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3-31 17:19

“七个一”活动专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师生走进北大红楼,用青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

作者:微信文章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八年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馆区,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七个一”活动,体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沉浸式思政课。活动以课程学习、仪式教育及思想碰撞的立体化模式,让历史书页中的文字化作鲜活的精神力量。



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分组参观了“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从李大钊图书馆主任室到青年毛泽东工作过的第二阅览室,从大教室到“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的场景再现,复原的桌椅与泛黄的报刊书稿让学生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沉浸式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同学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深入学习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四门专题课程,既深入学习了党史,又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的革命初心。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课程学习后,全体同学在北大红楼前齐诵李大钊《青春》,声音铿锵,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这种仪式教育与情境体验的模式,让革命先驱的宣言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成为激荡在当代青年胸腔里的共鸣。”学校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馆校交流合作,引导青少年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时代华章。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感言



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催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北大红楼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走进这座有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驻足在一幅幅油画前,二十世纪初的叱咤风云仿佛尤在眼前,百年前先进青年们救国救民的呐喊依然振聋发聩。滚滚历史洪流中,这些青年锐进之子的“江流不转之精神,屹然独立之气魄”依旧振奋人心。北大红楼的砖瓦见证着党的百年征程,先辈的精神将代代相传,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当代青少年更应为中华之“复兴”而思考、而奋斗,践行李大钊先生所说的:“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刘静好



北大红楼激动人心的旅途从一幅名为《南陈北李 相约建党》的大油画开始。从这里,1920年的2月,马克思主义的火焰开始逐渐蔓延。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称其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这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发轫之地,我感悟到:正因如李大钊先生般一代代的革命先烈怀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献出了自己一腔热血,我们才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和平生活。我们要时刻怀揣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争做新时代的国之栋梁!

——焦若涵



步入北大红楼,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沉扑面而来。这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光辉伟业的建筑,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诉说着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北大红楼之内,每一处都透露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它告诉我们,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踔厉奋发,笃行不倦。

——祝思桥



北大红楼展厅里,一幅幅照片、一件件遗物,犹如繁星点点,汇聚成李大钊璀璨的一生。先生以热血为墨,以身躯为笔,书写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执着。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先驱者,什么是为国为民的担当。这次研学,不仅让我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的伟大与不易,他们的精神,如同这北大红楼一般,永远屹立,不朽不衰。

——姜雪桢

素材: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撰稿:社会教育部

编辑:信息资料部

推荐阅读



“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线上展发布,全景式展现北大红楼红色资源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文物征集启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七个一”活动专栏|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航天城学校师生走进北大红楼,用青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