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巡览之伊拉克
作者:微信文章伊拉克,一个曾经因战乱而满目疮痍的国家,如今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战争的阴霾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重建的曙光与希望。在这场重建的浪潮中,中国的身影尤为引人注目。伊拉克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在西亚北非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伙伴。作为两个文明古国,中国与伊拉克的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伊拉克也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之一。2015年,两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伊关系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辉旗帜下稳定发展,中伊传统友好开启新篇章。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一、伊拉克——废墟上重建的“空中花园”
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历史悠久,国土面积43.83万平方公里,首都为巴格达。伊拉克濒临波斯湾,邻国包括伊朗、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土耳其。底格里斯河(the Tigris)和幼发拉底河(the Euphrates)两条大河贯穿伊拉克中部,从西北流向东南。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悠久的文明造就了伊拉克灿烂的文化。位于巴格达西南90公里的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巴比伦是与古代中国、 印度和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盛传的“空中花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更是其辉煌文化的缩影。早在公元8世纪至13世纪,巴格达就成为西亚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人、学士荟萃之地。公元前3000年中叶,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城邦国家。此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塞琉古帝国、安息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先后在该地建立政权。1958年伊拉克共和国建立。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伊拉克政坛逐步建立什叶、逊尼和库尔德三派分立的政权架构。
2017年底,伊拉克宣布取得打击“伊斯兰国”战争的胜利,进入战后重建阶段。除石油领域外,电力行业在战争中损毁严重,面临巨大缺口,是伊拉克政府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石油工业是伊拉克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6%、财政收入的90%和外汇收入的80%。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1469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9%,居世界第五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2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7%, 居世界第十二位。油气产业是伊拉克的支柱产业。伊拉克于1973年实现了石油工业国有化。从两伊战争结束到海湾战争爆发之前,伊拉克平均日产原油350万桶,最高达450万桶。海湾战争结束后由于开采设备被毁,石油日产量跌至30万桶。2022年石油产量约440万桶/天,出口量约340万桶/天。2023年,伊政府计划将石油产量提升到500万桶/天以上。原油主要通过南部巴士拉港口和土耳其杰伊汉港出口。
此外,伊拉克政府大力扶持天然气产业、光伏产业发展,市政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农业、通信也是优先发展领域。伊拉克平均每年进口天然气的成本约10万亿第纳尔。为优化产业结构,减少进口费用,伊拉克政府大力推进天 然气开发,2023年上半年伊开放第六轮招标,鼓励外国公司投资伴生气和天然气资产。2021年,伊拉克政府与法国道达尔公司签署协议,道达尔将在伊南部实施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4个项 目,项目总投资为270亿美元,初期投资为100亿美元,预计2029年建成。
二、伊拉克——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
1958年8月25日,中国与伊拉克建交。
2015年12月,中国和伊拉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为中伊关系注入新动力。
2018年8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同伊拉克时任总统马苏姆就中伊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强调以两国建交60周年为契机,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开展互利合作,深化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2022年12月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伊拉克总理苏达尼时强调,中方愿同伊方携手努力,不断深化中伊战略伙伴关系。
2024年6月9日,伊拉克总理苏丹尼宣布,伊拉克正考虑将本国的“发展之路”战略项目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以促进双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
三、中伊共建“一带一路”,携手相伴重建家园
重建家园是伊拉克民众的最大心愿,作为伊拉克战后重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是参与伊拉克经济重建最早、时间最长、项目分布最广、领域最多的国家之一,不仅为伊拉克的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更在经贸、能源、人文教育等多个领域推动了伊拉克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如今中国成为伊拉克的最大贸易伙伴,伊拉克则是中国在阿拉伯世界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伊重建工作全面开花
