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21 18:13

第二届“一带一路”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司若

作者:微信文章




AIGC 赋能影视产业创新与发展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司若

2023 年,本人前往深圳参加文博会时,在飞机上与《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相邻而坐。郭帆作为科幻片导演,对诸多电影科技颇为了解。然而,面对新兴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AIGC) 时代,郭帆对于《流浪地球 3》却迟迟不敢着手筹备、组建剧组开拍。原因在于 AI 时代迭代速度极快,他考虑到若当下组建数千人的团队,耗费数十亿资金拍摄这样一部大型科幻电影,或许在影片拍完一年后,仅需花费一半资金,甚至仅用三分之一的人力就能完成同样的工程。因此,郭帆当时内心极为不安,始终不敢开机。在影视领域,像郭帆这样的技术权威人士,面对 AI 时代的到来都心存惶恐与诸多迷茫,本人作为该行业的产业研究者,便开启了此项研究。



AIGC 赋能影视产业各环节所产生的影响有哪些?期望能与科技和金融领域的同仁展开交流探讨。目前,大家对 AIGC 的基本认知已达成一定共识。需明确的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与人工智能本身存在区别,它是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产出的内容。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强大的生成能力,可生成文本、图像、音乐以及游戏等多种形式,众多与文旅相关的内容亦能借此生成。

这项技术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大幅节省时间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物资资源。经调研发现,其主要特征包括自动化生成,这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进而有效提升速度与效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个性化与创造性。尽管 AIGC 是基于过往的语料库和数据库进行内容生成,但由于输入指令和赋予的关键词各异,无论是生成的音乐、图片,还是诸如 Sora、可灵 AI 等工具生成的从静态图片到动态视频等内容,均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特征,且具备跨领域应用的潜力,同一创意能够跨领域、跨媒介进行生产,构建起内容矩阵。

随着 AIGC 大规模生产的推进,通过不断向语料库输入新鲜语料,它能够实现持续学习,更新迭代速度更快、规模更大,远超过人类的学习效率。然而,AIGC 面临的挑战与限制也不容忽视。例如,生成内容的质量存在不稳定的情况,还涉及版权、伦理等诸多问题。总体而言,AIGC 在影视产业领域带来的高效性、精准性、创新性、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等变化与优势不容小觑。

不过,AIGC 生成的内容质量不稳定,且深度学习所需的海量数据,尤其是受版权保护的剧本等数据,难以获取,导致训练大型模型耗时漫长。此外,在影视生产中应用 AIGC 时,容易出现缺乏人类情感与直觉的问题。真正优秀的高端影视作品,其核心在于触动观众情感,而这恰恰是目前 AI 难以学习和掌握的,且人类尚未找到有效的教授方法,至于未来 AI 是否能够学会以及人类是否会教授其掌握,仍需在发展过程中持续观察。同时,AIGC 还面临社会伦理和隐私道德等问题,这些都是 AI 时代必须直面且不可回避的思考。

在影视领域,AIGC 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涵盖从传统院线电影到当下各类视频,特别是微短剧和短视频等。从影视产业链最上游的策划与剧本写作,到中游的制作与剪辑,再到后期的特效合成以及下游的宣传发行,AIGC 已深度渗透至影视文化的各个环节。

一、AIGC + 剧本创作

在剧本创作领域,AI 已得到实际应用。尽管传统观念认为剧本应由人类撰写,但当下诸多影视剧中的基础工作已由 AI 协助完成。例如,在资料检索与初步整理方面,AI 的效率远超人类,且其信息获取范围更为广泛。在生成故事梗概环节,当给定一些关键词后,AI 便能生成多个故事梗概,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此外,AI 在诊断、修改与翻译方面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由于其依托庞大的语料库,学习内容丰富,当出现情节雷同时,AI 会提示创作者某些桥段已在多部影视剧中使用过,观众对此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或是依据观众行为数据,若某些情节常被观众快进、跳转,表明观众对此不感兴趣,创作者若继续采用则可能存在风险。AI 还会结合弹幕数据,当某些段落出现大量负面吐槽时,提示创作者此类剧情结构可能遭人诟病。这些功能是人工难以实现的。凭借这种智能提醒与评估,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其作用范围也超出了人力所能达到的范畴。

