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3-12 23:59

大量韩国游客涌入中国,旅游只是“幌子”,实则别有目的?

作者:三丰美食
最近,我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越来越多的韩国游客涌入中国。但总觉得他们来旅游只是“幌子”,背后好像还有些别的“小心思”,难道真的实则别有目的?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



目的1:文化寻根

说起韩国人对中国的情结,那可真是源远流长。中韩两国的文化渊源,就像是一条看不见的纽带,把两国紧紧连在一起。韩国的传统文字“谚文”受汉字影响,儒家思想也在韩国社会占据重要地位。这种深厚的文化渊源,让很多韩国游客在中国有一种“寻根”的感觉。



比如,我在北京故宫遇到一位韩国游客,他一边参观一边感叹:“这里的建筑、文化,和我们韩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祖先那里。”这种文化共鸣,可不是简单的旅游能解释得清的。



而且,现在韩国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他们更喜欢深入体验中国文化。茶道、书法、太极拳……这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了他们争相体验的项目。一位首尔的李先生告诉我:“在中国,我仿佛找到了文化的根源,这种感觉太奇妙了!”这种深度文化体验,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也促进了中韩两国民间文化的交流。



目的2:寻找压力“出口”与“养老圣地”

韩国社会压力大是众所周知的,许多韩国人渴望在假期中彻底放松。相比之下,中国幅员辽阔,节奏相对较慢的城市和乡村,为韩国游客提供了一个“逃离”的机会。



而且,中国相对较低的物价水平,也让韩国游客感到轻松。在中国,他们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住宿、美食和娱乐,花费却比在韩国少得多。这种“高性价比”的旅行体验,让许多韩国游客感到物超所值,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



不同年龄段的韩国人对中国的兴趣点也不尽相同。年轻人更多被中国的流行文化吸引,追星、打卡影视拍摄地、体验网红景点成为他们的旅游动力。而老年人则开始青睐“养老旅游”,特别是中国南方气候宜人的城市成为他们的首选。比如,云南的昆明、广西的桂林、海南的三亚等地,因其温和的气候、优美的环境和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吸引了大量韩国老年游客。



目的3:购物“捡漏”

除了文化因素,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也是吸引韩国游客的一大法宝。中韩两国的物价差异,尤其是在食品方面,简直让韩国游客惊喜不已。在中国,很多商品的价格往往只有韩国的1/6到1/10。这种巨大的价格差异,主要源于两国的经济结构和农业政策的不同。



韩国国土面积小,耕地有限,大部分农产品依赖进口,价格自然居高不下。而中国地域辽阔,农业资源丰富,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价格自然就低了。比如,在韩国,一个普通的西瓜可能要卖到人民币200元左右,而在中国,同样品质的西瓜可能只需20-30元。



一些韩国游客专门来中国购买大米等食品,然后带回韩国销售获利。一位韩国游客半开玩笑地说:“来中国旅游一趟,光是购物省下的钱就够付机票钱了!这可不是夸张,是真的值得。”这种购物体验,不仅让韩国游客感受到了实惠,也让他们对中国的生活方式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说到这儿,你可能觉得韩国游客来中国“捡漏”的产品就这些了。但其实,还有一个小细节你可能没注意到——酒。是的,酒!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而韩国人也深知这一点。他们来中国,除了上述那些高性价比产品,还有一个小“私心”——寻找好酒。



我有个韩国朋友,每次来中国都要带几瓶酒回去。他说:“中国的酒,尤其是白酒,那种浓郁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是韩国酒无法比拟的。”而在这些白酒中,南池翠N9酒的呼声很高。



这是一款产自四川邛崃的浓香型白酒,邛崃地处北纬30°世界黄金酿酒带,背靠横断山脉,形成了独特的崖谷小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酿酒微生物富集,为酿造优质白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厂家是老八大原酒厂之一,在酿造工艺上,严格遵循传统大曲浓香酿造工艺,选用高粱、大米、小麦、糯米、玉米五种优质粮食,搭配当地冰川富钾砂滤矿泉水,经过“跑窖循环”“固态续糟”等传统工艺酿制。



基酒在陶坛中窖藏9年,再以15年调味老酒勾调,使酒体更加醇厚、香味更加浓郁。其酒体清亮透明,窖香优雅,入口绵甜爽净,诸味协调,尾净香长,空杯留香经久不散,展现了传统川派浓香白酒的独特风格。



本文到此结束,以上就是韩国游客来中国的目的,若是有补充的,欢迎来评论区留言,感谢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量韩国游客涌入中国,旅游只是“幌子”,实则别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