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星女郎”秘密结婚,被嘲成老公“赚钱工具”:她的人生,为我们敲响警钟!
作者:张德芬空间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本期主播丨山茗
大s和汪小菲的“家庭伦理剧”,还在继续。
汪小菲被狗仔爆料婚内出轨多人,他在微博上大吐苦水,还放出重磅炸弹:
大s服用违禁药物,而且是他支付的款项,具体到连每月23万的费用都指出来了。
引爆舆论后,汪小菲又一次玩秒删,称自己酒后失态。反复无常,让人一头雾水。
从一见钟情的“真爱”,到互相攻击的“敌人”,曾经的夫妻走到这般地步,实在让人惋惜,然而细细审视,又并非无迹可寻。
爱为什么会消失?从他们曾经的相处模式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丝真相。
从“神仙爱情”到“撕破脸”
大s和汪小菲的婚姻,一度被认为是“神仙爱情”。
汪小菲16岁出国留学,回国就担任执行董事,因为年轻有为,被网友戏称“京城四少”。
大S对他一见钟情,见面四次就决定结婚。
结婚10年来,汪小菲为了探望妻儿,坐飞机来回700多趟,出差在外也频繁和妻儿视频聊天;
常常在微博上秀恩爱,称大s是小女孩;
大s被网友群嘲公主病的时候,是汪小菲实力护妻,让不少女孩直呼羡慕;
曾经的大S视身材如命,保持吃素的习惯13年。但是,这些所有的习惯都被汪小菲打破了。
她深夜为汪小菲煲牛肉汤,不顾身材走样,生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开启相夫教子的生活模式。
看起来,这是非常互补、和谐的一对。
可私底下,他们心里有诸多压抑。
汪小菲曾自述很自卑:我高中时很没自信,为了不被别人看出来沉迷喝酒。
小S多次爆料:汪小菲“逢酒必疯”,喝多了就拍桌子、口无遮拦。结婚10年,单“酒后失态”就上过好几次热搜。
他渴望妻子能托举自己,做一个小男人,带给自己更多自信,戒掉对酒精的依赖。
然而,他在关系中,更多处于察言观色那一方。
《幸福三重奏》中,汪小菲为了讨好大S,明明饿得不行,却配合地说“不饿”;
大S做寿司,他吃一口就吃不下去,然而却不敢说出口,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吃;
他无法从性格强势的大S那里得到自信,反而更加卑微。
对比丈夫,大S又何尝不压抑呢?
她吃素10年,婆婆却坚持要她吃肉,称“吃素怀不了孩子”,硬逼着她喝下鸡汤;
汪小菲是出名的“孝子”,小S当众问他“妈和老婆掉水里,救哪个”,他坚定地回答:救妈。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
撕开这对恩爱夫妻的表面,装满不被看到的需求和压抑。
大S渴望从汪小菲身上,补偿缺失的父爱;汪小菲也渴望从她身上,得到自信和自尊。
这一对夫妻看似和谐,其实都被落差感撕裂着、伤害着,有苦难言。
不被满足的需求,让曾经的爱人变得面目可憎。当感情日渐崩塌,破裂也就随之而来。
如今,两人间一幕幕闹剧无一不在证明:
他们的10年婚姻,在激情退去后,是需求错位的10年。
错位的需求背后,是内心的缺失
关于需求,心理治疗师金韵蓉在《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中写道:
有些东西,从一个人很小的时候就植根在他脑海中。这些根植在潜意识里的观念,会像灯塔一样指引他前进的方向。
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需求,就受这些观念操纵,影响他之后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和对关系的态度。
就像很多夫妻常挂在嘴边的话:
男人就应该挣钱照顾家人,这是丈夫的责任;
女人就应该操持家务育儿,这是妻子的责任。
可在现实当中,这些并不现实。
丈夫需要妻子配合自己,才能成为一个能挣钱的丈夫;妻子也需要丈夫支持自己,才能做一个很贤惠的妻子。
关系中的需求与责任,应该是流动而平衡的,而不是每个人只盯着自己未被满足的需求,挑剔的等待对方来满足。
德芬空间一位来访者,从小父母离异、缺乏父爱。内心深处,她希望丈夫无条件的秒回信息、汇报行踪。
丈夫做不到,他承担了房贷车贷,一天12小时都奔波在工作岗位上,根本没空哄妻子开心。
妻子忍着少发信息,整天疑神疑鬼;丈夫总被打乱工作节奏,心情也很烦闷。
他们都无视了配偶的需求,急于满足自己。
结果,越着急,越让配偶感到压力和伤害,夫妻俩因此矛盾重重、濒临破裂。
后来,他们尝试着和根本需求对话。
“我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我的需求,应该由谁来实现满足?”
