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当好「幸运儿」
作者:会火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在娱乐圈似乎也同样适用。
从前往艺人圈子里丢一块石头,被砸中的十有八九青涩稚气,家境普通,背后还有无数个让人触动的感伤故事;
如今讲述故事的主角变了,是星二代,是富二代,是一路顺遂的天之骄子。
一个“自认普通”的女孩想闯进这个圈子,当然需要运气。
白鹿从来都是承认这一点的,这次采访也不例外。
——如果一定要为自己的收获找个答案,幸运和努力,二者比重或许不好说,但一定是好运多一些,“大家都同样努力,但我的幸运值可能会多一点”。
关于白鹿,这是一个幸运儿的故事。
可好运降临了,然后呢?
一个幸运儿,如何把握住这份虚无缥缈的幸运。被包围着够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遭遇离别时也不至于全然倒掉。
白鹿的故事,更是如何当好幸运儿的故事。
01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这次采访的契机,是近年少见的民警群像戏《警察荣誉》。
这是白鹿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换个说法,她第一次离开了名为“偶像剧”的舒适圈。
步子并不小。
至少这次饰演的“夏洁”一点都不“白鹿”。
一个性格内敛的年轻女警,平静湖面之下是隐约翻腾的伤痛。
爸爸是八里河派出所的前所长,在抓捕歹徒时为了救同事被刺身亡,独自抚养夏洁的妈妈,于是将女儿视为整个生活的支点。
等到女儿以实习身份入职派出所,妈妈更是光明正大,同爸爸的老部下一起,以“保护”之名构筑起一个牢笼。
夏洁的底色,是昏暗的灯光,沉默的饭桌,和被爱紧紧包裹散发出的淡淡窒息。
白鹿恰恰相反,是轻松的自由,是爸爸会蹲下来为妈妈系的鞋带,是父母虽然嘴上不看好但总会放手让她去追的梦。
那会儿妈妈总是说她在做春秋大梦。
如今回望,这个梦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
02
白鹿并没有避讳自己的过去。
微博没有隐藏,视频也没有删,以前的评论也都在。
确实就像每个人身边都会认识的一个小女孩。
会追星,会发一些自己的表情包逗人开心,会发一些和年龄不符但当下觉得自己很匹配的心灵鸡汤。
而这本就是她的生活本身。
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普通家庭,在采访里被记者夸奖好看,她也会立马反驳。
不是那种“接红包”式拒绝,而是正儿八经的吃惊,还夹杂了一分被称赞的暗爽。
当这个“普通小女孩”走到了众人面前,一切又不普通了。
误打误撞认识了几个朋友,包括后来被她称为恩师的摄影师“猫的树”。一群人凑在一起,创造出了一部不到3分钟的微电影。
镜头前有她和男主角,镜头后算上摄影师最多三人。
那个年代,草根拥有话语权,展示完全零门槛,似乎只需要有才华的人开始行动,成功之神总会眷顾。——视频红了,她也成了猫的树御用女主角。
事实上,签约经纪公司也是巧合。
是摄影师猫的树先签约了于正的公司,作为一道桥梁,白鹿遇上了将她拉入圈子的橄榄枝。
那一天,于正在剧组监工,白鹿穿上一套大红色的运动服,扎着一个简单的马尾——这是妈妈觉得最讨喜的打扮,前去驻扎的酒店聊了两个小时。
结束后她坐上车,还没到家,手机亮了,是询问签约意向的信息。
一个简单不过的开始,换来了能量巨大的注视。
每一步都刚刚好,被浪潮推着前行。
“这条路走的似乎是顺了点,所以有人会觉得不公平,我也理解。”16年,白鹿在她的微博里写到。
后面还有一句。
“那我只有尽最大的努力去回报这份幸运,如果将来能做到没让你们失望,我觉得我就成功一半了。”
03
线上采访那天,我第一次和白鹿沟通,但并不慌乱。看过很多以前的视频,她是圈内公认好聊的女明星。
前面几家媒体的采访大概都是视频聊天,妆发齐全的她端坐在摄像头前,一脸沉静。
——我猜,会议名称就是答案本身,在横店拍完一天的戏,从18:30开始接受采访,到我这儿,前一场结束休息了五分钟,屏幕显示是22:20,将近四个小时的输出。
采访一开始,她又变回了熟悉的“白鹿”。
爽朗的笑声,饱满的状态,笑着吐槽:“这是今天晚上我第三遍回答这个问题。”
我承认,的确是老套了。这个问题关于一向没有偶像包袱的她,成为《奔跑吧》第十季常驻嘉宾,会不会担心影响观众入戏。
“有担心,所以综艺也会控制一个频率的。”
不意外,她的答案总是直给的。
不绕圈子,不装作视而不见,干脆利落地解决问题。
就像我问她给《警察荣誉》的夏洁打几分,她答五分,一个在十分制里不及格的分数。
我还没来得及回一句谦虚,她已然正儿八经开始反思:
“我跟前辈一起拍戏的时候,能感觉到我跟大家还差了很多,真的。”
——这部群像戏里,有新人民警组成的“八里河四子”,还有负责带徒弟的四位老民警与即将退休的所长,演员们各个眉眼里都是戏。
这部戏还没拍完,白鹿给自己报了台词课。
04
一直都是这样的。
关于职业生涯的目标,白鹿的答案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白鹿的戏果然都还不错”,希望成为一个让观众这样感叹的演员。
没经验,就在开机前看五遍剧本,提前做好案头工作,分析不同阶段的人物该如何表达。
自认哭戏一般,就对着镜子反复练习,试试不同风格的表达。
害怕表演变成“流水”一般,当然不是行云流水的自然,而是流水线制造的复制粘贴。
拍完手头这部古装戏,白鹿打算按下暂停键。
多少也有一些担心的成分,她害怕想象力用到极致后枯竭,又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来托住一切。
但万一有个千载难逢的好剧本?
