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解释为什么我们觉得动物宝宝很可爱?
动物宝宝让全世界的人们都感到心动。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普遍的现象呢?早在20世纪40年代,一位专家就对此给出了答案,而这一解释至今仍然适用。“啊,真可爱!”很多人在看到一只大眼睛、高额头和小翘鼻的小动物时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这正是**“幼儿模式”**的作用,不仅对人类婴儿有效,对动物宝宝也同样如此。但这是为什么呢?
幼儿模式的魅力
明斯特大学神经与行为生物学研究所教授诺伯特·萨赫瑟(Norbert Sachser)解释道,这些特征是能够激发人类产生积极情感的刺激,具体来说,就是让人想去照顾这个小生命的冲动。
“一种笨拙感”
“幼儿模式”这个概念由奥地利行为学奠基人、后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康拉德·洛伦兹(Konrad Lorenz)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萨赫瑟表示,这些典型特征包括大眼睛、圆嘟嘟的脸颊、小鼻子和高额头,此外还有与身体相比较大的头部以及一种“笨拙感”。而这些特征让我们觉得它们很可爱。
这些特征能引发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而且是普遍存在的。“全世界的人都会对这些特征产生类似反应。”这一点通过实验也得到了明确证明:如果通过软件增强照片中的典型特征,测试者的护理动机(即照顾该生物的愿望)也会相应增强。
动物园的明星宝宝
这种模式对动物幼崽的作用可以从人们在动物园对它们的热情中看出来。例如,2006年出生于柏林动物园的北极熊“克努特”成为当时的焦点,吸引了大批游客。类似的例子还有熊猫宝宝“莲妮”和“洛蒂”、侏儒河马“托尼”等。当这些小动物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时,总会吸引大批人群围观,媒体也会报道它们的成长动态。
这也反映在参观人数上。据柏林动物园的一位发言人介绍,今年10月16日至11月16日期间,游客数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约30%。虽然具体原因可能与当时首次展出的熊猫宝宝有关,但也可能与当时秋季假期的良好天气有关。不过,很可能熊猫宝宝是主要吸引力。
熊猫宝宝的命名仪式吸引了大量本地及国际媒体,摄影师们挤成几排,只为拍到一张好照片。如此巨大的关注,连一些政治人物都难以企及。萨赫瑟提到:“动物园如果宣传一条非常罕见的毒蛇,根本不会引起类似的轰动,无论他们怎么策划广告策略。”
熊猫胜过毒蛇
萨赫瑟指出,狗在被领养之前在动物收容所中停留的时间也与其“幼儿模式”特征的表现程度有关。环保组织WWF的标志是熊猫,而不是某种濒危的毒蛇,这也绝非偶然。
甚至在四个月大的婴儿身上,也能观察到对这些关键刺激的反应。萨赫瑟解释道:“虽然这个年龄的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我们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的照片,观察他们盯着哪张照片看得更久。”结果表明,带有“幼儿模式”特征的图片总能吸引更多关注。“这很可能是一种人类本能的反应。”
广告业的启示
广告行业早已意识到“幼儿模式”的效应。例如,汽车和机器人设计中常常利用这一点。萨赫瑟表示:“例如护理机器人,如果具备‘幼儿模式’特征,会更容易被接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