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绘|中国水井施工队为埃及荒漠浇灌希望
作者:微信文章初冬时节,埃及阿斯旺省城北部约60公里的考姆翁布沙漠腹地暖阳高照。
从空中俯瞰,一个个巨型单色圆圈紧挨排布,延伸四方,如一块巨大调色板横亘沙漠,格外壮观。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使用井水浇灌的农田(航拍照片)。
这里是埃及广袤沙漠中的一片良田。而两年前,这里一片荒芜。
“以前这里是干旱的沙漠,寸草不生。如今,在井水浇灌下,小麦等农作物茁壮成长,充满生机和希望。”中国中曼埃及公司阿斯旺水井项目副经理艾哈迈德·萨达尼说。
▲ 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考姆翁布沙漠腹地,中曼埃及公司总经理赵吴涛(左)与艾哈迈德·萨达尼交流。
萨达尼今年30岁,2018年加入中曼埃及公司,现在负责管理阿斯旺水井项目施工的6支钻井队。“我参与了多个沙漠水井施工项目,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萨达尼说,“每次见到清澈的地下水从井口喷涌而出,我和同事们都非常激动。”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
2023年,中曼埃及公司承接了阿斯旺考姆翁布沙漠腹地的水井项目。目前,6支打井队分布各处,200多位中埃员工轮班作业打井,钻机24小时运转不停。
记者现场看到,巨大的钻机在沙漠中轰鸣,头戴安全帽、身穿作业服的工人有序地忙碌着,一股股泥浆顺着钻杆汩汩流淌而出。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
▲ 11月23日,工人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作业。
在沙漠中打水井面临不少挑战。夏季炽热高温、不时风沙侵袭、重型设备运输、钻探地层难料等困难都需克服。
“踩点时这片荒漠连路都没有,我们带着GPS步行三四个小时才找到井位坐标。”中曼埃及公司总经理赵吴涛说,确定井位后,设备搬运又是一大挑战。一套大型钻井设备重达500吨,拆卸后需要25辆运输车搬运,从1000多公里外的埃及中北部迁来,前后需要10天。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中曼埃及公司打井工人生活和办公场所。
据赵吴涛介绍,每完成一口井,埃方相关的配套设施便紧随其后,几个月后,水井旁的沙漠便成为庄稼成长的农田。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使用井水浇灌的农田(航拍照片)。
近年来,埃及人口快速增长。为缓解粮食进口压力,埃及政府2015年以来不断加大开垦沙漠、新增耕地的力度。中曼集团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于2016年10月成立中曼埃及公司,深耕当地水井市场。
▲ 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考姆翁布沙漠腹地,中曼埃及公司员工准备出发前往打井现场。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
从西奈半岛到明亚省撒哈拉沙漠深处,从马特鲁省的锡瓦绿洲到阿斯旺考姆翁布沙漠……8年多来,这支由中埃员工组成的水井施工队克服各种困难,帮助埃及累计钻探沙漠水井540余口。在井水滋润下,荒芜的沙漠逐步变为良田。
▲ 11月23日,工人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的一处考姆翁布水井项目施工现场作业。
▲ 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考姆翁布沙漠腹地,中曼埃及公司总经理赵吴涛(左)与当地员工交流。
赵吴涛说,中曼埃及公司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中国先进的钻井技术和管理理念带到埃及。“我们做的是民生工程,为中埃共建‘一带一路’贡献绵薄之力。看到井水让当地民众获益,我们由衷高兴。”
▲ 这是11月23日在埃及阿斯旺的沙漠中拍摄的使用井水浇灌的农田(航拍照片)。
记者:隋先凯 姚兵 张健摄影:隋先凯制作:林煜新华社摄影部 开罗分社 联合制作
一带一路故事绘 | 延伸在刚果(布)的“梦想之路”
一带一路故事绘 | 中埃联合考古队揭开埃及古都神庙面纱
一带一路故事绘丨凯兰巴新城——安哥拉“明珠”工程见证中安友谊
来源丨新华社
责编丨蒋雅妮 监制丨杨翼
投稿/纠错:yidaiyilu@xinhua.org
坦赞铁路纪念园在赞比亚正式对外开放
共建共享世界级繁荣湾区——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释放全球吸引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