想什么呢,答案当然是不想错过。对于一个几年前还在“有什么工作接什么”的人。
曾经有网友吐槽,一些艺人生活在团队为其打造的真空泡泡之中。
白鹿一定是那个主动戳破泡泡的人。
早年,她习惯点开每一条私信,看每个人把自己当成树洞的生活碎片。
现在,她会开着弹幕看自己的剧,总结哪里演得不好,下次改正。
坦白讲,我很惊讶。
为这个行为本身,也为她给出的答案:
“当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不会因为这个生气了。”
她似乎已经被锻炼出了一种能力。
看一切好的坏的,将那些无效的恶意过滤,余下的成为她衡量自己的一把尺子。有帮助,也不至于打乱自己的节奏。
公司、粉丝、网友,都会有一套选戏标准,但白鹿相信自己的直觉。
自从有挑选的空间之后,她演的都是自己能一口气看完的剧本。喜欢才能演得好,自己能入戏观众才会被打动。
这也是她对公司无数不多的要求,“希望在接戏上尊重我的意见”。
05
查找资料的途中,另一个认知由此诞生。
和最近的采访对比,她在出道之初的视频资料,不论是响彻云霄的笑容,眉飞色舞的神态,坦率直爽的性格,都称得上复制粘贴。
听到我的感叹,白鹿惊讶反问,“我觉得变化挺大的。”
她提到了表达这件事,“从前说话可能不过脑子,现在可能会有一个思考的过程。”
我补充,大约就是那种敞开自己的真诚感,不会担心自己受伤吗?
白鹿又是哈哈大笑,“我又不是没被伤害过。”
只是后面还有更重要的。
当你认为伤害是人生必经的过程,真诚待人求的是自己问心无愧,而非换来怎样的结果。
听到回答,拧巴如我,实在羡慕这种心境。
于是诚实表达,想求一个解。
——“大部分话术也是在说给自己听,人总会要骗骗自己,先把自己的心态安抚好了。”
她再次把无坚不摧的那一面主动敲碎了。
白鹿当然有敏感的触角。
——这是大多数演员得以共情的基石。
以前的她,会写一些碎片的纪录。以插科打诨的语气,诉说少年心事。
写北漂开始,每一次和父母分别,妈妈哭泣爸爸红眼。
写在北京闯荡,妈妈每天视频通话,发现女儿有心事不肯分享,过不了多久就会把镜头对到天花板上。
写未来的图景,让父母再等等,等有能力了,就把你接过来,天天吃你做的红烧肉。
总是哈哈大笑,不代表不谙世事。
采访者知道哪些问题难以回答,有时会主动替受访者找台阶。这份妥帖,她会默默注意到。
就像现场氛围如果不好,害怕尴尬的她会主动充当活跃气氛的人。虽然她私下喜欢安安静静地自己待着,和三只小猫咪一起。
但,那又怎么样呢?
早些年聊到舆论,她总是说没事儿,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近两年她承认,里面有强撑的成分,自己骗自己,但渐渐的,的确不一样了。
人生很长,总要找一个相对舒适的位置,安放自我。
现在的白鹿,不会逼迫自己必须忍着,面对倾泻而来的情绪,躲在房间里哭一顿就好了,明天的太阳照常升起。
每当朋友嗅到不对劲的味道,迎来的都是一句“你不用安慰我,我明天就好了”。
大多时候,她愿意给这些情绪划出一个明确的分界,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
采访尾声,我问了一个有些空泛的问题——
在有迹可循的第一个采访,白鹿说“现在的梦想就是给我妈买一套房子”,17年,她在老家兑现了承诺。
曾经的理想已经实现,如今心里有下一个目标了吗?
这个几度被好运眷顾的女孩答:
“把期待值降到最低,遇到的都是礼物。”
运气虚无缥缈,人生永无万全。
与世界握手言和,就算只是假装也好。
当一切负担排空,她又可以脚步轻快地启程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