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觞】绝不搞笑的搞笑祭文•成语中的历史故事-16
作者:东周列国志讲伈伈睍睍xǐn xǐn xiàn xiàn
【成语解释】:伈伈:小心恐惧的样子。睍睍:也作“伣伣”,眼睛不敢睁大的样子。比喻小心害怕或低声下气。出处《韩愈·祭鳄鱼文》
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留下了许多思想深邃的名句。如“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他刚正不阿,耿直敢言,这种性格在河清海晏的政治环境下,是没问题的。问题是韩愈不为政治环境所左右,公元819年,唐宪宗亲自发起了一场历时数月声势浩大的迎佛骨活动,弄得京城方圆百里小偷云集抢劫频发。时任刑部侍郎(刑部副部长)的韩愈,对佛教蠹政害民十分不满,冒死给宪宗上了一道《谏迎佛骨表》,引发唐宪宗震怒,准备正法,后经御史中丞(国家检查长)裴度等极力斡旋,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行政长官)。
韩愈一到潮州,便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得知境内恶溪中鳄鱼活蹦乱跳,异常活跃,附近百姓的牲畜,时不时成了鳄鱼的盘中餐,百姓叫苦不迭。于是公元819年四月二十四日,韩愈在恶溪弄了一个祭鳄鱼的仪式,写下一篇《祭鳄鱼文》,这篇祭文十分搞笑,居然要劝戒鳄鱼搬迁。
祭文开宗明义,我韩愈是写此文劝诫鳄鱼。如何劝诫?先是溯源鳄鱼能在潮州安家的缘由:从前古代先王掌管天下,操网使刀,将包括鳄鱼在内的危害百姓恶物,驱赶到四海之外。后王因德行有限,放弃了江汉偏远之地,更何况离京城近万里之遥的潮州呢?故鳄鱼得以在潮州安居乐业。再正告鳄鱼眼下面临的形势:现今到了大唐天子时代,无论四海之外,六合之内都尽在天子掌控中,所以鳄鱼们,你等不能再和天子委派的刺史同在这儿居住。
祭文接着对鳄鱼晓之以理:本刺史受命于天子,在此守土有责,护佑百姓。你等鳄鱼如能在恶溪中安分守己,倒也罢了,可你等却太不安分,凶残吞食民畜来混个肚儿圆,还繁衍子孙延续作恶,这个性质就变了,变成和本刺史对抗。本刺史虽然与人为善,但岂肯伈伈睍睍,向你等鳄鱼低头?不然,本刺史小心害怕低声下气的样子一定会被百姓嘲笑,让本刺史无脸在世上苟活。更关键的是本刺史奉天子之命来此上任,你等鳄鱼就是和天子作对,后果很严重!
最后韩愈给鳄鱼指明出路和不听话的后果:大海就在潮州之南,大到鲸鹏小到虾蟹,都可容纳。你等鳄鱼早上搬迁,晚上就到。现在本刺史下最后通牒:三天之内,全部搬迁到海里去,不要让本刺史再见到你等;三天不行,宽至五天,五天不行,最多七天;七天还不搬迁,视你等为拒不搬迁。本刺史在此丑话说在前头,你等不能装作不懂。如拒不搬迁,就将你等鳄鱼列入残害百姓之恶物,格杀勿论!到时本刺史将发动群众,用毒箭将你等鳄鱼赶尽杀绝!
韩老先生的通篇祭文,建立在鳄鱼听得懂人话,看得懂文章的逻辑之上,这明摆着就是毫无逻辑的逻辑,可谓搞笑之极。可据史料记载,祭鳄鱼仪式后,鳄鱼真的在潮州消失了。不过,这不能证明这篇祭文不搞笑,因为史料还记载,潮州鳄鱼消失,是人为捕杀和恶溪改道的结果。能证明此祭文毫不搞笑的依据或许是以下几点:
在祭文中大胆拿先王和后王对比,明确是后王德行有限,鳄鱼们才乘虚而入驻扎潮州,这就有点暗讽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之意。但毕竟韩愈是真心想大唐长盛不衰的,韩愈名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中的“弊事”,就是指唐宪宗迎佛骨之事。正因为谏迎佛骨事,才被贬潮州。不难看出,其实韩愈表明自己初心是为了大唐永续,才不顾惜自己“衰朽残年”。所以祭文随后立马正告鳄鱼这是大唐天子时代,绝非后王时代了,以此掩盖不满情绪。
在祭文中言之凿凿表示决不伈伈睍睍向鳄鱼低头,明面上是昭示刺史必将履行守土安民的职责。其实昭示的背后有暗示,那就是: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为此哪怕遭遇种种不公正,种种落井下石,种种诽谤陷害,我韩愈也会昂然挺胸,坦然面对,但凡在恶势力面前胆战心惊低声下气者,实乃伈伈睍睍之辈,我韩愈看不起!
在祭文最后,对拒不搬迁的鳄鱼发出最后通牒,必将其列入残害百姓之恶物,赶尽杀绝!其实韩愈明知,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既然鳄鱼根本听不懂人话也看不懂文章,还要煞有介事的大费周章弄仪式,写祭文,有何用?就为借题发挥:安史之乱后,那些贪官污吏、拥兵割据的藩镇大帅,比鳄鱼更凶残,更殃民。
窃以为,这篇祭文搞笑中寓有鲜明主题,发人深省,绝不搞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