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声音:改变经济宽松的条件,意在增加难度,故意推迟解封
默克尔和联邦政府在新冠抗疫中做了他们想做的事情。他们延误循序渐进的计划和其他预先的规定。公民被无关病毒的荒唐数据所玩弄。对于德国目前发生的事情,还找不出一个合适词来概括。将解除封锁的条件从7天10万人口50例改变为35例,简单表述就是,提高了标准。英语中有个词„Moving the goalposts“ (移动球门柱)。在球赛中,任意移动目标是为了使目标更加难以实现。
去年10月底,当时的7天发病率为94,就出台了轻量封锁,并承诺降至50以下时就恢复正常。长达三个半月的各种封锁措施的紧缩和延长之后,50的标准越来越近了。某些联邦州可以在几天之内就可以达到,全国范围内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要两周时间。就在这个时候,50突然变成了35。
对于每位政客来说,将不幸的封锁游戏无限循环具有压倒性意义:一方面,感染和发病率不断下降,这是过去4周的自然成果。同时潜在的活跃感染人数也在稳步下降,封锁条件下展现喜人的势头。这让执政首脑不得不考虑,为什么不将现行法规再执行一周,两到三周呢?无论如何,反正是隆冬季节,很少人会有离开寓所的冲动。
施加封锁需要勇气,解除封锁也需要勇气。如果那个世界末日的病毒突变是真的,谁愿成为不负责任的呢?
但是问题是:新的35的目标在流行病学上毫无价值。新的峰会决议甚至都没有说,50的发病率无法实现默克尔总理自5月以来一直渴望进行“细致”的感染链跟踪,但是30可以。只是含糊其词地表示“鉴于病毒突变体传播的不确定性背景”。为什么这个“背景”就要使用35这个目标值尚不清楚。
当然,如果突变真的出发了第三波疫情,35与50之间的差异很小。这从十月份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中间的变化只花了几天时间。如果真的想预留较大的反应时间,则必须更加大胆地设定目标,更多地朝着科学家已经倡导的十项目标迈进。然而总理不敢,这也可以理解。
人们在抗击大流行中主要通过7天发病率(10,35或是50)来衡量的。为什么不看看决定性的年龄段,80岁以上年龄段的发病率及其变化呢?为什么无法判断感染案件的感染来源呢?50的发病率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是该地区普遍出现感染,还是集中在某地的一两个疗养院。
如果用一个新的没有任何意义的流行病学目标,那么背后就藏有政治算计:政府首脑们假装他们正在对许多人的渴望做出回应,以保有眼前最小可预测性。这满足了人们对可靠的渴望,即使在基本权利遭到最严重的削减时,还可以保留些许政治的个人约束力。政客们回避预先确定的逐步方案,拿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数字自然是一个更简单的替代方案。
实际上35的发病率基线有可能是必要的,更有可能是不负责任的。因为疫情也在变化,或许未来将会朝着病毒学的常态化发展。这种评估取决于环境和细节。为此为宽松商业环境设定35的发病率没有特别的意义。决议中就明确给出条件状语”就今天的角度来看“,里面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玄机,夹带私货。
关乎3500万人的个人愿望和职业前途的慎重决定如同桌上的面包屑一样被吹得干干净净。
德国纳税人通过报税能平均退回900欧,所以报税还是应该花精力去做的一件事。如果你还没有申报,可以通过wundertax网站报税,平均可退税935欧!免费注册,15分钟就可完成退税,职员可追溯四年,学生七年。免费测试,只有最后提交时只需缴纳34,9欧服务费!
退税申报入口
而下面这个退税平台,退税不到50欧,完全免费:点击到这里报税
意思也要革命了? 新的35的目标在流行病学上毫无价值
什么叫无价值?!这个是按卫生局追踪能力定的!超过35卫生局就无力追踪了! 以后能不能贴上德语原文的链接啊... 德国政府从一开始就制定了群体免疫的政策,并且一直在执行。在预计医疗系统不会崩溃的前提下,尽量开放;预计到崩溃就实施强行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街上的人可以不带口罩的原因,这样可以有控制地,有效地传播病毒。 如果遛遛球今天没遛的话 会说什么呢? "盲目放开,草菅人命";还是"等待复工,如同凌迟"。我猜肯定是用这几年惯用的祖传技艺:几个马甲,两头说话。 人民对政府不满,就得天天说,天天报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