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夜制裁7名美国高层!对中美关系还能谨慎乐观吗?
作者:木春山谈天下木叔这篇国际评论,分析中美关系。
7月23日晚,中国外交部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宣布,根据上个月刚由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外国制裁法》的相关规定,对7名美国人和相关实体进行了反制裁措施。
此举是对上个星期美国政府对中方相关人士进行制裁以及在涉及到中国主权核安全问题上对华施压的针对性举措。
木叔注意到:
这是在例行记者会之后,外交部在7月23日晚上首先发布到外交部网站上的内容。其它网站转载的时间都是晚上10点之后。
这也是《反外国制裁法》通过后,首次根据此法对美国进行对反制裁和还击。因为美国上周对华制裁也是针对7名中方高级别人士。
这次中国根据法律实施的反制裁措施同样包括美国诸多重量级人物,比如川普政府的商务部长罗斯、美国的中国委员会办公室前任主任乔纳森、美国国会中美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负责人卡洛林等人。
中美之间的这种制裁和反制裁的博弈,意味着中美关系目前依然处于紧张状态。如果双方不谨慎应对,可能会出现更大的危机。
由此木叔认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即将在7月25日来华访问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人显然也将中国的反制裁措施与谢尔曼访华联系在了一起。
毕竟中方的措施是在谢尔曼访华前一天突然发布的,有比较明显的对美国的警告和施压的意味。
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木叔注意到,白宫发言人普萨基对此回应说,她没有听说谢尔曼副国务卿访华计划有什么改变。这句话可以被理解为,谢尔曼的访华行程不会受到中方对美国反制裁的影响。
这位发言人还说,中美双方接触,不仅讨论有共识的领域,也会讨论彼此有分歧的领域。
美方的这个态度还是比较现实主义的,从中能看出美国对华接触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不然也不会此前没有宣布访华行程,但随后又和中方积极沟通最终确定了7月25日在天津的一系列会晤。
既然美国确实很愿意对华接触,那么就不会因为中美之间围绕制裁和反制裁而取消访华,这将让过去数周来中美密集的外交沟通毁于一旦,也会拖累美国亚太外交的相关布局,这是美方承受不起的外交压力。
木叔对中美关系一直谨慎乐观。
当然对谢尔曼访华可能带来的一些中美关系缓和迹象也是有期待的。
此前的文章提到,虽然两国在意识形态和涉及到中国主权与领土安全的问题上差异十分明显但是中美之间的其他共识其实是在缓慢扩大的。
比如谢尔曼来华的一波三折,其实就体现了中美互动具有良性的一面。如果中方反感美国做的一切,那么完全可以不和美国沟通谢尔曼一行。
这说明不仅是美方,中国也在把中美关系的不同部分分开来对待——该合作的就合作、该竞争的就竞争、该反对的就反对。
谢尔曼访华带有寻求合作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可以与其沟通协调;美国制裁中国官员带有对华对抗的信号,那么我们就可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一样的反对与对抗。
因此对中美关系的分析,要看到这个层面,才会有更深、更客观的了解。
【所有作品已受版权保护,严禁抄袭、转载,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api.php?mod=ad&adid=custom_9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