自宣布进入重建阶段后,伊拉克政府积极实施和推进石油产业复兴计划,提升石油产量和出口能力。从2008年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开始参与伊拉克油气开发合作,截至2021年底,累计生产原油11.35亿吨,除了贡献大量税收,还为当地累计提供6.5万多个就业岗位,培养各类工程技术服务人才8000余名。2019年9月伊拉克总理访华后,中伊正式启动了“石油换重建”项目。根据协议,伊拉克承诺每天向中国提供10万桶石油,并考虑后期增至每天30万桶;中国投资了约100亿美元(约合700亿元人民币)参与伊拉克基础设施重建工作,涉及道路、铁路网络、住房、港口、医院、学校、水坝、能源和运输等多个项目。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了伊拉克纳西里耶国际机场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建筑重返伊拉克后的首个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合同金额3.67亿美元。工程内容包括航站楼、控制塔、星级酒店、货库、25 公里机场连接线、升级改造跑滑道等系列配套设施,项目规划年客流量75万人次,建成后将成为伊拉克西南部地区的航空中心。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承建苏维拉污水处理项目,一期项目于 2023 年 6 月正式投产,包括长 347.9 千米的管网工程、7 座提升泵站以及一座污水处理厂,解决了当地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雨季积水无处排放等问题,为苏维拉市推进其他建设项目打下基础。
在民生领域,中伊合作集结资源、兴建学校,圆孩童上学梦想。战乱冲突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的教育体系,全国有将近320万名学龄儿童失学。中国电建积极推动伊拉克679所示范学校等多个项目,将民生类房建项目作为中伊合作的新重点,伊拉克679所示范学校建成后可解决全国13%(约43万)孩子的上学问题,将极大缓解伊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二)经贸合作日益密切
自2015年中伊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一大批兼具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项目顺利落地或达成意向,两国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如今,中国是伊拉克最大贸易伙伴,伊拉克是中国在阿拉伯国家中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截至2022年底,中国企业对伊拉克直接投资存量25.1亿美元,投资金额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约10%。2023年,中伊双边贸易额达497.4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额为142.9亿美元,进口额为354.5亿美元。在中伊贸易中,中国主要从伊拉克进口的产品是原油和成品油。2023年2月22日,伊拉克央行宣布,允许以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进口贸易。伊拉克央行计划通过增加人民币储备或动用美元储备购买人民币,用于私营部门进口贸易的支付结算。
(三)能源领域合作务实推进
伊拉克是中国第三大原油进口来源国。2023年,中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5926万吨,2024年1月至8月,中国从伊拉克进口原油4274万吨。中国公司积极参与了伊拉克多个油田的开采与开发,如鲁迈拉油田等,极大地提升了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同时,中国还签署了鲁迈拉油田MQ原油处理设施项目合同,这是中资企业在伊拉克的最大规模原油处理项目之一。此外,中国企业还投资建设了萨拉哈丁燃油气电站等项目,有效缓解了伊拉克北部长期以来的电力短缺问题。此外,中国还承建了伊拉克油田中第一个天然气处理厂和第一个实现天然气综合利用的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3万吨。中国企业承建的电厂提供了伊拉克全国一半的电力。
在传统电力能源领域,2021年8月中国电建与伊拉克签署了伊拉克首个光伏现汇项目——2吉瓦光伏EPC的框架协议,助力伊拉克能源转型。此外,伊拉克鲁迈拉730MW联合循环电站项目是中伊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新增5台余热锅炉、2台蒸汽轮机和2台发电机,将老电厂改造升级为零污染高能效的联合循环燃气电站。项目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带动了中国设计、中国制造、中国建设“走出去”。该项目于2022年4月全部建成投产,截至2023年3月,已为伊拉克人民提供了超过30亿度电,极大缓解伊南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为改善当地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两国人文交流密切
当前,中阿人文交流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互动层次愈加丰富,对青年交流的重视度明显增强。中伊双方在“文明古国论坛”“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等框架内保持良好合作。伊方多次派文艺团组来华演出及参加“阿拉伯艺术节”,伊方多家主流媒体来华采访交流。从2015年至2019年中方连续四年邀请库区大学生访华,为8名库尔德学生提供奖学金赴华深造,库区政府官员、媒体人士等社会各界人士100多人赴华培训、参访。2019年10月,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首府埃尔比勒市的萨拉赫丁大学开设中文选修课,双方关系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扩大。2024年5月,伊拉克航空公司开通巴格达至北京直达航班,每周2班。
此外,中国企业还积极组织慈善捐赠和志愿者服务保障活动,与伊拉克当地民众一起,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捐赠物资,积极帮助伊拉克当地员工成长,拉近了与伊拉克民众之间的距离,促进了跨文化融合。今年10月,伊拉克纳西里耶国际机场项目部还举办了“伊路有你,共祝国庆”文化交流活动,旨在增进项目中伊员工之间的友谊,一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结语
中伊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两国均受益良多。作为均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与伊拉克的友好交往历史源远流长,交流互鉴绵延至今。中伊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资料来源:新华社、中国外交部网、人民网
编辑:陈佳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