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全网的美食之城,被我吃翻了
作者:那一座城云南啊。
是个宝藏地方,
出名的地方数不胜数,
昆明、丽江、大理、香格里拉、腾冲……
每个地方都值得去一次。
云南大理古城。
但90%去云南玩的人,
几乎都会忽略掉一个宝藏地方——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图/二网络
西双版纳
也许你不知道它古代傣语叫“勐巴拉娜西”,
但一定要知道它的意思:
“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图/网络
它是接近云南省最南部的地方,
与好几个东南亚国家相邻、相连。
中国有56个民族,
就有13个民族世居于此,
这里的信仰、文化的多样性与碰撞,
更是超乎你的想象。
它位于北纬21°,
是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城市。
森林覆盖率达到80.8%,
有着2800多平方公里的绿林,
是国内唯一被世界认可的热带雨林。
这里有满大街的热带水果,
风情各异的民族建筑,
栖息着野生绿孔雀、大象、野牛、猕猴等保护动物,
生活在这里,
像是沉浸在异域风情当中。
图二/网络
其他的地方啊,
拥有一样便心满意足了,
而西双版纳全部都有!
夜市里卖的果子。图一/阿达;图二/宇宙大队长
也正因为这种多样性,
造就了彩云之南大名鼎鼎的“吃的艺术”。
在云南的129个地方中,
要谈论美食的话,
西双版纳一定有发言权。
星光夜市。
大家都知道云南的傣族人家多,
口味以酸辣甜为主,
他们认为,
冬天吃酸辣的食物,
食欲会大增且身体会暖暖的。
更重要的是,
能排除西南地区的“湿气”。
物产丰饶的云南省,
人们吃的食材也千奇百怪,
特别特别的“野”,
像是花、菌、虫、茶、药啊这些都能入菜!
食材花与傣味美食。图一二/网络;图三/kokomi
吃过云南料理的人都知道,
云南菜的精髓,
就在其中,
如果想寻觅正宗傣味,
去西双版纳就一定没错。
油煎苦果,口感非常涩,但吃了之后嘴里会很甜。图/清蒸寐鱼
云南的滇南地区,
有一道名菜:香茅草烤鱼。
香茅草是云南美食的很重要的香料,
稍稍加一些,
食物的口感立马得到升华,
版纳人们可幸福了,
路边、山间、田野里都长满了香茅草。
烤鱼嘛是很常见的一道食物,
但西双版纳的烤鱼不一样。
傣家人会在烤鱼的过程中加入版纳特有的香茅草,
再把香茅草捆在鱼肚上,
抹上香喷喷的猪油,
用竹片夹紧放在炭火上烤。
#插播知识点#
傣家人烤烧烤不是把食物穿起来烤的,
而是用竹棍、竹片夹起来烤,
酱紫烤的烧烤,
吃起来会有特殊的竹子清香。
鲜嫩的鱼肉,
带着香茅草的独特清香,
炭火还把鱼皮烤得酥酥脆脆,
谁能拒绝这种美味暴击啊!
如果你想口感更丰富一些,
那就点一道菜包鱼,
用生菜包着鱼肉,
放些煮好的米线、香菜、菜丝和特制酱料,
好吃!
包烧系列的美食。图/公众号“ 一大口美食榜”
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道重磅料理——
酸肉。
傣家人嘛爱吃酸的,
就连吃肉也可以入酸,
所谓的酸肉就是用酸牛筋、牛肉,
用食盐、辣椒、花椒、蒜瓣、姜末,
放在密封坛子里发酵而成。
酸肉。图/网络
吃起来不会油腻,
反而清清爽爽的,
像城城之前给大家安利的宁波糟货一样。
但因为其他地方很少吃这样的食物,
酸肉的口感嘛,
一般人吃会觉得有些奇怪,
但多夹几块来吃,
你就会明白酸爽酸爽酸爽到最后,
就是香呀!
酸肉。图/尊品传媒
你们平时吃鸡爪都是咋吃的?
在西双版纳,
鸡爪子可是要“舂”来吃的,
毕竟在版纳“万物皆可蘸、万物皆可舂”。
什么叫“舂”?
就是把食材放到石头做成的容器里,
舂舂舂舂碎,
再加上一些青瓜、胡萝卜、洋葱、辣椒丝等配料。
吃起来酸爽开胃,
最重要的是,
舂碎后的鸡爪子特别好啃。
图/网络
平时傣家人吃啥主食呢?
