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1-6-27 13:22

中国的硬科技之路:半导体产业大步迈入2.0时代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疫情后“一芯难求”的局面再次将半导体行业推至风口浪尖。

日前,SEMI季度《世界晶圆厂预测报告》指出,全球半导体制造商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建设19座新的高产能晶圆厂,并在2022年再开工建设10座,以满足市场对芯片的加速需求,包括通信、计算、医疗保健、在线服务和汽车。其中,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各有8个,其次是美洲6个,欧洲/中东3个,日本和韩国各两个。这些新厂以12英寸晶圆厂为主,2021年有15个,2022年有7个。其它7个晶圆厂分别为4英寸、6英寸和8英寸厂。完成后,这29个晶圆厂每月可生产260万片(8英寸约当晶圆)。

大规模扩产背后是半导体的价格疯涨。天风证券研报数据显示,2020年三季度以来,半导体行业热度居高不下,相关公司纷纷上调产品价格。“需求端受益于‘万物互联’,技术端受益于成熟制程工艺不断进步和先进制程工艺良率不断上升。晶圆代工作为板块中资产最重的环节,向上拉动设备材料的研发进展,向下影响设计公司的产品能力,在中美贸易冲突下备受关注。全球数字化进程持续进行,晶圆代工产能重要性凸显,逐渐成为战略性资产。”天风证券分析师潘暕表示。

“如今,中国半导体市场占全球一半,但中国半导体制造占全球半导体不到10%,所以,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还具有巨大的市场,这也正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能发展起来的核心原因。”6月24日,在2021中国(武汉)创投峰会上,华登国际董事、总经理黄庆表示,当前中国迎来了真正的硬科技投资时代,而且未来还拥有广阔的前景。

从冷门到热土

事实上,中国发展半导体相对较晚。

在黄庆看来,从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后,华登一路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业的发展历程。“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后,半导体投资公司急剧下降,设计经验不足5年,从业人员非常少,中国的产业链、市场都不成熟,2000-2010年,是中国半导体比较艰难的时期”。

临芯投资董事长、CEO李亚军也表示,在集成电路投资1.0时代,赛道冷门,尽管国家战略规划逐渐朝高科技领域转移,但由于芯片企业发展缓慢,大多数得经历十年以上的研发历程,不少投资机构认为不赚钱,所以投入意愿较低。“彼时国家层面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出来,但当时仍然没意识到集成电路的价值。近几年,大家才把目光聚焦到芯片上,计算机里面的芯片、手机里面的芯片,也直到这时候才开始重视芯片供应链安全问题。”

经过十年发展,国内累积了非常多的芯片设计公司,拥有丰富的人才,2009年创业板开板,2019年科创板开市,中国科技业迎来了春天,带动整个半导体市场发展起来。2019年国内半导体公司扎堆上市,但深看这些公司的成长历史就会发现,这些公司都是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才上市。

黄庆感慨:“一个半导体公司,高科技成长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需要大家坚持,真正坚持的公司,到最后都成功了。”

20多年下来,中国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电子产业链,包括消费电子、互联网、汽车等,都成长了起来,中国半导体公司也随之成长起来。有了强力的产业链和资金投资做支撑,如今才能看到华为、联想、小米等一系列国产自主智能手机品牌的兴盛。

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已经出现2.0特征。临芯投资董事长、CEO李亚军表示:“芯片逐渐成为投资风口,各种资金蜂拥进入芯片赛道,导致估值过高,芯片行业存在部分泡沫化现象,同时整个集成电路行业人力成本上升得厉害,行业开始重视芯片供应链的自主化问题,再加上科创板开辟了退出通道,后疫情时代国际形势变化复杂,需要谨慎考虑集成电路投资问题。”

产业基础仍薄弱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20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远程办公、远程教学等需求快速爆发,从而带动通信和计算机产品快速复苏,使得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强劲,市场规模达到440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半导体产品开始进入发展景气期。

众所周知,芯片行业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创新研发积累,以汽车半导体芯片为例,这在整个半导体芯片行业门槛最高,根据行业惯例,运用于汽车的芯片要求“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稳定性”,需要经过2-3年严苛认证才能进入汽车供应链。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出现的“芯片荒”问题也深刻反映了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产业基础薄弱,国内汽车芯片约90%依赖国外进口,自主率仅有5%-10%不等,关键系统所用芯片几乎全部为国外垄断,严重受制于人。

随着国内创新大环境不断活跃,中国半导体行业也在主动抓住市场优势,利用政策、资金、人才等优势,着力强化本土半导体产业链,发挥核心制造企业的产业链带动作用,并且吸引更多国际企业,拥抱国际大公司。

“未来,中国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核心能力,从芯片、到产品、到市场全部占据的行业。”黄庆说,随着国家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产业升级、核心技术越来越重要,未来硬科技的投资越来越多。

对于武汉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黄庆表示,“武汉发展底蕴深厚,具有人才、高校、研究机构优势,并且拥有多个千亿级成熟的产业集群,有长江存储开好头做代表。未来,武汉在高科技产业领域大有发展前途,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既是武汉未来发展的机遇,也是武汉一直拥有的传统强项。”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的硬科技之路:半导体产业大步迈入2.0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