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11 05:07

中国航天2024总结

作者:微信文章


2024中国航天总结



2024中国航天再创纪录

全年完成运载火箭发射68次

66发成功,2发失败,成功率约97%

2024年中国全年累计入轨各类航天器共计257颗

(仅记录成功入轨的航天器、探月任务仅记录主载荷、携带的卫星不计数)



发射量创新高



2024年中国轨道级航天发射总量68发,创历史新高。全球今年总发射量预计261发,中国68发占全球总量26%,位居全球第二。

根据火箭燃料类型分类(均以芯一级燃料类型统计分类),全年固体火箭执行发射18次、液体火箭执行发射50次,其中常温液体燃料火箭执行发射32次、氢氧火箭3次、液氧煤油14次、液氧甲烷1次。

根据航天器类型分类,2024年入轨各类遥感卫星117颗,占比46%;通信卫星122颗,占比47%;其他航天器共18颗,占比7%。其中科学试验卫星10颗,空间站载人、货运飞船各2艘,北斗导航卫星2颗,探月任务发射航天器2颗。



首飞5款新型火箭



2024年度中国首次发射5款新型火箭:引力一号、长征六号丙、朱雀二号改进型、长征十二号、快舟一号甲升级版。

○1月11日,东方空间的引力一号火箭(Gravity-1)在海上平台首次发射,创全球最大全固体火箭纪录,并刷新中国民营航天发射商运载火箭的最大运力纪录。LEO运力6.5吨,500公里SSO运力4.2吨。

○5月7日,长征六号丙(CZ-6C) 首飞,是针对未来商业发射市场打造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长征火箭,500公里SSO运力2.4吨,700公里SSO运力2吨。

○11月27日,朱雀二号改进型(Zhuque-2E)首飞,是中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采用液氧和液甲烷并行的全过冷加注方案,可实现1.5小时内推进剂全过冷快速加注,简化火箭射前流程。比朱雀二号初始型运力显著提升,LEO运力从4吨提升至6吨,500公里SSO运力从1.5吨提升至4吨。

○11月30日,长征十二号火箭(CZ-12)首次发射,是中国首款4米级箭径液体运载火箭(直径3.8米),比传统3.35米火箭推进剂装填量提升30%。LEO运力不小于12吨、700公里SSO运力不小于6吨。这次发射还是YF-100K发动机首次亮相,为正在研制中的长征十号火箭第一级提供动力,计划使用该火箭在2030年之前将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

○12月4日,快舟一号甲升级版火箭(Kuaizhou 1A Pro)首飞,升级版比普通版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使用性能更优,LEO运力由300公斤提升至450公斤,整流罩直径由1.4米提升至1.8米。



7家发射商



今年有7家发射商共同贡献了68发战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发;中国航天科工集团5发;星河动力5发;中科宇航4发;东方空间1发;星际荣耀1发;蓝箭航天1发。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2024年发射量51发。其中发射两款新长征火箭(长征六号丙、长征十二号)。另加商业发射2次捷龙三号火箭。总计发射200多个航天器,包括两艘天舟货运飞船、两艘神舟载人飞船、嫦娥六号探测器、首颗可复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3批千帆组星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2024年发射量5发,全部是快舟一号甲火箭,但第5发属于升级版(Kuaizhou 1A Pro),比普通版运力更强、可靠性更高、性能更优。

○星河动力2024年发射5发,全部来自谷神星一号火箭,其中3发海射。是今年发射最多的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中科宇航2024年4发,全部来自力箭一号火箭,遗憾第4发失败,三级发动机点火约3秒后姿态失稳引发火箭自毁,成为今年两次商发失败案例之一。

○星际荣耀2024年1发告败,成为今年两次商发失败另一个案例。

○蓝箭航天1发,这是朱雀二号改进型新火箭首飞,也是中国首款采用全过冷加注的双低温液体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比朱雀二号初始型运力显著提升,性能更强。



载人发射两次承运6人



今年迎来两次中国空间站常态运营以来第三、四次载人航天任务:神舟十八号、十九号。共承运6名航天员。创下一连串不同凡响的新纪录:

●神舟十八号乘组是迄今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平均年龄37.66岁);

●叶光富是迄今累计在轨时长最长的中国航天员、首位在太空中累计度过一年以上时间的中国航天员;

●神舟十八号在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养鱼、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

●神舟十九号成就首批90后航天员执行太空任务;

●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王浩泽执行太空任务;

●蔡旭哲、宋令东完成人类航天史上最长时间舱外活动(9小时)

……



2024中国航天大事记



      ●我国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1月9日15时03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将我国首颗大视场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6月25日返回舱携带月球背面共计1935.3克的月壤样本返回地球,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中法天文卫星捕捉到首个伽马射线暴:

6月27日-7月2日,中法天文卫星顺利完成载荷开机测试,并取得重要探测成果——成功探测到首批3个伽马暴。

●我国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

9月27日18时3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

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我国首型4米级直径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在首飞任务中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该火箭实现了我国在运载火箭领域的多个“首次应用”,突破了一系列新技术,将有效提高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入轨能力和低轨星座组网能力。

●出舱活动时长创世界纪录:

12月17日21时57分,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同时打破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

编辑 | 张雅琦 崔梁

责任编辑 | 邱实

审核 | 张泽旭 李化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航天202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