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4-12-13 11:37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中国航天“大总师”,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作者:微信文章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他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


孙家栋
孙家栋(1929-),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曾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七机部、航空航天部等。领导参加我国首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道地地导弹、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任首颗人造卫星研制技术总负责人,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01
“斯大林金质奖章”中国人获得者

1929年4月8日,孙家栋出生于辽宁复县。1942年从辽宁省复县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时,18岁的孙家栋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土木建筑系学生,将来修大桥。

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组建空军,品学兼优的孙家栋作为急需的俄语翻译人才被选送入伍。1951年,他和另外29名军人被派往苏联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修大桥的愿望,便只能永远留在年少的梦中。

留学生活时的孙家栋学习劲头十足。每天晚上他看完新闻,就一直攻读到深夜两点。他的记忆力惊人,一门功课七八章内容,几天时间就能从头背到尾,考试时一拿到试卷,想都不用想,便可提笔一气呵成。

茹柯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个传统——哪位同学考试全部获得5分,照片就能挂在学校门口。一年后如果能保持,照片位置就往上移。越到高处人数越少,照片也就越大。毕业时,如果谁的照片能够出现在“照片塔”的顶端,那么恭喜,他将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
苏联学生对金奖章梦寐以求!而孙家栋当时是以所有科目全满分的成绩击败一众苏联学生,拿到了这枚“斯大林金质奖章,这在中国留学生中更是屈指可数。



02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

1958年,满腔热血的孙家栋载誉归国,却因为国家需要,孙家栋并没有从事飞机相关的工作,而是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参与导弹研究,并在2年后成为型号总体主任设计师。

从最初仿苏P-2导弹,到开展东风导弹的研制工作,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其中。

“一毕业就从事导弹研制工作,我想,这辈子可能就搞导弹了。”孙家栋笑着回忆道。

但在1967年的那个夏天,这一切又都改变了。

为确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研制成功,中央决定组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任院长。随后,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

从学习飞机制造到研制导弹武器再到开创卫星事业,人生的转折,仿佛就发生在一瞬间。担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负责人的孙家栋,从此与中国卫星结下不解之缘。
挑起重担的孙家栋,不仅在工作中踏实勤奋,而且展现出一股勇于担责、敢作敢当的劲头。

1969年10月,东方红一号卫星初样基本完成;1970年4月24日,当东方红一号卫星播放着《东方红》乐曲从北京上空飞过,“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孙家栋和一些白天被“批斗”、晚上偷偷搞研究的同志仰望星空,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降生般欣慰至极。



03
时刻奋战在一线的航天“大总师”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中国航天事业继续向更高的目标挺进。孙家栋相继担任了第二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和总设计师,并参与领导了其他各类卫星的研制发射工作。

1985年10月,当我国又将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后,时任航天工业部部长李绪鄂向世界宣布:中国的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承担国外卫星发射业务。

这个消息震动了国际航天界。
那一年,孙家栋56岁。然而,年过半百的他并未就此停下探索的脚步,仍为中国北斗、探月工程等航天“大事”操劳奔波。他说:“航天是我的兴趣,一辈子也不会累。”

上世纪90年代,在孙家栋院士的带领下中国开始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面对当时已经成熟运行的国外卫星定位系统,孙家栋院士带领团队相继建成了“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完成了“北斗”三号系统立项论证和启动前期工程实施,为中国北斗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卫星导航发展道路。


2004年,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已是75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披挂上阵,出任工程总设计师。
很多人不理解,孙家栋早已功成名就,为什么还要接受这项充满风险的工作?孙家栋回答:“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嫦娥一号”迈向深空,中华民族终于圆了千年奔月的梦想。当卫星绕月成功的信号传回指挥中心,人们欢呼、拥抱、握手庆祝,孙家栋却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背过身,用手绢擦去眼角的泪水。

38岁出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65岁出任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75岁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卫星到北斗导航卫星,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都与他有关,他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航天“大总师”!



从导弹到卫星,从“北斗”到“嫦娥”,哪里需要,孙家栋院士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这是孙老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践行一生的誓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地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

伴随着我国航天事业60余年的发展历程,孙老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并为开创中国卫星事业新篇章、开启空间事业新纪元,为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嫦娥舒袖多浪漫,卫星探月路艰辛。如今,已至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战在航天工程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他的奋斗历程,是航天人发扬伟大航天精神的缩影,让我们向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致敬。

来源:科普琼海、科普中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xmNHZ0E1XjSneOJvicpTUmrW34MpCf4vicGCwibEgf1c2ueTpfLAzn1bm74omLIia6yrfshtoUR7T1ajZndXBOHWf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VHKEtniaFwjAXRofD11CNYTicv1Bt55LgicOpIMOACaRgjRCF6vnneC0JMWJ0DFofT4xeMjv5YX4ZliaJjeRiaC9icv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西安科学家博物馆地址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RJN2icwJMBw3U8UbUkPwA8uObiaxkicibLtBlIPQ7DmOSc3SxuHXgJibcRg7ZlnCwTjSiaj7MGtCLUPmC3K6m0XIIxq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RJN2icwJMBw18tkUZyPibEY7PaKjAXLpwEROKibibHLqCL6N3dIJicSHlBY0tRR2CaOvdqHIlcvklJfzp2SAoDv3X7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往期推荐

上线啦!趣味科普第一期

上线,趣味科普第二期!

展馆活动 | “弘扬科学家精神”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本文由 | 西安科学家博物馆 | 精编发布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转载、投稿、咨询

电: 029-86516930

邮箱:xiankexuejiabowuguan@xstsca.org

猜你喜欢

(点击蓝字跳转)

展馆活动 | 弘科学家精神 | 西安学会智创园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IbzTlj5Q2em6oCY15vnIurqkeicTzchZn9eQYy1JoPxJXbdKyTgLeHg9VIpiaHNibS4kQn0iarMcl6SqDemmAbqm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版权保护声明本公众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对内容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我们联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QgibbMPoQwcZglksx7kbSn5cscIKbcuibZNcOOSGBiaia7Gu7FKiaNpOkvkGOWJerw8HhIWvDgKFd8lx2Sp1oibpibE5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点个在看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弘扬科学家精神 | 中国航天“大总师”,国家需要,我就去做!——“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