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news 发表于 2021-1-25 09:11

在当时,日本、美国为何要主动刺破房产泡沫,而不是全力保住房价

作者:专聊房君



作者:纵横论市

一直以来,笔者有一个观点,房子作为衣食住行的一环,关系到人的生计,重要性不言而喻,房子虽然是商品,但也一定是一件特殊的商品,不能完全市场化,更不能拿来炒作,变成一种金融工具为少数人牟利。如果任由房产泡沫扩大化,受伤的一定是普通老百姓,大多数人都在为还房贷奔波,没有个人发展和家庭和谐幸福。

就房子本身而言,不过是一个居住品,手上握有再多的房子,一天也只能住一套房子,但一旦被资本相中,就无形扩大了需求,让房产泡沫愈演愈烈。即便像美、日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曾出现房产被爆炒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美、日在房产泡沫不断放大的过程中,坚决采取各种手段刺破房产泡沫,而不是全力保持房价平稳,甚至增长。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不知道会危及金融系统,甚至伤害经济发展吗?




1.泡沫形成如出一辙。

从1960年开始,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贸易顺差非常之多,全世界都是日本制造,当时世界前10大企业中,就有8家来自日本。但日本并不心甘,1985年9月,联合德、英、法、美一起签订了著名的额《广场协议》,美国货币贬值,其他四国货币升值。

日元的升值,突然感觉自己越来越有钱了,此后就是一路买,不仅买股票,也买房子,买土地,但协议又有另一个坏处,那就是出口受阻。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日本从协议签订后开始大放水,1985年-1990年,M2开始增速从8%提升至12%,银行和消费信贷机构手上有大量的资金,它们需要把钱放出去盈利。

资金也是趋利的,事实证明,这些钱大都往股市、楼市跑,而制造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从1970年代的38.95下降至1990年的15.9%,在资金的推动下,日本房产泡沫急剧扩大,仅在1986年到1989年间,房价就上涨了一倍以上,不少楼盘需要“摇号”碰运气。当时有数据估测,全日本的房产价值是美国的5倍,仅东京的房产就可买下整个美国。

而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房产泡沫危机,最近一次是发生在2006年中期以后。同样,美联储不断下调储蓄利率,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加上金融机构不断放松房贷条件,从2001年-2005年间,一些普通老百姓也加杠杆进入楼市,房价收入比从1975年到2006年期间的8.27倍(家庭8.27年收入买一套房子),上升到2006年以后的9倍以上,房产泡沫不断聚集。




2.日、美主动刺破房产泡沫。

日美两国均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形成了房产泡沫,在当时的很多购房者看来,国家鼓励暗中默许资金进入房地产,房产与金融、经济发展捆绑在一起,不可能贸然刺破这个泡沫,否则对大家都有害,即使在泡沫破裂前夜,仍旧有很多民众在抢购房产。但这种想法,显然低估了当时政府的决心。

为抑制房地产过热发展态势,当时的日本最高财政管理机关大藏省,下达了限制金融机构过度融资的管理指导,一是控制总量,二是监管房地产等关联行业的融资情况。随着一系列金融控制措施出台,贷款资金成本陡增,在失去资金支撑的日本楼市,迎来了1991年楼市泡沫的一刻,前后3个月时间,用“踩踏式出逃”来表述一点不为过,东京的房价下跌了65%。



日本1975年以来重要城市圈的住宅地土地价格变化

同样,美国并没有因为房地产繁荣而放松金融管控,从2004年6月起,到2006年,共计加息17次,房地产泡沫随着资金成本不断升高而开始破裂,大量购房者断供,银行收房收到手软,从而引发了次债危机,所谓次级贷款,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收入低、信用差的人发放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房地美和房利美就是全美最大的两家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的公司。危机最终向银行、保险等行业蔓延,房价跌幅一度达到40%,进而导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爆发。

3.日、美为什么不全力保住房价?

毫无疑问,美、日两国都为刺破房产泡沫付出了代价,比如说失业率上升,特别是房企和银行倒闭,房地产和银行的从业人员一夜之间从收入丰厚到没了工作。但他们还是坚决要抑制泡沫。说到底,他们还是从长远计,依靠房地产的经济繁荣只能支撑一时,但不可能持续下去,刺破越晚,对国家的发展影响越大,甚至无法回头。

有人说,日本因房产泡沫破裂而“失去了20年”,这话有偏颇。在经济上,日本确实失去了高速增长,甚至负增长,但改变依赖房地产发展经济的方向,重新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投入和研发呈现一个积累过程,目前,日本的支柱产业中,比如汽车、动漫、数字媒体经济产业等等,都跟房地产没有一点关系。而美国虽然经历了次贷危机,但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其主导产业也与房地产不沾边。

从日美先后刺破房产泡沫后的发展可以看出,两国并未因此而沉沦,事实上,资金在经历惨痛的教训后,也不敢贸然再进入这个行业,而是转投到实体,让实体经济不断转型升级,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其顶尖科技和制造技术保持在世界前列。



事实上,买房投资是消费,买其他产品也是消费,但两种不同的消费带来结果则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吸收了大量资金后,容易形成“堰塞湖”,后者则促进了“消费-制造-研发升级”等一系列良性发展。

此外,房价快速上涨,真正受益的仅是少部分人,大多数人则要承受高房价带来的苦果,不敢消费,不敢生子,一旦买了房,就要被房贷束缚,个人发展和职业梦想变成了“诗和远方”。

因而,当在刺破和延缓高房价两个选项时,两国选择放弃房地产发展经济思路,因为谁都知道,要想保持核心竞争力,唯有把资金吸引到科技和制造业上来,把实体经济做牢做实,即便因此可能带来短期的阵痛,但为国家长远发展,这都是必须和值得的。

部分材料参考:1.《从日美房价泡沫形成过程看,有哪些教训?》;2.《美日两次房地产泡沫的启示》;3.《日美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为什么依然是经济强国?》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当时,日本、美国为何要主动刺破房产泡沫,而不是全力保住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