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4-12-18 16:00

中国航天日|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

作者:微信文章




2024年4月24日

我们迎来了

第九个中国航天日

今年航天日的主题是

“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

为了更好地迎接中国航天日

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中国的航天发展史吧!



中国航天发展史





1.新中国航天起步



新中国航天的发展史从一份科学家的意见书开始。当时我们刚刚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赶走了美国侵略者。但战争的胜利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就在这个时候,一位科学家在1956年2月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就是这份意见书奠定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根基。

而这份意见书的提出者就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的钱学森。两个月后中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元帅被任命为首位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注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





2.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当太空中响起熟悉的东方红时,所有人都热血沸腾了。





3.突破“卫星回收”关



1975年11月26日,我国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成功,卫星在轨道上运行3天后按预定计划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





4.突破“一箭多星”关



1981年9月20日,我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同时将3颗卫星送入轨道,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5.“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 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同步通信卫星。它的成功发射翻开了我国利用本国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独立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6.长征四运载火箭



1988年9月7日,长征四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已形成自主研制、发射和运行气象卫星的能力。



7.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8.第一颗实验导航卫星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第一颗北斗一号实验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9.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



神舟五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五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在轨运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其返回舱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内蒙古主着陆场。





10.开启探月时代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随后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探月时代正式开启。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等其他预定任务。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月球样品。





11.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



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太空漫步,2008年9月2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本次共有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宇航员翟志刚首次完成太空行走任务,也迈出了中国人在太空活动的第一步。



12.建立空间站



天宫一号,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安验室,也是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 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8日下午(14时14分)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





13.火星探测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并且在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实施火星捕获。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在 6月11日,我们公布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





14.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5.神州十三号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将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到了空间站。这不仅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尝试在太空中驻留长达6个月的时间,也是首次在太空过年,王亚平也成为了首个入驻我国空间站的女性航天员。北京时间2021年11月7日18时51分,随着翟志刚打开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首次执行出舱任务。翟志刚更是时隔13年再次实现太空行走,和上一次冒着生死危机执行任务不同,这一次他的出舱非常轻松,这也标志着我国航天员和航天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王亚平也成为了首个实现太空行走的中国女性航天员!





16.卫星发射



2022年6月17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全球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二号B星”(MTIIB),该卫星将与“墨子二号A星”协同工作,为量子通信和量子密钥分发等领域的研究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2022年7月21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冰川三号”,该卫星将为气象预测、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提供重要数据。

2022年8月31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新技术试验卫星“天河三号”,该卫星将进行空间环境监测、新材料测试、新技术验证等一系列试验。

2022年9月6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该卫星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可靠的导航服务。





17.胜利会师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两个乘组在太空“胜利会师”,我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18.火星全景



4月24日,在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





19.天舟七号成功发射



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搭载着满载物资和重要保障装备的货物,顺利地从文昌航天发射场升入太空。此次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的第4次发射任务,标志着我国太空空间站建设迈出了新的一步。





中国航天的12个第一次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中国第一位航天员进入太空,从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到第一个火星探测器,从第一次“太空漫步”到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每个“第一次”都见证着中国逐梦航天的探索。

航天探索不仅是科技的较量,更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致敬航天追梦人,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

























中国航天日意义





01

纪念历史成就,弘扬航天精神

设立航天日有助于传承和发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以及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02

培养创新文化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历史,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学习和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化科技创新意识,推动科技进步。

03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航天工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要求各国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中国航天日也体现了中国对外层空间和平利用的承诺,倡导开放共享的理念,积极推动全球航天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增进福祉贡献力量。



今天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54年前的今天,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上午11时,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务组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瞄准明天(25日)20时59分发射。

神舟十八号乘组在期间,将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至3次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来访,计划于今年10月下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十七乘组在与神十八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飞天揽月看今朝

航天为民看中国

未来

中国航天人将创造更多辉煌

彰显自主创新的中国力量

逐梦太空

留下更远的中国足迹

END

■海报来源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排版|杨斐斐

■责任排版|何佳乐 仕玉芝 付 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航天日|极目楚天 共襄星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