目前,国内外均已出现使用 AI 创作的剧本。例如,国产短剧《蝶羽游戏》以及国外的《Queepi》(窘境)等作品已上线发行。

在国内外,用于辅助剧本写作的工具众多,例如 ChatGPT,常见的专门针对剧本写作的有 Dramatron、国内的海马轻帆,以及文字大模型文心一言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马轻帆,它由北京电影学院的一位编剧与多位科学家合作开发。鉴于许多微短剧制作成本极低,低至专业影视从业者难以想象的程度,单集开发成本可能仅 800 至 1000 元,在这种情况下,雇佣专业人员创作剧本成本过高,而使用 AI 则能有效控制成本。因此,当下众多微短剧在前期编剧工作中都采用海马轻帆这一工具。

二、AIGC + 视频制作

在视频制作领域,AI 技术应用广泛,其中换脸和换声技术最为常见。以电影《流浪地球 2》为例,影片中刘德华、吴京呈现出的年轻时代镜头,并非通过物理特效与化妆达成,而是借助 AI 采集实现换脸,使得年轻化效果自然逼真。此外,李雪健老师因生病嗓音嘶哑,通过换声技术,恢复了其健康时的原声,这一系列效果均由 AI 完成。在影视制作中,AI 常用技术还包括数字复活已故演员、替换劣迹艺人等。在国内,若有劣迹艺人参演剧目,整部剧可能面临封禁风险,而换脸换声技术可有效规避此类风险,或在风险出现时以较低成本弥补。同时,高难度动作的合成、虚拟人声的设置、名人声音的复制等,在影视制作领域也颇为常用。

在制作过程的剪辑环节,AIGC 能够实现长视频的自动分割、预告片的流畅剪辑以及 AI 视频转场。通过手机上的一些小软件,即可完成字幕与表情的添加、自动抠图等特效处理,极为便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视频剪辑的预测功能,借助算法,它能测算出具有话题度的视频片段,并将其挑选出来制作成预告片,投放至短视频平台以吸引观众注意力、实现引流。这一功能得益于庞大的数据支撑,超越了人脑和传统人工技术的能力范畴。

在特效领域,虚拟场景的制作多依赖 AI 技术。当下,众多拍摄采用虚拟拍摄技术,相较于以往的绿幕抠像,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虚拟场景中的许多数字资产均由 AI 生成。此外,表情捕捉与动作捕捉过去常需借助中间替代物完成,如今可由 AI 直接实现。智能生成填充、增光增色、真人自动生成计算机图形 (Computer Graphics, CG) 模型等功能也得到应用。例如,影视剧中制作难度较大的特效,如水面动态以及风吹皮毛的动态效果,如今 AI 达到一定学习程度后能够自动生成,取代了过去耗费大量人力、资金的制作方式。

影片修复方面,AI 技术用于老片子修复成效显著。过去,诸多老的数字资产与胶片资产在转化为数字形式后,画面不够光鲜、清晰。运用 AI 技术,可一键完成修复,使老片在互联网平台展示或重映时,达到令人满意的视听效果。国内中影集团开发了具有自主产权的 AI 修复大模型“中影神思”,通过其修复前后的对比,可清晰看到对经典老电影的改善效果。此外,爱奇艺、阿里等也拥有各自的 AI 修复模型。以 TVB 经典老剧《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为例,为满足观众当下的视听需求,相关网站运用其 AI 模型对剧集进行快速修复后投放上线。

在影视产业中,AI 的最新应用体现于2024年年初 OpenAI 公司发布的首个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该模型的问世对影视产业冲击巨大,鉴于当前影视产业发展形势本就严峻,许多人担忧因此失业,这一担忧不仅出现在国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体现,甚至有人认为电影行业将面临彻底颠覆。随后的一年里,国内也涌现出多个文生视频模型,如抖音系的豆包 AI、快手新推出的可灵 AI,以及清华大学相关团队开发的模型等。这些文生视频模型生成的视频可用于预演,如在拍摄广告前输入文字即可获得预演效果,但在达到符合观众观赏的审美程度方面仍存在差距。国内首部 AI 全流程制作的微短剧《中国神话》已在央视频上线,该项目由清华大学宇宙文化实验室与央视合作完成。

