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作者:微信文章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在祖国的历史长河里,有这么一位英雄,“他姓钱,却不爱钱”。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毅然选择回归当时几乎一穷二白的祖国,希望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就是“中国的导弹之父”“火箭之父”“导弹之王”钱学森爷爷!
钱学森爷爷出生在上海,为实现“航空救国”的理想,他异国求学,36岁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火箭专家”。新中国成立后,他历尽艰险终于回到祖国,在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上参与完成了“两弹一星”的惊世壮举。
上小学时,钱学森爷爷喜欢与小朋友们玩掷飞镖游戏,但只有小学森那只总是飞的又稳又远。其实,这小小的纸折飞镖暗含一种空气动力学原理。小学森虽然不懂得深奥的科学原理,但他善于动脑筋,爱琢磨,能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大学时期,钱学森爷爷在一份超难的试卷中竟然全做对了,老师公布了他满分的成绩。可钱学森爷爷却发现一处笔误。他毫不犹豫地举手报告说:“对不起,老师,我不是满分。”老师仔细看了一遍,抬起头对钱学森爷爷点点头说:“好样的儿!虽然笔误被扣掉了4分,但这种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正是做学问和从事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前提。在我心中,你仍然是满分!”
留学期间“东亚病夫”的标签一直贴在我们身上。钱学森爷爷以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对他心服口服。
钱学森爷爷去美国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冯·卡门,在这里他学到更多的科学理念与知识。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敢于驳回力学泰斗冯· 米塞斯先生的质疑。并坚信“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他年纪轻轻就当上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他提出了卡门-钱公式,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世界航空领域一颗耀眼的新星。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爷爷迫不及待地想回国效力。但美国极力阻止他回国,将其软禁起来。钱学森爷爷最终经过重重阻挠,在1955年终于回到祖国,开启了新中国“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
1960年钱学森和其他科学家、科技人员来到沙漠和戈壁滩艰苦工作。终于,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拥有了原子弹。
1966年为了给中国的原子弹配上一杆最先进的枪,钱学森创造性地提出“两弹结合”的构想。第一枚核导弹试验成功。
1970年在钱学森、孙家栋等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了解过钱爷爷的故事之后让我深刻的感悟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身为少先队员,我们要努力学习,善于动脑,善于动手,脚踏实地。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