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库莱教授:德国90%的病例是新冠管理不善的产物
病毒学家Kekulé呼吁结束没完没了的封锁措施。目前需要的是能够实现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长期措施。他反对清零的抗疫策略,提出了一种新的口罩和疫苗接种策略。对病毒变种的认识
伦敦的一个工作组已经发现有迹象表明,新的B.1.1.7变体会导致死亡的风险稍高。他们仅评估了大约2000例死亡。然而,大多数致命的感染是在医院中发现的,并且未包括在该研究中。即使如此,凯库莱教授还是认为,不能从迄今为止的可用数据得出大流行病毒变得更加致命的结论。也许威勒先生(RKI所长)掌握了我所未知的信息。
尽管英国,爱尔兰等国家的感染人数有所增加,但死亡的风险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大流行告诉我们,人们如果不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替代,将会遇到问题。为此,在没有有效卫生概念的情况下开放学校,饭店和酒吧,都会让我们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面对原始病毒还是其新突变体,感染病例都会增加。
政客们认为毁灭性的新冠数据和自己的处理方式无关,他们更容易说:不是我,是突变体造成的。我个人大致认为,90%的爆发是由于新冠管理不当造成的,而10%的爆发是由新变种引起的。
英国和葡萄牙都发现了新的突变体B.1.1.7。这不足为奇。最适合的病毒将会最终占据传播优势,为此病例数也会增加。这种变体传播速度更快可能只是部分原因,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更多的感染很少出现症状,这增加了未被注意的感染率。英格兰有证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染开始影响许多年轻人,这些年轻人的症状也越来越轻微。不过根据最新数据,以前感染新冠的人有人又再次感染了B.1.1.7。这也可以解释它更快的传播性。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新的变体只有在防御概念出现漏洞的时候才能传播。保护措施一旦放松,病毒往往就会在那个地方扩散。这也是在南非,巴西,英国,爱尔兰以及葡萄牙出现的主要错误。
封锁措施的延长
我不支持延长封锁时间。我们不应该从一个封锁进入另一个封锁。我不赞成根据病例数量而收紧或放松防疫政策,支持不中断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情况下长期维持连续防疫措施。我们有技术上的选择,而不应简单地施加强一个全盘封锁的政策。
新变种的“传播”速度比其前代病毒快,这不足以构成对策选择的影响。对于下周三与州长的会晤,我的建议是:让我们使用最强大的武器抗击这一大流行病。这就是民众在理解的基础上,参与持之以恒的严格措施的愿意。
德国在抗击第一波疫情中,民众对政治的信任在国际社会上受到普遍羡慕。我很怀疑清零的抗疫策略是否可以一直伴随我们。那将持续多月扼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利益。然后我们为防止新的感染将不得不关闭边界。我在一年前曾提出零感染,然而那时我们还有现实机会。除了相对容易识别的几起暴发外,新冠几乎没有广泛传播,通过入境控制措施可以控制从欧洲以外的输入。但是现在,我们的感染是散溢性的,无法确定。要想感染归零,只能通过非常严厉的措施。
针对现在的德国疫情,我建议建立一个稳定的将发病率保持在50以下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缓冲使我们能够过上合理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并且仍然可以控制病毒。
如何建立动态平衡?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规矩,当有来自不同家庭的人一起坐在封闭空间中,就必须佩戴口罩。工作领域还有很多漏洞,例如递送包裹等,但是我们可以在室内保护1.5米的距离,通过勤洗手和有机玻璃隔板解决。如果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戴口罩,就必须确保对感染进行跟踪,例如在餐馆或小学,可以使用快速抗原检测作为替代方法。上周开始抗原快检将在各大药房公开出售,其实这个检测早在2020年3月就有了,现在终于可以比较容易买到。这非常重要。奥地利现在已经普及漱口检测,不再使用棉签。
