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3 09:53

皖中评│“行”在安徽,何以“行”?

作者:合肥在线



皖中评特约评论员 飞扬(资深时评员)
时值岁末年初,皖美高质量发展展现新画卷。
一个好消息传来——近日沪苏湖高铁开通,这标志着长三角再新添一条重要高铁线路。
这对安徽有何深意呢?
答案是,安徽向沪苏浙的出行更加快捷了!



12月26日,列车驶过沪苏湖高铁元荡湖段。图源新华社
无独有偶——12月28日上午,随着亳(州)蒙(城)高速“县城通”段(标里枢纽至涡南互通)、商丘至固始高速(原合周高速)临泉枢纽至皖豫界“县城通”段正式建成通车,我省实现所有县城区15分钟上高速。
“行”在安徽,何以“行”?



亳蒙高速县城通段开通。图源大皖新闻
今天的江淮大地,不仅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搭乘了风驰电掣的“轨道长三角”,更是为百姓铺设出驶向美好生活的为民“幸福路”!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换而言之,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必定是先行官。
纵横交错、日新月异、加密拓展……从高铁到高速,从城市到县城,一次次树立交通建设新的里程碑,提升全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支撑和保障,激活一池春水!
比如,沪苏湖高铁为安徽开辟了通往上海的第二条关键通道,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出行成本。
生动画卷即刻呈现——从合肥出发,通过沪苏湖高铁可以直达上海,全程仅需一个多小时。皖南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宣城等城市将不再需要绕道南京前往上海,可以直接通过沪苏湖高铁直达上海。



沪苏湖铁路。图源安徽网
不止于快,更重要是“一张大网”织得更密更实更完整,沪苏湖高铁、宁杭高铁、合杭高铁连接,可实现长三角高铁的联网、补网、强链,打造升级版的“轨道上的长三角”,对于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意义更加非凡。
从公路来看,我省高速公路从“县县通”迈入“县城通”时代,全省所有县城区实现15分钟上高速——快而又快,密之又密,高速公路网通达深度、区域内联外通水平不断跃升,这对于推动皖北“四化同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自然不言而喻。
交通一体化,不仅让长三角发展“长风破浪”,更是让江淮大地插上了奔跑加速度的“翅膀”。近年来,我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深化东向对接,加强与沪苏浙通力合作,持续打通“断头路”“断头航道”,省际互联互通水平大幅提升。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到2025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省际公路通达能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机场群体系基本形成,港口群联动协作成效显著。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
放眼长三角,今年,长三角地区高铁运营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高铁线路达到22条,已“织就”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安徽有10条高铁线经过,位居首位;公路方面,运营里程已突破50万公里,公路密度是全国水平的2.77倍;机场旅客吞吐量超2.5亿人、货邮吞吐量569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9.6%、35.1%;港口货物吞吐量达46亿吨,占全国的35%。
交通先行,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相互协同,连链成势,创新合作,共赴明天。在关键处落子!大手笔描绘大发展——纵观大势,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交通一体化既是促进融合发展之路,更是助力奋进腾飞之路。每个视域和角度,都正在为安徽带来更多机遇,凝聚更多创新创造的活力,推动江淮大地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疾驰,书写更加辉煌灿烂的发展篇章!
合报皖中评融媒体工作室 出品
投稿邮箱:zhufy@hf365.com,594544237@qq.com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皖中评│“行”在安徽,何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