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航天星晨大海 再创辉煌 --我用镜头记录文昌9次发射再次全勤(上)
作者:微信文章1月15日上午,开年首发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中途,人们兴奋地拍照留影
3月20日08时31分,正在徐徐上升的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组合体与近处的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形成强烈的对比,十分有趣
4月30日17时44分,神舟十七号返回舱顺利降落在东风着陆场,搜救保障直升机队随后赶到
国家主席习近平 二 O 二五年新年贺词中指出:2024年,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一道经历风雨彩虹,一个个瞬间定格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令人感慨、难以忘怀。他特别提到“嫦娥六号首次月背采样,梦想号探秘大洋,深中通道踏浪海天,南极秦岭站崛起冰原,展现了中国人逐梦星辰大海的豪情壮志”。
2024年,中国航天确实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年我国累计发射运载火箭68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天舟七号成功在轨验证了3小时首次交会对接模式,天舟八号增加了200多升的装载空间和100多千克的载货量,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表取采样“挖”出了个“中”字,还带回了人类首份月背样品1935.3克等等,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国家科技实力的飞跃,也展现了中国对于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承诺。
2024年,我有幸用相机镜头记录了文昌全部9次运载火箭发射和酒泉载人航天2次发射和航天员乘组返回任务,真实感受到了中国航天无比伟大和成就瞩目。下面依时排序,分上下两部分进行简要回顾。
一、一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发射
1月15日上午,天空晴朗,蓝天白云,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总装厂房门前,彩旗飘飘,锣鼓喧天,双狮齐舞,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巨大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缓缓驶出厂房,并在数百数航天科技人员和场区工作人员精心呵护送行下,经过近3个小时的垂直转运,天舟七号船箭组合体安全抵达发射塔架,这意味着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正式进入了发射准备阶段,将于近日择机发射。
1月17日22时27分,在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巨大的轰鸣声响彻天际,伴随着耀眼的光柱划破夜空,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约600秒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
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是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新年度首次发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也将调整为两年三发,这一频次的变化说明了我国航天货运系统所取得的长足进展,将会为在轨的神舟十七号和后续的神舟十八号两个乘组一同运送补给物资。
这些,我都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来。
1月15日上午,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途中,科技人员兴高采烈的拍照留影
1月17日18时29分,天舟七号发射前夕的文昌淇水湾海滩上人流如潮,人们盼望火箭升空精彩时刻的来临
1月17日21时14分,天舟七号发射前夕文昌淇水湾海滩上的航天嘉年华活动现场
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之后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1月17日22时27分,搭载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成千上万观众在龙楼镇山海天海边见证了火箭升空
二、二月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发射
2月23日晚间,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我国现役最大的低温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芯级直径为5米,使用2台YF-77氢氧发动机和8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起飞推力达1000余吨。
当时钟指向19时30分时,前方塔架红光闪现白烟起,伴随着轰鸣声音,硕大的长五星箭组合体冉冉升起,四只捆绑的助推火箭,喷发出长长的多彩火焰,向着预定目标奋勇前行。而这一切都被海滩上山呼海啸的人们用相机、手机一一收入镜头中,仿佛大家用心声为祖国加油助威,为中国航天人骄傲自豪。
2月23日17时,东郊椰林海湾的渔船停靠岸边,长征五号遥七火箭的舱门已在前方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打开
2月23日17时25分,大批观众聚在东郊椰林海边等待前方长征五号遥七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
2月23日19时30分,长征五号遥七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托举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一号直入苍穹,随后将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月23日19时30分,长征五号遥七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上空徐徐上升
