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幼儿园引进AI课程?第一批用ChatGPT教学的孩子们都怎么样了……
作者:童程Global点击上方蓝字 童程童美 ▶ 右上角...▶ 设为星标 ⭐
随着AI界顶流GPT-4爆火,不可否认的是——AI 正在参与构建孩子们的未来新世界。
AI 技术的出现在教育领域也同样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否定它,如美国纽约教育局要求公立学校应在校园网中限制ChatGPT的使用。而芬兰、韩国、冰岛、新加坡等国则极力推崇它。
如果将这些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到底会怎样呢?它是否会阻碍孩子们学习呢?
一家新加坡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尝试将ChatGPT融入教学当中,我们来看看效果如何↓
01.新加坡:当幼儿园的孩子遇见ChatGPT
这家名为ChildFirst @ King Albert Park 的新加坡幼儿园利用AI技术构建了声控版应用程序Edgpt,通过此应用孩子们可以与ChatGPT进行语音互动。
在幼儿园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和AI工具互动,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会使用ChatGPT和DALL-E图像生成程序制作属于自己的故事书和图画。
通过运用这些 AI 工具,这些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可以将他们对未来的愿景变成了艺术作品,而且他们以更快的方式掌握知识和信息,他们变得更有学习兴趣、更有创造力。
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新加坡将会是什么样子”,这样一个有想象空间和未来感的命题下,孩子们是如何给出自己的答案的!
有的孩子喜欢梵高风格,给ChatGPT传达这样的指令:画梵高风格;机器人给一个男孩上菜,桌子上放着鸡块、薯条和汉堡。随后,他得到了下方的图片。
有的孩子认为:“在未来,人们每天只需工作五分钟。在剩下的时间里,他们会和孩子们一起玩、看他们喜欢的节目、使用ChatGPT。”
有的孩子更向往远方,她的未来世界中 “每个人都将拥有自己的飞机,可以直接把我们带到想去的地方。” 所以,她给ChatGPT的指令:一架从新加坡飞往印度尼西亚的机器人飞机;水彩绘画。
有的孩子想到的是智能的居家生活:“未来,卧室里会有一张带有语音控制功能的桌子,里面储存着水、草莓汁、咖啡和茶。它能随时给你想要的东西。”
未来的房子一定是在地面上修建的吗?在小朋友眼里房子还可以是在空中的——“未来,我们的房子将是缆车。缆车可以在空中飞行和移动。”
02.
浙江:信息技术纳入高考后
人工智能或将纳入中小学必修课
新加坡幼儿园引入了用AI技术教授的课程,与此同时,我们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上的应用同样重视。
“人工智能将成为浙江中小学必修课程”,这则消息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甚至有媒体将其视为“浙江打响AI进入中小学校园的第一枪”。
浙江的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将科技运用到教学方式上,更是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今年3月,从2023浙江数字教育大会上获悉,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小学基础性课程和必修课程,中小学科学、数学等学科,都将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内容。
实际上从2018年开始,浙江省作为试点单位,早已率先出台了高考课程改革方案,将编程纳入浙江省高考。而今年高考,信息技术(含编程)第一次出现在了浙江高考中。
除了高考改革外,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浙江省也正紧锣密鼓地实施着改革。这不仅体现在将三到九年级信息技术课同步替换新器材上,更是遵循中小学的教材需要有衔接性,循序渐进的特点,在小初高每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学习上都有不同侧重点。
小学阶段,教材会侧重学生认识和体验人工智能。初中阶段,会需要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基础原理并上手实践。而高中阶段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会更系统化,要求掌握底层算法。
不止是浙江,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风潮已经在全国各地掀开。在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广泛开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据悉,湖北武汉、深圳市南山区、湖南湘潭等地,均发布了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的教育实施方案。
03.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什么
人工智能将从娃娃抓起?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改变呢?
新加坡ChildFirst@ King Albert Park幼儿园的负责人认为——在这个时代,需要让孩子在4-5岁左右接触到AI技术,这会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对所面临的问题具备更多数字化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此项技术,家长和教师必须要引导孩子们合理使用,不能因此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被技术捆绑手脚。
这位负责人所持观点与新加坡教育部主张观点保持一致。
新加坡教育部认为:AI 工具的出现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如果使用得当,这些工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计划和实施课程,还可以支持学生的学习。但是,学生们必须批判性地评估其输出内容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AI 技术“来势汹汹”,科技的高速发展势必将对教育带来冲击。回顾过往,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都会引发新一轮生产力变革。80后、90后的学生带着鞋套进入学校电脑房上计算机基础课,00后学生则流行起上编程机器人课,如今的10后更是在编程课基础上,即将开始学习人工智能课。
“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是为了减少孩子在未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可能性,但是人工智能教育该如何实施却还在摸索中。
不少网友赞同,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世界的基础,应当从娃娃抓起。也有人发出疑问,将人工智能引入中小学课堂,老师的能力跟得上吗?应该怎么教,孩子们该怎么学?还有人担忧,这门课或增加学生的负担。
时代在变化,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如果想成为真正的“会使用AI的人”,那么需要具备这样的基础素质:计算机基础和理工科思维、懂得信息“输入-输出”和背后的逻辑、充沛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此外,在人工智能浪潮之下,培养孩子的情商、创造力、判断力、冒险精神、批判性思维等能力,才是未来的赢家,才能适应未来社会。
.END.童程童美新学员专属福利0基础免费体验线下少儿编程课立即扫码报名↓↓↓
▼往期精彩回顾▼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
高智商的父母,从不和孩子讲道理,而是“非暴力沟通”
为什么过度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被时代淘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