答案就是菠萝紫米饭和竹筒饭。
菠萝紫米饭呢,
就是把菠萝切头挖空吃掉后作为煮饭的容器,
再放入泡好的紫糯米,
接着把菠萝的盖子改回去上锅蒸。
当开始闻到紫糯米的香味之后,
就可以吃了!
果香和糯米香混杂的酸酸甜甜口感,
很难不上瘾啊。
如果想吃得更“清香”,
那就一定要吃风味独特的竹筒饭了,
版纳一带盛产香竹,
把紫糯米塞进竹筒里煮煮煮,
米饭的香味就会和竹子的香味融合在一起。
香喷喷的,还有香蕉花!
香蕉花,一般炒着吃,
有一种花的清香,
口感还有些韧,
要不是城城亲眼所见,
真的会猜不出来嘴里在嚼啥。
香蕉的果实和花。图/公众号“物种日历” by史军
大家都知道云南人吃得“野”,
很大程度上,
都是敬佩有吃虫子的勇气,
虽然名字都挺萌萌哒,
叫什么蛹蛹酥、虫虫酥……
就是这些虫子料理,
就是去到西双版纳不可错过的美食,
把竹虫、蜂蛹等小虫子放到油锅里炸,
熟了就能吃。
虫虫体内的蛋白质经过高温的加工,
就变成了让人流口水的美味,
反正城城是不敢吃的,
大家去的时候帮城城多吃一份吧。
图/公众号“ 一大口美食榜”
想了解一座城市的味道,
最好就是去菜市场嘛。
图/网络
如果你去到西双版纳,
城城我极力推荐你去当地市集逛一逛,
逛完,
你就能知道这座城市的“味道”了。
图/网络
在西双版纳这个地方,
大到每个乡镇,小到每个村寨,
每周都会有固定的一天时间办市集,
大家纷纷带上自己的特产、工艺品到老地方摆起来。
图/网络
对本地人来说,
这是一个商品互换和交流的地方,
对外地人来说,
这是了解版纳的最好方式。
图/网络
市集不大,但卖的东西却很多,
随便转转、看看都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比如有新鲜出炉的小吃啊,
还有每家每户最擅长做的秘密美味啊。
在市集里你可以看到很多,
只有小时候彩绘见到的东西,
比如手工做的陶罐啊,
打铁人千锤百敲做出来的锅啊,
老一代编制的小竹凳啊等等。
最难得的是,
你会在那天看到傣家人一起来逛市集,
就算没有要买的东西,
也会来这里走一走。
西双版纳,
还有2800多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
孕育出了一种常见的特殊的植物——竹子。
它是西双版纳的灵魂之一,
在人们的生活和传统习俗里常见踪影。
傣家人有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
从小学习竹编,
这些村寨是傣家人把竹编工艺改良做成的竹楼。
图/网络
在傣家文化里,
居住的村寨叫做“曼”。
走进这片绿油油的丛林,
点缀其中的就是傣家人居住的村寨,
它是西双版纳最多的居住形态,
也是当地文化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个部分。
图/网络
作为生活、繁衍以及建造理想场地的“曼”,
自然也被赋予了最多的含意。
版纳有很多以“曼”开头的村寨和公园,
如曼迈、曼别、曼佤,曼弄枫,曼听公园……
“曼”就是西双版纳的代名词。
在绿林遍布的西双版纳,
有13个少数民族在此居住,
其中不得不提到,
也让城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哈尼族。
如果你想了解哈尼族的精髓,
不妨走进哈尼族的寨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生活。
姑娘们跳起棕扇舞,
要跳到太阳落山。
到了夜晚点燃篝火
男人们敲起鼓,
跳起神秘的芒鼓舞。
果然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篝火晚会。图/公众号“触摸版纳”
曼听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公园,
也是傣王曾经的御花园。
图/公众号“触摸版纳”
在曼听的傣语里,
称作“春欢”,
有着“灵魂之园”的意思。
建筑依偎在河畔,
又隐于密林当中,
周围是随处可见的热带气息。
还去了中科院热带植物园,
这里是西双版纳唯一的5A级景区,
非常适合徒步行走。
中科院热带植物园。图一/阿达;图二/宇宙大队长
园里有好几千种植物,
里面最显眼是王莲,
直径2米多的荷叶分布在河道上,
可以承受六七十公斤的重量,
女生可以在上面行走或者坐着。
还去了傣族园,
这里是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落之一,
浓缩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走进景区里,
就能受到傣家人的欢迎,
为你跳迎宾舞、唱祝词、洒水祝福。
想认识丰富多彩的「彩云之南」,
一定少不了去西双版纳。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