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4-3 07:35

中国航天“总总师”任新民

作者:微信文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ibI2KMm6naJf3richuQLP0HEwgJYu1JvwAuGTgBIJcUE0oicYUKCzXO78zibaoWpqVTvRb6dFSMZzjDmHrIqwXlia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他是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曾担任试验卫星通信、实用卫星通信、“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等6项大型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航天“总总师”。他是中国最会放卫星的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任新民。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V4JoE3rxngzpqpbluxpU8QNhZrdegcOTyxsebbluoVyAqeUN1fgWUCn11HxA0w8OmJVtKYYhM62B5Dzr7QGTDQ/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tp=webp&wx_lazy=1&wx_co=1
任新民
任新民(1915-2017),航天技术和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曾任职于国防部五院、七机部五院、航空航天部等。作为运载火箭技术负责人领导首颗人造卫星发射;领导组织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试验。

01
与航天结缘,迈出科技报国第一步

1915年12月5日,任新民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县,父亲任海清是一名县城小学教师、校长,从小便接受良好的爱国文化熏陶。

1929年,年仅14岁的任新民满怀救国热情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的安徽宣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党员、共青团员和革命群众。
1930年底,因宣城庙埠暴动失败,老师被捕,任新民与组织失去联系,只好暂时在家乡的一所小学代课。半年后,任新民带着求知报国的渴望,只身来到南京求学,被南京钟英中学免试录取,3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
1940年,当抗日战争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任新民选择在另一个战场为国“战斗”,除了担任大学讲师,他还兼任某兵工厂技术员。在此期间,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他成功实现用黑火药代替无烟火药装填迫击炮,解决了中缅战场上火炮装药的燃眉之急。

不久,他被选送去美国一家著名的铣床厂实习。在钻研工艺的同时,他在学校近乎“痴迷”地专注于学习和研究,仅用4年时间就取得了密歇根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为以后研究火箭发动机积累了丰富经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内局势渐趋明朗,归心似箭的任新民欣喜若狂。1949年6月,任新民义无反顾地乘邮轮回国,几经辗转,在南京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工作。在那里,他第一次“搞”火箭。当时在中国,“搞”火箭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
没多久,他接到一封电报,邀请他参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成立工作,并负责讲授固体火箭课程。这封电报让他与航天正式结缘。

02
拼尽一生,做“中国放卫星的人”

1956年,在钱学森的主持下,任新民参与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喷气与火箭技术的建立》的编制。随后,任新民从哈尔滨调入北京,参与筹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创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总设计师室(六室)主任。从此,他的一生便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

1958年,任新民被任命为“1059”(苏联导弹P-2仿制弹)的发动机总设计师。“1059”的发动机是我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液体火箭发动机,1059”的仿制成功为中国导弹事业发展奠定了工业基础。
1960年11月5日,“1059”如期发射,一举成功!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059”后改名为“东风一号”,此后东风家族在中国导弹事业征程中不断开拓、节节胜利、步步为营,成为中国现代化国防的“镇国重器”。
把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长征一号”,是在任新民领导研制的“东风四号”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成功的。作为“东风四号”的技术总负责人,任新民异常忙碌,他带领研制团队突破了我国第一个高空发动机研制中的多个技术难题。

从1968年开始,任新民常驻戈壁大漠、东北寒地的发射场,领导和参与“东风三号”“东风四号”“长征一号”等的研制、飞行试验工作。“长征一号”任务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任务,对任新民来说是多重任务并行,忙上加忙,而主导科技大工程中的统筹、协作更是难上加难。

1970年,“东风四号”发射成功,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点火”后的“长征一号”托举“东方红一号”徐徐升空。
这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飞向浩淼的太空,从此,照亮了我国的飞天之路。
任老的一生波澜壮阔,61载“航天人生”,他自己却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

我一生只干了航天这一件事。

晚年的任老也时常自喻“人老心不老”,年近耄耋却依然心系祖国航天事业。

我几乎是看着中国航天事业成长起来的。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想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任新民说:“中国的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在世界航天界占有一席之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任新民就是这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中国航天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

他在科学中勇攀高峰,在工程中负重前行。他驰骋的沙场不再是金戈铁马,他征战的疆域也不仅仅是星辰大海。中国的航天人在艰难困苦中、在失败挫折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

来源:学习时报、中国军网声明:旨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来源:中国电科第四十五研究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航天“总总师”任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