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4-12-28 08:21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作者:微信文章


2024年12月27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举办“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并以“展望‘一带一路’新十年:机遇与思考”为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综研院在“一带一路”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学术活动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3年11月,中央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提出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思路和行动举措。2024年12月,中央举行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在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重要论断。

为进一步推动综研院“一带一路”研究高质量发展,整合资源打造“一带一路”研究品牌,综研院正式设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由樊纲院长担任研究中心主任,由招商局集团原副总裁、综研院理事胡政担任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专家,并成立学术委员会。



在专题研讨会上,胡政理事以“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十年”为题作主旨发言,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戴永红教授,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教授、汕头大学全球潮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钱共鸣教授,以及综研院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研究总监刘容欣研究员、综研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研究员等知名智库学者做发言,对未来十年,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建设等重点研究议题进行研讨。会议由综研院院长助理郑宇劼主持。

以智促行,共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樊纲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作为重要的国际合作战略,不仅彰显了我国的大国责任,也契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在复杂国际环境下,深入研究并推动实践尤为关键。综研院成立“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正是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与实践经验,致力于为未来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行动指导。综研院在“一带一路”领域撰写了30余篇高质量政策建议,其中十余篇被国家采纳。新成立的研究中心将整合资源,强化协作,推动研究更加系统化、战略化,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精准智库支持。智库不仅研究政策,还积极参与实践,从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工业化、共同发展产业链过程中,形成了“协同工业化”和“互惠工业化”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是中国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抓手。“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推动全球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形象的战略路径。未来,我们期待联合更多合作伙伴,携手应对全球化进程中的新挑战,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持续推进的“一带一路”十年

招商局集团原副总裁、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专家胡政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经过十年的持续推进,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国际合作与治理的重要路径,为世界提供了系统性、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十年来,“一带一路”历经四次中央高规格座谈会,战略重点不断深化。从框架确立到高质量发展,倡议逐步从经济合作拓展至全球治理模式,尤其在当下国际局势动荡的背景下,其意义更加凸显,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新模式。“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的全局性战略谋划,它不仅破解了国际合作难题,也助力中国应对国际挑战和国内发展需求,展现了中国推动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尽管成效显著,“一带一路”仍面临复杂国际环境、风险应对、标志性工程与民生项目平衡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高质量发展路径,明确企业“走出去”的机制创新,平衡共建国家利益与中国发展目标。“一带一路”研究和实践亟需整合资源,打造统一研究品牌,形成政策与实践并重的高端智库体系。通过成果转化与协同创新,助力国家战略决策,为具体实践提供支持。这不仅是中国国际合作蓝图,更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的战略赋能

深圳大学区域国别与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戴永红

“一带一路”从宏观构想到细致实施,已从战略性倡议阶段步入成果落地阶段。在当前全球复杂局势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稳健安全的平衡至关重要。通过提升国际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优化语言、文化与区域的全球表达能力,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可信、可敬、可亲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的核心议题在于海外利益保护,涵盖经济、政治、安全与文化等多维领域。推动区域国别学、国际传播学及相关学科的融合研究,是保护宏观与微观海外利益的关键。深圳凭借高新技术产业优势和敢闯敢试的精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未来应通过政府、城市、企业与个人四位一体的协同推动,强化精准传播,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项目质量,构建更强的智库支撑体系,让“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产业园区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研究总监、前海分院副院长刘容欣

中国企业海外布局经历了四个阶段,从90年代初步探索到加入WTO后的加速发展,再到资本净流入转折期,逐步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全球逆全球化趋势下,“走出去”已成为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开辟新发展空间的必要选择。尽管海外产业园区建设成果显著,成功案例仍有限。从法律法规、规划设计到招商运营,每一步都面临挑战。要破解这些难题,需在借鉴国内成功经验的同时因地制宜,优化园区的本土化建设。“一带一路”为产业园区“走出去”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园区建设成为中国企业的重要拓展平台。在未来十年,海外园区将通过国内经验转化和创新,为企业提供发展支点,并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深度经济合作。作为中国经济全球化的“桥头堡”,产业园区正助力中国经验走向世界,推动共建共享的全球经济发展新模式。

“一带一路”的发展关键在于全球合作共治和适应新兴需求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

在全球治理格局和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平台。全球南方国家的崛起以及金砖国家的扩展,推动了新兴经济体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与影响力。“一带一路”将在接下来的黄金十年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涉及到新能源、数字经济、气候变化等领域,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迫切需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的产业合作将更注重高端技术合作与创新,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业,这两个领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未来“一带一路”的合作将不再仅限于双边关系,而是逐步转向多边合作,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共治共享的框架下共同制定全球规则。共治不仅限于基础设施和产业合作,还将涵盖更广泛的合作领域,包括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长期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第三次全球化浪潮

汕头大学全球潮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钱共鸣

随着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尤其是特朗普上任后的地缘政治博弈,“一带一路”的战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战略规划将成为重点研究领域,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和商业活动中。因此,“一带一路”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是企业风险管理。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过程中遇到了成功与失败的案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关键是如何识别和规避企业在不同国家和市场环境下可能遭遇的风险。企业战略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企业能有效利用已有的理论,如实物期权等战略工具,来规避未识别的风险,确保其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未来研究还需要紧密关注“一带一路”国家的地缘政治、文化软实力、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实用的战略指导和风险防范机制。

“一带一路”组团出海-南美市场的新机遇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

南美部分国家拥有重要的能源产业设施、天然深水港口以及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具备发展临港经济和相关产业链的潜力,且正在谋划建设经济特区。但现有港口和机场设施陈旧,亟需扩建和技术改造。通过提升港口装卸能力和延长机场跑道,区域物流和交通枢纽功能将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中国企业应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引进与人才培养,提升当地管理与创新能力,并结合基础设施改善、新能源开发、教育提升及法制保障,南美这些规划建设的经济特区有望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一带一路”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区域长远发展。

——本文整理自会议速记稿,未经讲者本人审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