较小的私人活动,例如最多十人的活动,可以通过事先的测试和跟踪再次允许。对于餐馆的私人感染跟踪,我建议使用已经很普遍的应用程序。无需付出任何努力,还可以补充卫生当局的能力。我们对感染的追踪越好,感染发生率就仍然可以控制。这意味着我们根本不需要激进的“清零”措施。
德国对抗疫措施的认可正在下降
德国人现在已经对病毒学做了很多研究,他们很清楚,如果你保持距离的话,就不可能有户外传播。为此可以理解,10米范围内如果没人的话,就会有人摘下口罩。
我从事疾病控制已经很长时间了,就连我也无法弄清楚一些新冠措施的实际意义。例如15公里的活动半径的规定,人们就会问,那么滑雪橇是否会造成儿童感染。此外,许多人现在在心理上因封锁压力很大,同时在经济上也开始出现问题。
疫苗接种问题
如果是我,我会改变疫苗接种的优先顺序,首先全部针对老人。现在防止死亡的唯一方法是接种所有疫苗,并立即为7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接种一次。这也有可能无法及时获得第二剂疫苗的风险。
危险的突变体也可能会出现在只接种过一次疫苗的人群中。但这是纯理论上的观点,没有科学依据。而且反正在开始接种疫苗之前,突变体已经在英格兰,南非和巴西蔓延。我们只是没有足够的疫苗,但是必须尽一切努力降低死亡率。很难说服政客们首先为所有老人接种一次疫苗,因为他们害怕如果有人因为一次接种死亡,那就要承担责任了。但是接种一次疫苗造成死亡是极不可能的。 再者,只要不接种疫苗,肯定还是会有大量老人死亡。
疫苗真的可以预防感染吗?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是绝对不可能的。当然,接种疫苗将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但是,免疫表示接种过疫苗的人不再排出任何病原体,这在病毒学上很少见。麻疹和天花就是这种情况。对于冠状病毒,总会有一种变体可以被感染。
接受疫苗的人应该享受社会生活特权还需要斟酌,毕竟那些感染的人体内也产生了抗体,同时还有大多数人都无法证明自己是否曾经感染了新冠。即使使用经典的抗体测试检出阴性结果。因为许多康复者体内的抗体在三四个月后就完全消失。为此戴口罩,普及快检,和跟踪感染连即使在疫情彻底减缓之后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直到新冠死亡人数降至流感范围之内,即季节死亡人数低于10000人。
未雨绸缪为养老早做打算是明智之举。德国政府也看到了法定养老金不足的问题,通过税务优惠或者补贴等措施,吸引国民购买私人的养老保险金。例如对德国雇员来说,Riester保险是相对比较合适的一种养老产品。
《《《点击查看《《《
而对于高收入者,购买Rürup也是一种好选择,因为可以避税:
《《《点击查看《《《
养老储备也是不错的方案,可以了解资产投资类的养老储蓄:
《《《点击查看《《《
如果想要高回报,只能通过股票基金。对于投资新手,策划师建议一半的钱定投在股票基金,如Comstage的MSCI World指数基金,另外一半定投债券类基金。投资理财,第一步就是开一个投资账户DEPOT,
点击直达德国投资账户比价器
对比天朝,他们的比例应该是100%才合理。 提出了一种新的口罩和疫苗接种策略难道 “口罩和疫苗接种策略” 不是连中国儿童早就知道的常识么?
本帖最后由 jyqian 于 2021-2-9 23:20 编辑
Sky23 发表于 2021-2-9 22:56
难道 “口罩和疫苗接种策略” 不是连中国儿童早就知道的常识么?
他所谓新的口罩策略是指不住在一起的家人亲戚见面聚会也要一直戴口罩。这个我不知道大家一起要吃饭喝水的话怎么解决
他所谓新的疫苗策略是指立即为70岁以上的老人至少接种一次,承担无法及时获得第二剂疫苗的风险。这个说实话又不是他新想出来的,英国就是这么做的,欧洲和美国经过专家讨论分析认为这样做风险大(造成病毒变异的可能性增加)而收益小(接种一剂的人获得的保护非常有限,参考以色列接种一剂后的人的感染率),所以都拒绝了这个方案。英国这么做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用的主要都是阿斯利康疫苗,这个疫苗本来就是隔上三个月接种效果更好,这个疫苗德国也是不预留存第二剂的直接打完再说的,但是这个疫苗德国不用于65岁以上,所以也保护不了老人。他提的两点其实都不是很切实际 jyqian 发表于 2021-2-9 23:19
他所谓新的口罩策略是指不住在一起的家人亲戚见面聚会也要一直戴口罩。这个我不知道大家一起要吃饭喝水的 ...
{:5_37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