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共有3500多条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提升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在1月29日下午举行的“回顾 ‘十三五’,展望 ‘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城市更新专场上,记者了解到,“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3500多条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提升,规范梳理、入地各类架空线1400多公里。“厕所革命”进入新阶段,城市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5%。
据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岩介绍,过去五年,北京区域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重点大街和背街小巷面貌明显改观。“十三五”期间,本市深入推进地铁站周边、铁路沿线、主要大街、重点地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等区域环境整治提升。开展500多条“有路无灯”道路治理,对10万件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二维码管理;整治违规户外广告牌匾标识7.6万余块;优化撤除城市道路隔离护栏,撤除占压盲道、斑马线等影响行人通行的护栏,城市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是百姓生活的家园。“十三五”期间,本市以“十无一创建”为主要内容,从气质、风格、颜色、群众需求等方面着手,精细设计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的十大类36项元素,展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500多条背街小巷完成环境整治提升任务,规范梳理、入地各类架空线1400多公里,拔除各类线杆近3.5万根。为了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市城市管理委加强街巷多元化治理,建立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协调议事机制。全市共招募1.6万名街巷长、4万名小巷管家,既是信息员又是指挥长,构成了发现问题和解决群众身边事的“共治网络”,汇聚了基层共治力量,为基层治理带来新动力。
“十三五”期间,本市城市道路车行道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2%以上,城市一级道路尘土残存量年均值下降到8.7g/㎡;4.5吨以下轻型环卫车辆中新能源占比达到83.11%,道路作业车辆全部接入市级监控平台。同时,“厕所革命”进入新阶段,全市公厕达到20504座,提升改造公厕9549座,实施1870处公厕标志标识整改和956座公厕无障碍设施改造,城市公厕等级达标率达到95%,环卫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本市持续优化市政公用设施,城市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张岩介绍,过去五年,本市供热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城镇地区供热面积达到8.95亿平方米,基本实现清洁供热;供热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完成约742个老旧小区、3500公里供热管线改造。同时,电网运行保障不断加强,充电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达到21.85万个、换电站达到142座。公共充电服务平均服务半径平原地区小于5公里,重点地区小于0.9公里。
此外,“十三五”期间,北京城市副中心、冬奥会、世园会综合管廊建设等29个综合管廊项目得到深入推进,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综合管廊179公里。同时,本市地下管线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累计完成3023项、636公里地下管线消隐计划项目,推动74条大修道路与99项管线消隐工程“管路相随”同步实施,“马路拉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十四五”时期,市城市管理委将着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力争到2025年,补齐电力、燃气、供热、环卫等市政保障能力短板,并形成一定的裕度;基本形成以天安门地区为核心,以长安街、中轴线及其延长线为统领的首都环境景观体系;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夜景示范区域,打造京味古城、现代都会、首善宜居的城市景观环境,彰显首都特色的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