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z_hrb 发表于 2005-8-19 16:06

哈市城市雕塑规划出台 让城雕“雕”出冰城品格

2005-08-19 14:13:21 / 东北网


    哈尔滨经过半年时间的研究修编,8月11日,哈尔滨首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终露“芳容”。同一天,来自北京等地全国雕塑规划专家们陆续抵哈。接下来的三天里,共同为这个刚刚问世的“婴儿”评分。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专家们对哈尔滨的首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给予了很高的加分,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从数量最多质量最好到不相匹配
  自查出城雕三大病症
  哈尔滨是全国最早有城市雕塑的城市之一。启蒙期从上个世纪初到1945年,当时大多是建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和陵墓雕塑。1945年1966年期间,以斯大林公园轴线为代表的城市园林雕塑发展起来,使哈尔滨一跃成为全国著名的城雕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可是在1964年1976年期间,一批著名雕塑被毁,哈尔滨城雕发展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1986年后,哈尔滨以冰雪雕塑为特色的季节性雕塑开始出现。
  谈到目前哈尔滨的城市雕塑,该市城市规划局局长俞滨洋说:“哈尔滨总体上依然是数量不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城市。如今城市雕塑这张名片已黯然失色;其本身应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历经百年早已淹没在一片无序与茫然中。”俞滨洋的深刻体会是“哈尔滨的城市雕塑,与它的历史文化名城的经济实力、地位很不相称了”。
  今年3月份开始,哈尔滨城市规划局开始组织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所,着手编制《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
  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及多次省市专家论证,城市雕塑三大症结及些许小的“病灶”被深挖出来。
  首先,“集体感”不强。哈尔滨城市雕塑缺乏总体的规划,随意性、盲目性很大,缺少计划性。建设单位往往各自为政,见缝插针,对雕塑的主题和环境关系,雕塑尺度、色彩、材料等考虑的很少。没有形成组群规模,所以往往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缺少“精气神”。缺乏代表城市形象与精神的具有震撼力的新雕塑,城市各区、城市主要出入口缺乏标志性雕塑。还存在着雕塑质量参差不齐,形式单调、个性缺乏现代意识等等问题。
  第三,没有“文化底蕴”。一些现代雕塑视觉冲击力够了,但从文化角度看,大多数挖掘力度不够,缺乏深层次内涵。
  此外,还存在着城市雕塑管理滞后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雕塑与经济意识
  专家称: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共搭平台
  如今,城市雕塑的建设资金不足,在国内各城市普遍存在,这也成了与会专家热烈讨论的话题。
  “纵观国内外城市雕塑发展成功的范例,好的规划需要相应的操作平台,即一个整体规划、分层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研讨会上,长沙市建委总工程师汤伟深有感触地说。据介绍,长沙市采取市、区、县各级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社会各界捐助以及在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中留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等形式,筹集设立城市雕塑的专项资金。它的前提建立在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至于雕塑的艺术表现形式、手法等方面,则完全由雕塑专家委员会和艺术家来确定,政府职能部门不做过多的干预。
  在法国、美国等许多国家,多实行1%%的政策,即把建造公共建筑的1%%费用,拨给受委托的艺术家进行环境设计创作。这一措施既从经费上确保了在环境艺术上的投入,又为规划师、建筑师与艺术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对此,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会长宋春华也谈到,必须处理好城市雕塑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的关系。政府规划宏观指导,艺术家设计,公众参与反馈,相应的资金,以及和市场的接轨,这几个方面缺一不可。如长春南入口处的一处雕塑,就是由长春一汽出资建的。在不妨碍主题的前提下,不太显眼处有一汽的徽标,无伤大雅。这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既为雕塑找到了建设资金,也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建立相应的经济意识,调动各方面力量,这应该是哈尔滨雕塑急需引进的建设模式。在有关部门严格把关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雕塑规划有意识的对其进行经济测算,控制总量,逐年累积,分类别调动资金。对于城市主要的大型雕塑,可以适当加大经济投入,由政府承担;对于中、小型雕塑,则可以采取政府牵头,企业投资的方式,比如“铜马车模式”。还可开辟企事业单位赞助及社会捐赠或捐助等资金渠道,解除雕塑创作的后顾之忧。
  沿江风格被弱化个性名片不突出
  城雕建设的减分因素
  “城雕是一门环境艺术,要与城市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相统一。现在有许多人不理解城市雕塑对于环境的意义及互相呼应、整体一致的关系,在决策和创作上往往陷入误区。这是造成城市雕塑艺术质量低劣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名城委秘书长王景慧着重指出雕塑建设需要的“高”环境原则。