2月23日19时31分,长征五号遥七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人们纷纷用手机记录
三、三月桥二号中继星发射
3月20日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是中国研制发射的一颗中继通信卫星,主要用于解决月面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通信问题。该卫星重1.2吨,装备了一个直径4.2米的X波段抛物面天线和一个直径0.6米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分别用于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通信和向地面站传输数据。
鹊桥二号作为探月工程四期的公共中继星平台,主要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等任务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它首次任务是为嫦娥六号月球样品采集任务提供通信支持,随后还将为嫦娥七号和嫦娥八号提供服务。
这次我看中了海南商发基地大门口高高矗立的两个大火箭模型做拍摄前景,以此突显文昌大火箭发射时精彩与魅力,同时通过真实火箭与模型火箭的冲撞与对比,形成视觉上强劲反差,构成不一样的韵味,抢占大众眼球,过目难忘……。
3月20日06时0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前的周边环境
3月20日08时31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3月20日08时32分,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由长征八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30秒的慢门拍摄形成了一道垂直光轨
在珠海航展七号馆航天科技集团展位上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模型(11月12日本人拍摄)
四、四月神舟十八号出征和十七号返回
1、十八号出征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自主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神舟十八号飞行乘组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92天,期间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和多次货物出舱任务,先后开展了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各项工作,为空间站长期稳定在轨运行进一步积累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同时,还完成了涉及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大量空间科学实(试)验。
2、十七号返回
4月30日17时46分,经过近半年的太空遨游,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稳稳着陆,成功完成了其在太空中的使命。此次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姜欣霖,在经历了长达187天的太空生活后,平安归来,身体状态良好,标志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随着返回舱缓缓降落,现场一片欢腾,搜救队伍迅速行动,确保航天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助。在医监医保人员的仔细检查下,汤洪波、唐胜杰、姜欣霖三位航天员的身体状态被确认为良好,这无疑是对所有关心他们的人们的最好回应。
3、拍摄感受
此次酒泉之行,可谓收获满满。先是在兰州至东风南火车上,遇见了在第9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与载人航天面对面活动而来酒泉的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的少先队员代表、希望学子代表和《中国少年报》小记者代表,见证孩子们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喜爱。后来又在东方红卫星升起的2号发射场,撞见到老熟人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孩子们在中国航天日活动上互动的场面,也被一一收入镜中。
随后参加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神舟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的发布与回答;航天员指令长叶光富、航天员李聪、李广苏三位航天英雄坚强的意志、亲切的笑容和家国情怀的语气。
还目睹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记录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的精彩瞬间。
最为刻骨铭心的是再次镜头拍下了神舟十八号一飞冲天如同一颗闪耀的流星,刺破苍穹,向着浩瀚宇宙飞去。这一刻,不仅仅是一艘飞船的升空,更是全人类对未知的又一次勇敢探索,是咱中国人在太空征程上迈出的超级酷炫的一大步。
而航天员胜利凯旋返回地面的场景,一直是我梦寐以求想要拍摄的目标,这次终于实现。说来我的运气真好,跟随央媒专车先行福利多多,第一次拍神舟返回舱就惊艳四方,在非常富足的时间近距离记录下了神舟十七号返回舱从万里无云的高空到地面从空中徐徐而落的完整过程。尔后在相距数米的媒体区拍摄下了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位航天员身体状态良好的形象等……。
4月22日晚,在兰州西至东风南列车上,全国少工委主办的“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在列车员组织下进行航天知识趣味游戏比赛
4月23日早晨,全国“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顺利到达梦寐以求的航天圣地-东风航天城
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下午5时,航天员大队与全国“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代表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东方红卫星发射场旧址举行纪念活动,航天英雄杨利伟为孩子们签名
