的禁忌。"但是,他还是养了狼,并把自己养狼的目的虚伪得令人作呕:"......实在想记录和探究'狼图腾,草原魂'的秘密和价值,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曾对世界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狼图腾,随着草原游牧生活的逐渐消亡而消亡......这可能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陈阵不得不固执己见,咬紧狼牙,坚持下去。"我不知道,把一只好好的狼养到必须被残忍砸死的地步就是在保护"狼图腾"的"命脉"吗?养小狼研究小狼就是在研究狼图腾吗?小狼和狼图腾的概念再次被偷换。
但是,如此残忍的人对狼还能说出如此神话的语言:"陈阵又一次被小狼非凡的生存能力和智慧所震惊。......这条才三个月大的小狼,居然在完全没有父母言传身教的情况下,独自解决了生死攸关的问题。着确实要比狗,甚至比人还聪明。狼的先天遗传居然强大到这般地步?陈阵从自己的观察作出判断:遗传只是基础,而小狼的智商更强大。......(他)觉得是在供养一个可敬可佩的小导师。他相信小狼会教给他更多的东西:勇敢,智慧,顽强,忍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永不满足,永不屈服,并藐视严酷恶劣的环境,建立起强大的自我。他暗暗想,华夏民族除了龙图腾以外,要是还有个狼图腾就好了。那么华夏民族还会遭受那么多次亡国屈辱吗?还会发愁中华民族实现民主自由富强的伟大复兴吗?"
说到这里我要正名一个概念:智慧。智慧一词源于佛教。是指人在修行过程中顿悟明晓真理之后所具有的面对任何生存问题永不判断错误的能力。别说狼,就是许多有知识的人也不可能轻易获得智慧。按姜戎的观点,希特勒该是个有智慧的人了。如果成立,那么耶酥,穆哈牟德,释伽牟尼,老子,孔子,庄子又是怎样的人?
狼只是一种动物。无论多聪明的动物,它都不可能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用自己的生存方式来主动地教导人类,做人类的老师,动机鲜明地传受生存经验给人类。至多是我们人类在与狼生存竞争的过程中了解了狼的行为。而事实上,我们人类决不仅仅从狼身上学习了生存经验,从其他动物身上我们也都学习了许多生存经验。在这里,姜戎似乎突然忘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他一系列哲学体系中首要区分人与其他生命之间差异的基础观点。《狼图腾》不是童话,不是神话,不是传说。姜戎不是也声言自己是个科学工作者吗?那么如此弱智的言行该是处于怎样的目的而发生的呢?
我们再来看看姜戎的弱智表述:
"草原狼是草原人肉体上的半个敌人,却是精神上至尊的宗师。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就照不亮草原,而死水般的安宁就会带来消沉,萎靡,颓废和百无聊赖等等更可怕的精神敌人,将千万年充满豪迈激情的草原民族精神彻底摧毁。"
"是草原狼和狼精神最终造就了不辱使命,保持汉节的伟大的苏武。一个苏武尚且如此,那整个草原民族呢?"
类似的例子,在书中随处可见。看过之后,年轻人立刻可以变成老人,因为大家的牙都会被笑掉了。
至于姜戎的写作能力,就《狼图腾》而言,我的评价是--十分低下。低下到了睁一只眼都不能放过的地步。
对此,我不想多说,但凡有点读书经验的人半目便可了然。
株连《狼图腾》相关者--
既然《狼图腾》是这样一本书,我不能不问,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它的理由又是什么?。出版社的水平和水准何在?它的责任编辑金丽红 ,黎波又是怎样随着作者的弱智而降低他们编辑工作的为责与为任呢?
再看看本书的策划人。 安波舜何许人也?据说,此人原在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工作 ,后因策划出版了被查禁的《上海宝贝》而被撤职,除名春风文艺出版社。
如此的一个人,转而策划一本如此"励志"的书,实在让人怀疑他的动机。安波舜藏着什么样的心思?如果他是处于社会责任,那当初怎么会策划出版一本烂书呢?如果他居心叵测,那《狼图腾》又为他实现了怎样的目的和愿望呢?株连这些人,我想决不是我们广大读者一时的冲动。
此外还有为《狼图腾》隆重造势的《新周刊2004大盘点》。其间的《2004谁最锐?知道分子热议新锐榜》中有关《狼图腾》的评价节选几条:
潘石屹(SOHO中国总裁):--《狼图腾》花了好几十年写,我觉得不错。(写书的时间成了评价一本书好坏的标准。)
苗 炜(《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狼图腾》写得特认真,不是特象小说絮絮叨叨。(几个月大的孩子在玩手中玩具的时候也特认真。洋洋洒洒弄出了50万的篇幅,其实,删除里面一次次重复的文字和矫情的表白,15万字足可以表达书里需要表达的东西。而其余的35万字不过是为了堆砌码洋尺度。当然,由于姜戎的反动和弱智,草原精彩的故事被十分可惜的浪费掉了。)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雅评就选《狼图腾》,俗评就选《大狗》。我经常看三亚的美女秀,发现国际的美女眼睛比较柔和,中国美女的眼睛特别凶悍,里面有一种光,光里面有宝马车,别墅这个东西。古玩行有个说法叫"贼光",这个是中国发展的原动力。(谚语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文痞加流氓的粗俗教授,谈"雅"字叫人吃惊。美女的需求其实不分中国外国。说到贼字,我到一直疑问这个张教授是怎么"偷"到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教授职称的。)
石涛(著名图书策划人):--《狼图腾》和《水煮三国》有一拼,在我看来都是励志书。《狼图腾》不是小说,说是小说就是骂咱们了。要说是励志书,他就足够超级,因为他是拐了一个大弯励了一个志,暗合了没有暴富起来的白领的趣味:原来咱们不够狼,再凶一点,有组织有纪律一点,就这么着。我周围有很多什么书都不读的人,现在全在读《狼图腾》,女孩子也在读。(不是小说,那是学术著作吗?好象更不算是。那么它又为谁励志?励的什么志?像狼一样富起来吗?难怪人们开始伤心,雷锋不在了,原来雷锋是被狼吃掉了。)
看来,有病的还不只是姜戎。
对姜戎,也许不仅仅要投诛笔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