  王景慧说,以前他也来过哈尔滨,对哈尔滨的深刻印象就是她的沿江风格。太阳岛身处一个十分有野趣味的环境之中,极其有特色,所以风靡全国。在全国像哈尔滨这样一江穿过,一面是江、另一面是城市的地方很少,这也可以说是哈尔滨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应该将其凸现出来。可这次来,他感觉这方面没有加强,似乎还有些弱化。他建议,应该保持哈尔滨这座城市独特的环境特征,保持野趣和原有的风格特色。
  建设部总规划师、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晓丽也说,目前,全国都市雕塑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出现了一批艺术水平不高、制作粗糙、尺度不协调的平庸之作,甚至是垃圾雕塑。而它们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盲目跟从,缺乏个性,搞形式主义,粗制滥造,而不是从自身的文化、特点、环境等方面考虑,甚至出现了满城大门口前都是“石狮子”把门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着重提到一个“品格”的问题,它不仅仅是品位,还是城市个性、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总和的表述。
  陈晓丽说,城市雕塑应该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象征,好的城市雕塑往往成为城市的“名片”。所以凡是精品必然极具个性,精雕细琢。如兰州最具象征意义的“黄河母亲”,它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哈尔滨的城市雕塑规划建设应抓住移民城市、沿江城市、多元文化,以及在建筑风格上独树一帜的特点,积淀哈尔滨自己的文化底蕴,打造自己特有的精品的城市雕塑。
  “哈尔滨各种文化碰撞,为城市雕塑注入不同的内涵。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底蕴、城市品格的特色雕塑,是哈尔滨城市雕塑应该走的道路,”宋春华说。宋春华建议,哈尔滨的城市雕塑应该用两个词概括:人民,事情。所谓人民,反映哈尔滨人民自己的东西,包括城市品格、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公共艺术等诸多方面。所谓事情,应该反映哈尔滨的重大事件,围绕哈尔滨反映出来的亲情、友情、豪情等等。
  二、三、四、五、六
  首部规划数字解读
  首部《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展现了一幅城市未来雕塑的宏大风景:两环、三点、四带、五轴、六园。“生产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两环是轮廓。指在哈尔滨三环路、四环路与城市各主要干道的交叉口、出城口,以及环路上的袖珍绿地和开放空间上,设置雕塑景观。
  三点是标志。在天恒山、群力地区、江心浅滩区建三处大型城市雕塑或城市视觉艺术,它们将成为哈尔滨新的标志点。
  四带是哈尔滨城市带状雕塑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松花江沿江两岸雕塑规划带、马家沟河两侧雕塑规划带、何家沟河两侧雕塑规划带、群力内河两侧雕塑规划带。
  五轴是骨架。主要为中央大街历史文化主题轴、大直街—学府路—一曼街—南通大街的城市文化主题轴、中山路城市发展主题轴、三大动力路工业发展主题轴以及长江路都市生活主题轴。
  六园构成了城市的面装雕塑系统。利用部分现有的公园绿地加以改造,形成太阳文化主题雕塑园、群力城市活力主题雕塑园、哈西友好城市主题雕塑园、松北城市时尚主题雕塑园、动力工业主题雕塑园、奥运主题雕塑园等六个主题雕塑公园。
  城市六棱文化放大镜
  新规划主题设计
  哈尔滨这座城市兼容了女真金源文化、京都移民文化、外侨文化、国际贸易文化、工业科技文化、冰雪文化等六大方面的特点,形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融、古今文化兼容、生态人文文化并蓄的多元化复合型的文化型城市。
  根据规划,将来哈尔滨的市民将在防洪纪念塔东侧的防洪纪念墙上,看到表现哈尔滨早期女真渔村生活的浮雕带;在群力新区的高丽公园里,观赏到反映朝鲜族人民历史、风俗,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情雕塑;在欧陆文化风情雕塑园里,将看到老哈尔滨的人文风情、俄罗斯人的生活方式及中西文化交融的主题雕塑等等。金国遗迹、女真生活、那达慕、蒙古包、京旗开垦、开埠设治、傅家店、田家烧锅等,众多的展现金、满族文化,蒙古族、朝鲜族、鄂伦春族、回族文化,冰雪文化,满清文化等多元文化的雕塑,将让这座城市更具历史价值和独特风格。
  包括中东铁路,这一哈尔滨现代转型的启动动力、通商开埠的城市元素,也将通过雕塑这一媒介和载体,以多种题材展现:开路修桥、铁路工厂、商贾云集、啤酒文化、宗教文化、移民文化、音乐之城、街市繁荣等等,一展由“中东铁路”随之而来的多元文化。
  城市发展的变迁
  城市雕塑的生命力支点
  城市发展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一位参与规划的专家说,优秀的城市雕塑应该是城市本土文化的深层体现,它应该包括一个城市在历史的演变和各个发展时期的历史记载。对哈尔滨而言,应当有相当数量的城市雕塑展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纪念当地的贡献者、反映百姓现代生活及未来城市风貌,特别是应该树立表现城市精神的标志性雕塑。
  规划者们为我们描绘了很多这一主题的雕塑景观:在马家沟河中山路西段的“劳模园”,将树起表现哈尔滨市有史以来的劳动模范的肖像和事迹的抽象形式的雕塑;在三大动力路上将完善整合现有的雕塑,表现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市的工业成就,形成工业发展主题雕塑轴;在群力新区的情人广场,将树起体现新区浪漫情调,以爱情为主题的文化、休闲雕塑;而在奥运主题雕塑园,人们将看到利用现代的表现手法,鲜亮的色彩构成展现的哈尔滨体育文化,尤其是冬季体育文化的风采,哈尔滨著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的雕像将现身园中等等。
  最让人期盼的标志性雕塑将出现在哈尔滨这座城市的主要节点上,构成城市空间的视觉焦点,成为哈尔滨新的标志点。在哈尔滨市区内最高的山天恒山的山顶上,将建设一处面南背北、俯瞰哈尔滨的大型雕塑。现通江街广场处的降龙雕塑将建设大型巨龙雕塑。在群力内湖地区或者群力河口附近,将建设大型动雕,如巨型喷泉等,与天恒山巨型雕塑遥相呼应。

白天不懂夜的黑 发表于 2005-8-21 06:41

冰雕最有哈市特色了~~~~~~~~~~~~~

whz_hrb 发表于 2005-8-21 12:00

原帖由 白天不懂夜的黑 于 2005-8-21 07:41 发表
冰雕最有哈市特色了~~~~~~~~~~~~~
呵呵,恩,小丫头见过冰雕没?: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哈市城市雕塑规划出台 让城雕“雕”出冰城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