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版苹果 AI 即将上线?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图片即可跳转小程序↑↑↑
来了!苹果公司向开发者发送邮件,透露苹果将于北京时间 3 月 25 日10:00-12:00 在上海举行“利用Apple 智能的力量”开发者活动。
暗示中国大陆 Apple智能(Apple Intelligence )AI 功能即将上线。
迟到好过不到!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苹果凭借其强大的生态系统和软硬件整合能力,强推AI。
从Siri的全面升级到跨设备协同,从隐私安全到中文支持,Apple Intelligence正在悄然改变用户的生活方式。
那么问题来了,家家都有AI,苹果的AI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篇文章豪仔将深度解析苹果AI的核心功能、技术突破与苹果未来的愿景!
一、智能助手革新:Siri的三大进化
别再骂人工智障了,苹果AI最直观的体现,莫过于Siri的“脱胎换骨”。
通过整合ChatGPT与自研模型(国内供应商还不确定,但做的事不会差很多),新一代Siri不仅支持自然语言对话,还能理解上下文并跨应用操作。
例如,用户只需说“Hey Siri,把这张照片发给某人并配上今天的天气”,Siri便能自动识别屏幕内容、调用相册、选择联系人并插入实时天气信息,全程无需手动切换应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Siri的屏幕感知能力。借助图像识别技术,Siri可实时解析用户正在浏览的图片、文档甚至视频内容,并据此执行指令。
例如,在浏览网页时,一句“保存这篇文章的要点”即可触发AI自动生成摘要并存入备忘录。
二、AI创作工具
苹果在创作领域推出了多项“黑科技”,旨在降低用户创作门槛:
智能写作工具:集成于iOS系统的写作助手可自动润色邮件、生成社交媒体文案,甚至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扩展完整段落。例如,输入“周末露营计划”,AI会自动建议装备清单、天气提醒和路线规划。
Genmoji动态表情:用户可通过文字描述生成专属动态表情符号。比如输入“一只戴着墨镜跳舞的熊猫”,AI将结合风格化算法生成3D动画表情,并支持跨设备同步。
记忆视频功能:通过文字描述(如“春节假期”),AI可自动从相册中筛选相关照片与视频,生成带转场特效和配乐的短片,未来还将扩展至Mac平台。
三、隐私与效率并重:AI如何守护用户体验
苹果隐私的传统,AI也会延续下来,隐私优先策略。所有数据处理分为设备端与云端两部分:敏感信息(如短信、相册)仅通过设备端芯片处理。
而复杂任务(如生成式AI)则通过“私有云计算”(Private Cloud Compute)完成,确保数据加密且不留存。
在效率优化上,优先通知功能可根据用户行为习惯自动过滤次要信息,仅将重要通知(如航班提醒、紧急消息)置顶显示。
四、本地化突破:中文支持与生态整合
为满足全球用户需求,苹果计划在2025年4月发布的iOS 18.4中新增中文支持,包括繁体中文、粤语等方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限制,国内版Apple Intelligence可能采用与百度、腾讯等本土AI模型的合作方案,而非直接接入ChatGPT。
此外,苹果通过AI技术强化了生态协同:
跨设备联动:在Mac上启动的AI任务(如视频剪辑)可无缝切换至iPad继续编辑;
硬件升级:iPhone 16系列搭载的A18芯片专为AI优化,处理速度较前代提升70%,同时功耗降低20%。
写到最后
尽管技术亮眼,苹果AI仍面临现实挑战,且不说目前中文还没有上线,支持AI的地方也没有大规模的因为AI这个功能换机。
而且据SellCell调查,57.6%的用户因未更新系统而从未使用AI功能,另有部分用户担忧隐私泄露或质疑功能实用性。
豪仔倒是有一计给苹果支支招:
降低使用门槛:在设置向导中增加AI功能引导,并推出“一键生成”快捷指令;
强化场景应用:例如将AI写作工具深度整合至邮件、Pages等高频应用;
硬件换机驱动: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或搭载专属AI按键,进一步推动用户升级。
苹果的AI战略并非单纯追求技术炫技,从去年得罪iPhone 15也要强推AI可以看出来果子的决心,这次是玩真的了emmm...
目前无论是Siri的智能化、创作工具的平民化,还是隐私保护的极致化,说的很美好,但还不至于因为这些功能点有换机打算。
还是看看后续中文支持的落地与生态协同的深化,果子能完成什么样子吧。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AI驱动的消费电子革命,不仅是技术的比拼。
更是生态整合能力的较量。而苹果,正以其独有的“软硬结合”基因,悄然布局下一个十年。
注:文中内容及其图片均来自网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