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离婚》:看似说婚姻,讽的却是人性,照出了残酷现实
作者:5分钟快读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如果你喜欢读近代文学,那一定逃不过读老舍的作品;如果你要谈老舍的作品,那么一定逃不过今天要说的这本书:《离婚》。
如同千千万万文学作品一样,对于《离婚》这本书,人们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但无可否认的是,像老舍的《四世同堂》、《茶馆》一样,《离婚》这本书中,也有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
这种悲凉感,究竟从何而来?《离婚》讲的,又真的仅仅是离婚这件“小事”吗?
从《离婚》中看人性之恶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离婚》这部作品:“就对婚姻的探讨上来讲,《离婚》这本书足以与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相媲美。”
但与《围城》不同的是,在《离婚》这部作品中,你能够看到5对夫妻。尽管他们身在老北京,但在婚姻中的经历,也能跨越时空,让现代人感同身受。
这5对夫妻,可以说是各有各的“不幸”。
书中的张大哥和妻子感情很好,人缘也很好,不幸的是,他们有个游手好闲的败家子儿子;
李先生是个知识分子,对于父母给他包办的婚姻一直心怀不满,对“俗气”的妻子,也一直瞧不上;
相比之下,李先生对邻里的马太太青睐有加,马太太不仅性格贤淑,容貌姣好,还有着颇高的见识。但马先生却不知珍惜,一门心思在外猎艳;
另一边的吴先生,也一直嫌弃自己的妻子不漂亮,想要另寻新欢。可吴太太身强力壮,吴先生一直不敢作声。
最后的邱太太,是大学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生育能力,也一直看不起文化水平较低的丈夫。而邱先生表面刚正不阿,人品很好,实际上却背着邱太太在外面找小三。
总结下来看,这5对夫妻各有各的不满,似乎每一个人,都无法在婚姻中获得幸福。即便是在现代社会,许多夫妻也仍有许多面临这些情况。
在这本书里,这些已经结婚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想要离婚。在他们眼中,自己得不到的,往往才是自己最需要,也最渴望的。
在这些角色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中的各种缺点:贪婪、自私、忘恩负义等。但小说里最能体现人性之恶的,却是另外一个角色。
除了这5对夫妻之外,小说里的另一个重要角色,便是这几位男士的一个同事——小赵。它不仅要挟张先生把女儿嫁给他,还为了讨好领导,做着一些买卖妇女的勾当。
在小赵的衬托之下,这几位先生似乎也显得不那么可憎了。甚至在他们身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人性中的闪光点。
除此之外,这5对夫妻尽管存在着不同的矛盾,但其结局,却都是相似的。
残酷的现实,难逃的枷锁
在《离婚》这本书中,最残酷也最现实的一个点便是:这5对夫妻,到最后没有一对离婚的。
无论是丈夫出轨,还是在外包养情人,还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小说中的太太们,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接受”。
她们有的装作不知道,有的就算看在眼里也默不作声。马太太甚至看到丈夫带小三进家门,也选择将其留下来吃饭。
人们常说,在婚姻里,最重要的便是忠诚。可脱去这层理想主义的外壳,又有多少人能在另一半变心时,毅然决然地选择放手呢?
这5对夫妻的故事,如同一幅描绘婚姻百态的灰暗画卷,在那旧时代的背景下,展现出的无奈与悲哀,令人深思。
这不仅仅是个体的遭遇,更是时代的缩影。
在旧社会,传统观念仍然占据人们的头脑,任何人在婚姻中,其实都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即便是身为“时代先锋”的鲁迅先生,也逃不过包办婚姻的困扰。
其中最能代表新兴思潮的,便是像邱太太一样的女性们。她们虽有了独立、觉醒的意识,但仍难以摆脱对丈夫经济上的依赖,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
她们对丈夫的不忠选择忍耐,并非仅仅是软弱,更是一种无奈的生存策略。而男性们在新旧观念的冲突中,既渴望摆脱传统婚姻的束缚,又无法割舍既得的利益和安稳。
这种“两难”的困境,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并非完全绝迹。
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时代,但婚姻中的各种问题,依然是许多人的困扰。
经济压力、家庭责任、社会期望等因素,常常让人们在面对婚姻危机时陷入两难境地。
我们或许不再像小说中的人物那样,受到传统观念的严格束缚,但在生活中,各种新的挑战和诱惑,也不断涌现。
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来说,他们在婚姻中挣扎,试图寻找一种平衡,却始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而对于我们来说,这本书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婚姻观和价值观。
人性,本来就是贪婪、自私的,这些人性的恶,自古至今都未曾消弭。但在这五对夫妻的故事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人性的美好。
比如张大哥和妻子之间,在危难时的相互依靠;李先生在某些时刻,对妻子心怀愧疚;以及马太太的贤淑、包容,都是人性中的温暖、闪亮之处。
尽管婚姻充满了矛盾和不幸,但这些美好的品质依然存在,也给人带来一些希望。
婚姻,究竟是一种束缚还是一种幸福?其实如同人性一般,婚姻,也具有它的两面性。
它既可以是温暖的港湾,也可以是沉重的枷锁。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婚姻?
我们应该将婚姻其视为一种契约,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在婚姻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忠诚和信任,又不失去自我?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离婚》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起点。
结语
《离婚》这本书,虽然充满了悲凉和无奈,但细细读来,也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
婚姻是小事,也是大事。无论在婚姻中出现幸福、关爱;还是背叛、妥协,每对夫妻的心境看似一样,却又各有各的差别。
老舍将《离婚》这本书,称作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很多人认为言过其实,但实际上,这一评价并不过誉。
除了婚姻中的悲剧之外,书中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一股“人情味”。
这种“人情味”,从何而来?或许,正是从人性的善恶交错种,才能得以体现。
无论是婚姻,还是人性,都并不能一言以概之。甚至就算用“硬币的两面”来做比喻,也过于偏颇,难以涵盖其全貌。
婚姻既是“围城”,也是一杯暗含回甘的苦茶。婚姻、人性,都需要我们用一生来读。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论《离婚》中的社会乱象与难觅的诗意人生
中国知网:《离婚》的“家庭”意象分析
中国知网:激变时代的婚恋书写 ——以老舍《离婚》为中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