4月24日日下午5时许,航天英雄杨利伟与全国“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少先队员代表和东风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合影留念
4月24日09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召开
4月24日11时,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问天阁内,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叶光富(左)、李聪(右)、李广苏(中)步入现场与中外媒体记者见面
4月24日11时,航天员叶光富(中)、李聪(右)、李广苏(左)向大家挥手致意,这是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首次亮相
4月25日18时,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进行,三位航天员精神焕发地走出问天阁
4月25日18时许,航天员叶光富(右)、李聪(中)、李广苏(左)在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征仪式上向送行的人们挥手致意
神舟十八号发射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升空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点火发射升空中,五彩缤纷的尾焰十分抢眼
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点火升空后形成一道通天光轨
神舟十七号返回
4月30日17时42分,人们在东风着陆场观看神舟十七号返回舱缓缓降落中
4月30日17时44分,神舟十七号返回舱顺利降落在东风着陆场
4月30日18时46分,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平安降落东风着陆场后,指令长汤洪波等三位航天员先后出舱
4月30日21时21分,神舟十七号指令长汤洪波在东风着陆场坐上专用直升机,准备返回基地
五、五月嫦娥六号飞天
嫦娥六号探测器在5月3日17时27分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标志着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这次任务将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拍摄嫦娥六号的历程艰辛,十分不易。首先是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我是4月22日出发赶到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的,先参加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采访;接着参加了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的现场拍摄,夜里12点多才回到航天城住所,并立即处理拍摄的图片,直到凌晨4点多才发完稿休息。早上7点(5月1日)又带着沉重的大包小包摄影器材与行李,先乘坐东风南站绿皮列车到嘉峪关站,再出站乘出租车到嘉峪关高铁站,搭乘到兰州站的高铁,然后兰州站内换成至兰州中州机场的列车,晚上9点到达机场后因错过当晚飞回海口的航班,只好住宿机场附近的酒店。第二天(5月2日)清晨赶乘海口航班,原本8点按时起飞的航班在经停陇南机场后,却因天气原因硬是在候机楼苦等5小时,回到海口已是傍晚时分。三天时间里,汽车、火车、飞机的不断劳累折腾,整个睡眠时间不足10小时,可谓是对本人体能、意志的严峻考验,而原因只有一个即按时赶到文昌,不错过嫦娥六号的拍摄。
嫦娥六号的发射时间正值“五•一”假期,并且又在下午进行,人们通过各种网络传播的渠道,都得提前悉知发射的大致时间。因此来自全国各地的观看发射的人们特别多,大巴车、小车聚集文昌航天发射场周边,可谓千军万马蜂拥而至,龙楼镇上楼房顶、淇水湾海滩、铜鼓岭石头公园等,甚至于平时很少有人围观的东郊椰林附近海滩也是车水马龙,海南旅游公里两侧路边小车排成数公里长龙,人们需要步行数公里才能找到理想的观看点,这更是近几年在文昌观看发射,游人数最多的一次,据本地官方报道,当日人数多达三十余万人,车辆通行在3小时以上。
当时钟指到17:27分时,灰暗的前方,突然红白色火焰闪亮,伴随着轰隆隆发动机燃烧的声音,我努力睁开被风雨阻拦的眼睛,快速启动三台相机组合的快门,一口气按过不停,直到火箭钻进云层中才罢休,这是我八年间在文昌拍火箭发射最惨的一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事后打开相机回放,三台相机都实现预订的目标,我感觉到此行还是非常值得的,能再次克服重重困难,用镜头记录嫦娥六号奔月的精彩瞬间是我人生的骄傲。
3月15日下午,长五遥八运载火箭从文昌清澜港装卸下船,准备转运到文昌航天发射场
3月15日下午,装载长五遥八运载火箭车队经过清澜大桥,开往文昌航天发射场
5月3日17时20分,在东郊椰林海滩人们面对突然光临的暴雨,纷纷寻找避雨工具,等待嫦娥六号升空发射时刻的到来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暴雨中人们很难看清前方的火箭
5月3日17时27分,人们成群结队聚在文昌东郊海滩冒雨观看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搭载的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升空
5月3日17时27分,人们冒雨聚集在文昌东郊海滩观看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在珠海航展七号馆航天科技集团展位内,嫦娥六号探测器模型前吸引大批观众眼光(11月12日作者本人拍摄)
在珠海航展七号馆航天科技集团展位上的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密封装置(11月12日作者本人拍摄)
4月30日下午,作者在东风着陆场与神舟十七号返回舱合影留念
作者简介
蒋聚荣,海口市委原外宣办主任、政府新闻发言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理事、中国体育摄影学会理事等。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光明图片网、中体在线、视觉中国等签约摄影师。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国家官方摄影队成员,“摄影名家看世博”全国十佳摄影师、全国百名“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中国航展杰出航空航天摄影师”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