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之名 携手共赢 加快构建“一带一路”
作者:微信文章以“农”之名 携手共赢——杨凌示范区加快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
2024年12月27日,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东来到国家苹果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在这里,一棵棵小绿苗在培养皿中生长。他希望从中筛选并培育出适合种植在中亚国家土地上的苹果苗。
“吉尔吉斯斯坦有我们建设的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我们希望给那里的苹果装上‘中国芯’,这两年在示范园完成了第一批苗木繁育工作。”张东说。
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高校、企业联合建设。自2018年起,张东就带领团队在那里进行苹果种植科研工作,让“杨凌方案”落地生根。
近年来,杨凌作为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勇担国家使命,充分发挥农业科教优势和农业自贸片区贸易便利优势,加快推进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构建“一带一路”跨国农业全链条发展体系,为全球农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让“中国芯”在海外结出硕果
2024年12月8日,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里白茫茫一片。张东与团队成员冒雪来到示范园,查看苹果树长势。一棵棵生长在吉尔吉斯斯坦的苹果树,是张东及其团队6年的心血。
初建示范园时,张东发现当地苹果种植存在种苗砧穗组合搭配不合理、苗木带毒严重、繁殖效率低、配套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吉尔吉斯斯坦的气候条件与我国新疆部分产区类似。我们在新疆积累的经验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张东介绍,近年来,团队基于前期在苹果资源和育种中的工作基础,结合当地资源,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手段,初步筛选出适宜当地发展的品种和砧木,让苹果树实现提前2年至3年结果,具备抗逆性好、能抵御当地极端低温等特性。
2023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吉尔吉斯斯坦方面正式签署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建设协议,共同建设标准化苹果良种脱毒苗木繁育示范苗圃和苹果现代矮砧集约高效栽培示范果园,合作进一步加深。
“我们以‘苹果树’为媒介,共促友好交流,深化务实合作,让‘中国芯’在海外结出硕果,助力吉尔吉斯斯坦苹果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为当地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张东说。
目前,杨凌示范区已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建成14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有力推动了杨凌国际农业合作不断向纵深迈进。
扎实做好援外培训
2024年11月25日,由商务部主办、杨凌示范区承办的“一带一路”国家果酒酿造技术培训班结业典礼举行。来自伊拉克、缅甸、尼泊尔等国的23名学员顺利结业,为杨凌2024年度援外培训画上句号。
依托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平台,杨凌示范区紧盯服务国家农业开放使命任务,扎实做好援外培训,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官员和技术人员掌握了中国农业的“杨凌方案”。
“2024年,杨凌承办商务部、科技部援外培训项目18期,全年培训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411人。”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办主任、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马静说。
不仅是科技合作,还有文化交流。2024年4月,杨凌迎来了一场特别的足球赛,来自阿富汗、阿尔及利亚、埃及等14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和中国队员一起在绿茵场挥洒汗水。这些外国友人是来杨凌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除足球赛之外,他们还学习太极拳、尝试包饺子,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与中国队员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此外,杨凌示范区注重发挥援外培训桥梁纽带作用,让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杨凌天海智慧水电科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参与培训班产品推介活动。2024年已推动杨凌现代农业国际合作集团有限公司、杨凌金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的保水剂等产品出口至智利、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打造农业合作平台
2024年12月22日,首届“一带一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国际合作论坛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国内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科研机构、企业代表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代表齐聚一堂,就共同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等议题进行交流。
2024年12月13日,2024年“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国际研讨会在杨凌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36所大学、科研机构和相关粮食加工企业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
201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如今该联盟有19个国家、120家单位参与。借助这一平台,越来越多的国际农业交流活动在杨凌落地。
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名誉理事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多年来在哈萨克斯坦引种小麦。他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探索校企产学研海外合作新模式,合作建设科克舍套农业科技示范园3000亩,2023年种植小麦品种24个、油菜品种12个。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国,共同面临小麦品种技术创新、应对干旱气候变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小麦产业化发展等问题。借助联盟平台,我们希望实现各国深度合作,为世界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张正茂说。
为推进全球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访谈嘉宾: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外办主任、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马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张东
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驻区高校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聚焦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高会等平台功能,积极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全球农业发展贡献“杨凌力量”。
问:2024年是设立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倡议提出五周年。基地在深化国际农业交流合作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马静:2024年我们发布了《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5—2027),围绕密切交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制定了25条具体举措。紧扣杨凌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国家队”定位,我们2024年接待吉尔吉斯斯坦副总理托罗巴耶夫等20批次493人次来访交流。我们举办了上合组织农业博览会。2024年杨凌农高会首次实现上合组织26个国家全部参展,外国参展企业有180余家。农高会海外展展示了陕西100多种涉农产品,签约金额突破3000万元。
问:接下来,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如何发挥平台优势,促进国际农业合作走深走实?
马静: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上合组织国家需求,坚持“活动牵引、培训搭桥、项目带动、贸易先行”思路,进一步释放上合组织农业基地效能。我们将利用上合组织减贫和可持续发展论坛、2025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等主场农业外事活动,积极推动达成务实合作协议。在农业国际培训方面,我们将在上合组织国家设立农业技术培训分支机构,探索形成“远程授课+线下组织”培训模式。此外,我们将继续办好农高会海外展、上合组织国家农业专题展,探索“会展+贸易”外贸新业态模式,用好杨凌自贸片区、综保区平台,丰富农业跨境贸易业态,畅通农业贸易渠道,扩大杨凌与上合组织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业贸易规模。
问:作为农业科研工作者,如何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张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苹果遗传育种与品种创新、种苗繁育与栽培技术等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我们团队主要进行苹果种苗繁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近年来,我们主要从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助推吉尔吉斯斯坦苹果产业发展。依托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我们进行了苹果砧穗组合的评价,筛选出适宜当地栽植的苹果品种、砧木和砧穗组合。同时,团队成员会定期在当地开展苹果栽培管理技术培训。
问:未来将如何实现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合作?
张东:我们已经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高校团队联合开展了科研项目申报,并进行下一步合作探讨,计划未来几年联合开展苹果种质资源的收集和评价工作。随着吉尔吉斯斯坦苹果产业的发展,我们将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逐步扩大已有成果,辐射带动整个中亚地区的苹果产业发展。202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