最终,他们发现:
这些表面上被忽略、未被满足的需求,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缺失,应该由自身来满足。
这是他们被自己观念限制的根本需求,受到成长坏境和个人性格影响,无法完全通过对方补足。
自幼缺乏父爱的妻子,把丈夫当成父亲的代替品;从小被灌输“男人当自强”的丈夫,把妻子视为成功的垫脚石。
夫妻俩都渴望天上掉馅饼,无视自己的需求的来运,却渴望配偶来满足自己过去的缺失和遗憾。
结果呢,不但都得不到满足,还误会配偶故意伤害自己,彼此敌对。
厘清这点后,他们重新梳理了婚姻。
我内心的缺失,是独属于我自己的任务,配偶无能为力;
我和配偶的关系,却需要我们两个人彼此合作,共同经营。
“真正能够补偿缺失的,只有我们自己。”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这点,放下执念,才能让婚姻真正融洽,关系真正平衡起来。
学会自我满足,是达成幸福的条件
平衡的婚姻,既要感恩配偶的付出,也要理解配偶的缺失。
如果无法分清这两点,而是急于通过改造、控制对方,来快速满足自己的缺失。
结果,就会像大S和汪小菲,或者前述的来访者一样。
不但谁也改变不了谁,反而因为需求不被看到,滋生怨恨和芥蒂。
最后,在婚姻里,抖落一地鸡毛蒜皮。
不要等到婚姻结束,才发现委屈了自己,压抑了太多。
在婚姻中,我们就要学会满足自己的需求。
首先,罗列清单,放下执念。
我的人生议题是什么?配偶的人生议题是什么?我能配合他到什么程度?他能配合我到什么程度?无法配合,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是什么?
我或者配偶能承受这个结果吗?
问题的答案,能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需求,也能更了解配偶。
当我们意识到有些事自己无能为力,要么接受,要么离开,对配偶的付出也就不再有执念。
然后,和缺失和平共处。
内在的缺失让人焦虑,就像溺水的人抓取救命稻草,我们也通过抓取他人的给予,来脱离焦虑。
将另一半改造成理想的人,其实是我们摆脱不安的一种方式。
当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缺失要处理,没有人能够提供稻草,满足我们的需求,这时就要学会自救。
从牛角尖里出来,感受自己此刻的情绪,做一些补偿和安抚,比如正念和冥想,让心态重回平静。
内在的缺失,是无法通过婚姻得到满足的,它是我们自己的人生议题,需要独自求索。
用理性冷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缺失和期望,并且不依赖配偶给予,我们才可能真正拥有自我满足的能力。
最后,夫妻配合,相互滋养。
当你无法忍受配偶的缺失时,告诉自己:他也像我一样,内心有伤痕和缺失,也渴望天上掉馅饼。
若我能配合他,就是在帮他“渡劫”;若我不能配合,那也已经尽力。
同样,当自己的需要无法被配偶接纳时,告诉自己:人无完人,配偶为我做的已经够多,剩下的部分,全靠我自己。
夫妻的功能,不是互相满足,而是互相配合,就像共同完成一首舞曲,每一个脚步都要经过协调。
然而,离开配偶,我们也可以独自跳舞,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剧本。
找到一个和我们舞步完全一致的人,属实罕见;
夫妻磨合扶持,从互相踩脚,慢慢变成融洽共舞,才是生活的常态。
停止较量,让需求飞一会儿,给自己更多时间和机会,充盈内心的缺失。
将缺失,留给自己独自求索;将幸福,留给配偶一起协作。
婚姻的温暖,才能深入人心,带来真正的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策划 | KIWI
编辑 | 秋雨
主播 | 山茗
关注【张德芬空间】视频号
转发该条视频后
添加客服:meetmeet18
即可免费领取体验营
▼
如何突破自我限制,改善与外在的关系?
高频的场域能量,大咖导师助你提升关系能量
遇见线下沉浸体验教你疗愈自我
给自己一次绽放心灵的机会
限时抢购1980元
还有导师大咖线上精品课和精美礼品等你拿
今日话题亲爱的,你清楚自己在婚姻里的需求吗?欢迎和大家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