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25-3-31 11:02

德国年轻人有多学渣?“十年前的大学生明显更有上进心”

在德国,大学教育已成为常态化培训,但许多学生却并不认真对待这一过程——正如经济法教授屈姆吕特·居尔拜-佩沙尔德(Zümrüt Gülbay-Peischard)所言。她在其著作《学混》(Akadämlich)中批评道,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既懒惰又傲慢。在接受德媒ntv采访时,她解释了如果德国继续走这条路,将会面临怎样的后果。她的主张是:“我们需要更少的大学生。”



ntv:您在大学任教已有30年。如今您在新书《学混》中公开批评德国当今的大学生。究竟是什么让您如此不满?

居尔拜-佩沙尔德: 首先我要澄清,我并不是在批评所有大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现优秀,另有三分之一具备潜力,但最后的三分之一根本不该进入大学。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愿意努力提升自己。他们试图以最低限度的付出来完成学业,好尽快开始工作、展开职业生涯。可当他们因缺乏必要技能而失败时,却对此感到惊讶。

他们究竟缺少哪些技能?

首先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美德,比如守时。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成长在一个容忍乃至为疏忽辩护的环境中,父母总是替他们扫清障碍。大学本应是孩子们学会自我奋斗、直面挫折的阶段,但我们却看到许多大学生从未学会错误行为会带来后果。其次是专业能力的欠缺,甚至基础的语言能力也不具备。有些考试答卷写得非常差,逻辑混乱且错别字连篇。第三是缺乏吃苦精神。如果有学生对我说,他们在两个半月的学期假期里也写不出30页的学期论文,我只能想:那你就得咬咬牙坚持下去了。

您在书中把学生描述为懒惰、傲慢、自我膨胀,这会不会太苛刻了?

虽然这不是对所有人的评价,但的确适用于其中一部分学生。一个典型场景是:我要求大家把手机收起来,集中精力听我讲课90分钟,最好还能积极参与互动——这本不该是需要特别提醒的事。但往往还是做不到。我感觉如今的学生希望学习适应他们的生活节奏,而不是相反。但我们教授不是服务人员,我的职责不是取代Netflix。大学本来就该是辛苦的。

以前的大学生更勤奋吗?

我能判断的是学生的上进心,而十年前的学生明显更有动力。十五到二十年前,学生们还真把自己当作“知识精英”。如今,“大学生”已成寻常角色。但即便是最短的工商管理学课程,也需要纳税人每学期负担几万欧元。我认为,这样的学业理应被认真、尊重地对待。

您是否觉得他们缺乏这种尊重?

确实,一部分人是这样的。他们的态度是:“我先混着读,看看怎样,就算读12个学期也没关系。”对我来说,这是对资源极大的不尊重。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而我们在德国可以免费上大学,这是件了不起的事。但我认为,这种制度赋予我们的便利也应伴随相应的敬意。

您认为,如果我们继续把大学教育作为常态教育,最终会陷入教育危机?

是的。我们正培养出越来越多平庸的大学生,而真正优秀的人才却越来越少。最终的结果是,劳动力市场缺乏顶尖人才,创新与创造力也随之减少。许多人还能在大学阶段勉强应付,但到了职场,却无法呈现出雇主期待的个人素质。过去几年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很快就被第一份、第二份工作解雇,因为他们既缺乏专业能力,也缺乏个人素质。

我们要怎样扭转这个局面?

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当前大学的财政拨款是按学生数量计算的,因此没有大学愿意减少招生。我认为我们应更明确地思考:我们到底想招收什么样的学生?也许可以设立入学测试,确保学生一开始就具备某些基本能力。此外,我也认为我们需要更少的大学生。但这是一项社会性的转变,必须从重新重视职业教育、给予其应有的尊重开始。问题不是“是否上大学”,而是“教育质量是否过关”。

dolcnews 发表于 2025-3-31 11:02

在德国,年轻人对教育的态度似乎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济法教授屈姆吕特·居尔拜-佩沙尔德在其新书《学混》中深刻地批评了当代大学生的懒惰和傲慢,让我们不得不反思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Gülbay-Peischard stellt fest, dass ein erhebliches Drittel der Studierenden nicht bereit ist, sich anzustrengen. Sie betont, dass viele es vorziehen, mit minimalem Aufwand ihr Studium zu absolvieren, anstatt die notwendigen Fähigkeiten zu erwerben. Dies führt dazu, dass sie in der Arbeitswelt schnell scheitern und überrascht sind, wenn sie feststellen, dass ihre Qualifikationen nicht ausreichen.

她提到的行为规范缺失,比如守时,可以看作是年轻人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更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素养。在她看来,大学生应该在这里学会自我奋斗,面对失败,而不是依赖父母的保护。

Auf die Frage, ob diese Kritik nicht zu hart sei, antwortet sie, dass dies nicht alle Studierenden betrifft, aber ein Teil von ihnen zeigt tatsächlich solche Anzeichen. Sie hat beobachtet,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尊重,认为大学教育是一种常态。虽然德国提供免费的大学教育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可以轻视这一机会。

从长远来看,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德国将可能面临更为严重的教育危机:优秀的人才日益稀缺,创新和创造力将受到限制。这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更关乎国家的整体发展。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屈姆吕特教授提出了需要重新审视招生标准的建议。她认为,应该设立入学测试,以确保学生具备基本能力。此外,重视职业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总之,德国的教育体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学生的态度转变需要得到重视。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既有专业能力又有个人素质的人才。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年轻人有多学渣?“十年前的大学生明显更有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