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4-5 06:50

17000元买iPhone?特朗普这波关税操作,把苹果坑惨了!

作者:微信文章
家人们最近美国又搞事情了!2025年4月2号,特朗普政府说什么“国家紧急状态”,直接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

这政策一出台,最慌的是谁?

全球科技圈的巨头苹果啊!

现在分析师们都在细细地算一笔账:要是那关税成本全部都算到了消费者的头上,嗯这样的话,iPhone16ProMax或许就得卖到2300美元啦!

啥概念?

就如同一部手机那般,花费约1.7万人民币,着实从原本的“中产标配”转变为了“土豪专属”;这剧情的大反转,竟然着实太过刺激啦!

一、关税一棒子下来,苹果供应链先遭罪

1)中国制造的“隐性成本”全暴露了

苹果现今70%的iPhone皆是咱中国所生产的,像郑州富士康、深圳比亚迪这般的代工厂,将苹果的“半壁江山”给支撑起来了。此前大家或许觉得“中国制造”仅仅是廉价且高效罢了,而今美国收取这34%的关税后,每部500美元的iPhone,抵达美国时成本竟直接多出了170美元!

有分析师就说了,“苹果过去十年,靠中国组装-全球卖的这种模式,现在却被关税砸出了一个大窟窿。2018年贸易战时,还能靠游说减免些许关税,但是这次反倒不好了,所有消费电子都被‘一刀切了居然连个缓冲带都不给留!”



2)价格像坐火箭,普通用户快扛不住了

咱来算算涨价有多夸张:

入门款iPhone16e当前为599美元,而且加税后更是直接涨至856美元,这样的价格甚至比2023年的Pro机型还要贵;

主流款iPhone16,从799美元,一下子跳到了1100美元,居然直接破千;

顶配的ProMax着实更厉害,1599美元呢,直接就涨到了2300美元,而且比一台MacBookAir还要贵!

美国调研机构称,手机价格若超过1500美元,买的人数便会锐减,而且直接减少了三分之二;若超过2000美元,基本上就无人问津了——这样的话,难道不是在将普通用户往外推吗?

3)资本市场先崩了:苹果市值一夜蒸发1500亿

政策刚公布之时,苹果股价开盘便急剧暴跌8.2%这一数值竟相当于1500亿美元付诸东流,创下了2020年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摩根士丹利其实直接给市场浇了一盆冷水,称:“大家所担忧的并非当下的涨价行为,而是苹果不得已将产能转移至印度,在未来三年里需额外支出50亿美元,此金额相当于去年净利润的7%,如此一来,谁又能够承受得住呢?”



二、苹果现在有多难?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1)让消费者买单怕把用户全赶跑

苹果曾经尝试过涨价,在2018年加征25%关税的时候,iPhoneXS系列涨了10%,而且结果就是当季的销量陡然暴跌了15%。

这次税率变得更高了,并且覆盖的范围也更为广泛了。分析师干脆地点明:“苹果的品牌溢价就如同一条橡皮筋,拉到1500美元的时候已经达到了极限;而且如果超过2000美元,它就会直接断裂——毕竟用户很快就会去选择三星、华为哪有不看重钱的道理呢?”

2)搬去印度生产坑比机会多

这几年苹果一直想“逃离中国”,把20%的产能搬到了印度,结果咋样呢?

印度工厂的良品率仅仅为85%,这与中国相比,低了12个百分点呢,而且在品控方面差了一大截。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良品率较低,进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印度本地的供应链,实在是跟不上节奏,而且70%的元器件依旧得从中国进口,这样一来,运费成本不但没有降低,反倒更高了。

印度政策还不稳定,2024年,刚对代工厂收了15%的利润税,把富士康都搞得停工了,这样的话,谁还敢安心去那儿建厂呢?而且如果说连富士康这样的大厂都被搞停工了,那其他企业岂不是更不敢轻易去印度建厂了?

3)自己扛成本利润直接腰斩

如果苹果狠下心来自己扛起34%的关税从2024年15%的利润率来看,直接暴跌至7.9%甚至连行业平均水平都达不到。更为关键的是,苹果每年12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有35%是靠iPhone所赚的钱来支撑的,一旦利润下降,芯片研发都会受到影响——难道说这不是在砸自己的未来吗?



三、整个行业都跟着“地震”有人哭有人笑

1)安卓阵营偷着乐:三星华为捡漏了

三星越南工厂,60%的零件自身能够生产,华为凭借“南泥湾计划”,将14纳米芯片予以搞定。2025年一季度,三星高端机在美市场份额增长了3个百分点,而华为借助“纯国产”概念也获得了2%的小众市场份额——苹果的损失,竟然全都化作了对手的机会。

2)美国本土制造雷声大雨点小

美国想凭借《芯片法案》实现本土生产,不过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厂生产成本竟比中国台湾高出40%,且产能仅能满足10%的需求。更为滑稽的是,百思买CEO抱怨道:“倘若iPhone售价为2000美元,这样分期付款的违约率将会提升50%,整个美国零售业都将遭受牵连!”

3)全球供应链大搬家:越南成最大赢家

现在越南电子制造业一年能够赚取800亿美元,并且有300家苹果供应商搬迁至那里;墨西哥凭借北美自贸协定,承接了约30%的产能;甚至连乌克兰也获得了摄像头订单——全球产业链正在进行重新的洗牌,其实哪里的政策较为稳定,哪里的成本相对较低,大家就会朝着那个地方跑去。



四、普通消费者:钱包才是最终“裁判”

在纽约苹果店,有个叫杰西卡的消费者说,“我愿意为好技术多花些钱,但是2300美元呢,它相当于我半个月的工资,这实在是太离谱啦。”美国消费者协会调查显示,68%的人讲,“涨价超过30%就换品牌”,相较于2018年竟然多了22%。而且说真的,大家的耐心好像真的快被耗尽啦。

更重要的是,iPhone以前一直,意味着“科技的普及化”,这样普通老百姓就能拥有高端产品了。但现在它已经变成了一种奢侈的东西,这和乔布斯当年所倡导的“让科技进入每一户家庭”的理念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有媒体评价说,“当手机的价格被政治因素影响,而且不是由技术创新来决定的时候,消费者还会像以前那样坚信‘苹果神话’吗?”

五、苹果的破局路:能想到的招都用上了

现在苹果一方面花费大量资金去游说美国国会,每周要投入50万美元呢,还把前高官给请来了帮忙促使政策调整;另一方面呢,它也在加快推进在泰国、马来西亚建设工厂的计划,想通过这个办法来分散可能存在的风险。在这同时,苹果还和台积电一起合作,在他们美国本土生产芯片。虽说这一行动花费不少钱,但是确实能得到一些关税的减免,从实际产生的效果来讲,这绝对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

但说到底,核心矛盾,其实是解决不了的:当贸易竟然变成了政治工具,企业反倒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得稍微想清楚:买一部手机,到底是为技术,而买单还是为关税博弈,而买单?



最后想说,2300美元的iPhone,不只是一部手机的涨价,更像是全球化时代的一个警示牌——当关税大棒乱挥,没有谁能独善其身,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甚至每个消费者,都得为这场博弈买单。希望这场风波早点过去,毕竟科技的意义,本就该是连接世界,而不是筑起高墙,你们说对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7000元买iPhone?特朗普这波关税操作,把苹果坑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