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的讲话稿:中国航天日,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作者:微信文章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清晨的阳光洒满校园,照亮了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照亮了我们追逐梦想的道路。再过几天,我们将迎来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今天的主题是“扬帆起航,逐梦九天”,这不仅是中国航天人的壮志,更是我们每个少年心底的渴望。
1970年,一首《东方红》从太空传来,让世界听到了中国的声音。5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空间站已翱翔于地球之外,成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太空实验室”。2025年,我们的航天事业再添新翼:“昊龙”货运航天飞机与“轻舟”货运飞船即将首飞,为空间站运送急需的实验物资;朱雀三号运载火箭蓄势待发,托举更宏伟的太空梦想;更令人振奋的是,载人登月计划,稳步推进,2030年前,中国航天员将首次踏上月球,在“广寒宫”插上五星红旗。
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航天人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坚持。神舟二十号航天员正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备战,他们的训练日记里写着:“每一个动作重复千遍,只为太空中的万无一失。”
同学们,航天梦不只属于科学家。数学课上解开的方程,可能是未来卫星轨道的计算公式;体育课锻炼的强健体魄,或许是航天员选拔的初试场;美术课描绘的星空,都可能成为空间站舱壁的设计灵感。科学的种子,在平凡的学习中悄然萌芽。
去年天舟飞船发射时,一位航天工程师分享:“我小时候最爱拆装收音机,老师不仅没批评,还送我一本《电子电路入门》。”今天的我们何其幸运,校园科技节可以体验卫星模型组装,图书馆里摆满了航天科普绘本。每一本翻开的书,都是通往星空的阶梯。
学习时,专注听讲,就是挣脱“拖延引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55颗卫星精准配合,提供毫米级定位。班级值日、小组实验时,协作精神同样重要。“玉兔号”在月球背面发现新型岩石,告诉我们:敢于走进“未知区”,才能看见新风景。
同学们,2025年中国航天日的主场展览正在紧锣密鼓布展。从空间站模型到月壤样本,从航天服体验到VR登月,这场航天嘉年华,正等待我们去感受。
让我们许下约定:多读一页航天故事,或许能设计更先进的飞船;记录一个科学疑问,可能解开宇宙奥秘;呵护同桌的航天梦,多年后在星空下并肩仰望。
春日阳光洒在国旗上,鲜红映照着五千年文明对苍穹的向往。愿我们以知识为燃料,以梦想为导航,在人生的发射场上——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谢谢大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