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影视行业逐步恢复 领跑全球市场
作者:光明网后疫情时代,全球影视行业呈现出新格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地首映电影数量321部,较2019年同期增长32%,总票房275.68亿元,约为2019年同期的88%。上半年国内累计票房超出北美同期票房3倍,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影视行业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
“综合上半年整体表现,中国电影市场呈现出票房向档期集中、票房向头部集中、国产电影维持高占比的三大趋势。”猫眼研究员分析师刘振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在春节档七天78.41亿元、五一档五天16.73亿元、元旦档三天13.03亿元票房等热门档期的强势助力下,相比复工复产的首个半年度——2020下半年度的180.68亿元提升近百亿元票房(95亿元),其中诞生了单片54.12亿元《你好,李焕英》、单片45.23亿元的《唐人街探案3》,以及《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悬崖之上》《刺杀小说家》等四部突破10亿元票房的电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晓东告诉本报记者,上半年影视行业有三个特点:一是国产电影竞争力变强。2021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国产片上映数量为202部,票房收入223亿元,分别占国内首映电影数量和票房收入的63%和81%,这也和进口电影数量下降有关。二是网络电影的需求量增加。随着5G等新技术的普及,带来的技术变革,将为电影产业转型提供新动力。疫情期间涌现的“云放映”等新业态,为线上网络影视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人们对网络电影的需求量将会增加。三是红色主旋律电影口碑较好。围绕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推出了像《悬崖之上》等一批口碑和票房都不错的电影作品。
文旅部驻外文化和旅游机构总部(筹)许立勇研究员认为,从文化形态上看,今年上半年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题材的影视作品数量激增,并且出圈。其中,《觉醒年代》等主旋律影视作品持续引发观看热潮。
“今年上半年给大家的感受是电影市场冷热不均,从市场格局角度来看,无论是档期和非档期的分化、还是头部影片和非头部影片的分化,都会使得整体产能的分配更加不平衡。此外,观众对于头部热门佳片仍会信任和支持,对于热门档期仍有强烈的观影热情,这就对电影市场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好作品能持续不断、不论是在档期还是非档期都能稳定地供给,才能满足并培养观众更强更高频的观影消费习惯。”刘振飞表示。
应重视影视行业的生态建设
在疫情影响仍未完全消除的情况下,整体上座率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电影场均人次仅为10.6人,相比2019年同期,场均观影人次下滑了20%。
对此,杨晓东建议,一方面要发挥政策红利助力我国电影市场不断回暖。特别是应充分发挥我国电影专项资金导向作用,优化支持结构,助力电影市场恢复。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容生产。未来影视行业将不再是单一的影视剧制作,而是真正围绕IP实现运营与创新,优质内容方的话语权得以提升,助力行业完成转型升级。
在杨晓东看来,目前影视行业亟待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要素市场不完善的问题。以人才要素为例,导演、编剧、演员等核心人才以及灯光、美术、化妆、录音、后期特效等技术人才普遍不足。高端人才培养严重依赖北京电影学院等几所专业院校,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和影视职业培训机构不强,人才培养速度滞后于市场需求增长。二是产业、产品和节会均缺乏国际影响力。国产电影海外发行经验不足,发行效果不佳。电影节会国际影响力较弱,与欧洲三大电影节和奥斯卡差距大。
许立勇告诉本报记者,当下,影视产业亟须紧抓“互联网+”的技术变革趋势,实现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实现政策的包容性治理保障,构建产业生态。
对于下半年影视行业的发展,杨晓东认为,仍将以恢复为主,随着全球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上座率也将会进一步提高至疫情前水平,观影人次也将进一步增加。同时,国产电影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电影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将会进一步凸显。
作者:李晓红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