不可否认,AI 生成视频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当面对复杂物理原理时,如给出“一个人在跑步机上跑步”的指令,AI 可能无法判断人应正着跑还是反着跑,生成内容可能出现偏差。对于复杂的交互关系,例如生日场景中主角吹蜡烛,AI 难以精准呈现吹灭蜡烛的过程,包括火苗抖动及熄灭的时长与方式等。此外,在处理空间细节时,AI 也易出现混淆。例如,在展现几只小狐狸嬉戏场景时,狐狸数量可能无故增减,或突然凭空出现飞鸟等,给人突兀之感。也就是说,当下 AI 生成视频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漏洞。不过,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学习与发展,这些问题有望逐渐得到解决。AIGC 技术本质上是影视产业发展中可运用的工具,影视发展向来与科技紧密相连,被 AI 技术过度束缚的可能性较小。

三、AIGC + 虚拟数字人

下面简要阐述 AIGC 对影视产业中一个极为特殊角色——AI 数字人的赋能情况。数字人产业规模庞大,在近年来成为行业发展热点。从数字人的发展阶段来看,其历经了拟人化、同人化以及超人化阶段。

在类别划分上,数字人包括身份 / IP 型、服务型以及虚拟分身等。诸如虚拟导游、虚拟主播,还有真人的虚拟分身,例如歌手梁龙就打造了自己的虚拟分身,在其无法出席演唱会时,由虚拟分身进行演绎。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在影视创作领域,可担任角色,塑造偶像形象;在播音主持领域,能够承担记者、主播的工作;在偶像直播领域,可成为网红进行带货。

以阿里大文娱的实践为例,其着力打造超写实数字人“厘里”姑娘。作为完全的数字人,“厘里”姑娘通过不断参演优酷的多部剧集,尤其是在热门网剧《异人之下》中出演重要角色,如今已成功转型为虚拟网红。她不仅涉足美妆领域,还代言潮牌如 MLB、华为手机等,为阿里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厘里”姑娘不存在负面新闻,且相较于真人偶像,管理难度低、风险小、可控性强。

四、AIGC + 影视宣发

最后探讨 AIGC 在影视宣发领域的应用。影视宣发作为影视产业链的下游环节,涵盖诸多物料制作工作,其中海报制作尤为关键。通常情况下,每部电影或剧集都需投入制作几十份海报,这一过程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而如今,借助 ChatGPT 给出相应指令,用 Midjourney 绘图并生成图片,再利用 Photoshop 等软件进行后期修整,即可完成最终版海报,整个流程已十分顺畅。

2023 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专门设立 AIGC 海报展单元,这一举措标志着作为国际 A 类电影节已欣然接纳以 AI 生成内容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诸如《消失的她》《野马分鬃》等大众熟知的电影,均已借助 AI 设计海报,并在该国际 A 类电影节上展出。

在预告片制作方面,AIGC 的表现更为出色。以惊悚电影《摩根》为例,其预告片完全由 AI 制作完成。具体而言,片方首先将 100 部恐怖电影预告片的每个镜头分离出来,用于训练 IBM 的超级计算机 AI “Watson”,使其学习惊悚片预告片应具备的艺术特征。随后,将《摩根》整部电影的完整版导入,“Watson”便能从中挑选出适合用于预告片展示的镜头、段落、音效及音乐等元素。通常,一个预告片的剪辑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而“Watson”仅用 24 小时,就从 90 分钟的影片中筛选出一段长达六分钟的预告片素材,极大地缩短了预告片的制作周期。

总体而言,影视产业作为大视听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短视频、微短剧等人们日常接触的内容领域,如今已与 AIGC 这类新科技深度融合。AIGC 可成为创作者极为重要的帮手与辅助工具,助力实现跨媒体内容生产,将同一故事从电影领域拓展至游戏、动画、音乐、漫画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矩阵效应,实现价值最大化。此外,依托其背后庞大的数据库,AIGC 能够为用户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推荐,推送符合个人喜好的内容,这在 AI 时代来临之前是难以实现的。

当然,伴随 AI 技术在影视产业的深入发展,一系列问题与挑战也不容忽视。AI 技术引发的深度伪造、谣言风险、伦理及法律问题,可能会愈发复杂与严峻,这或许需要法律专家进一步深入探索并制定相应对策。如何在技术进步与社会价值之间寻求平衡,怎样借助新科技将创意发挥到极致,是亟待持续探索的新课题。



活动现场

END







一带一路·共赢未来

中 心 简 介

      丝路规划研究中心是全国政协办公厅业务主管、民政部注册登记的专业性、应用型智库。中心致力于开展“一带一路” 相关重大问题研究、规划推动等工作,是依托专家委员、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融智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二届“一带一路”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大会嘉宾发言摘登 || 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