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发表于 2025-4-16 15:38

因关税争端更具吸引力?欧盟商会建议中国调整路线

多年来,中国推行雄心勃勃的产业政策,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部分贸易伙伴造成了威慑。当前的中美关税争端对中国构成重创,而在当地的欧盟商会看来,这其中也蕴含着机遇。



欧盟驻华商会认为,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加剧之际,中国有机会重塑其作为贸易伙伴的形象。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伦德(Jens Eskelund)在北京表示:“中国有机会被视为一个可靠、稳定、可预测的贸易伙伴。”不过他也强调,为此中国必须重新审视其对外经贸政策。这家商会代表约1700家在华欧盟企业。

商会指出,过去十年中国实施了“雄心勃勃但对欧企具有威慑力”的产业战略“2025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2025)。而如今,在美国为全球经济关系未来带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应向欧盟展现其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的意愿。

商会在一份最新文件中建议,中国可通过放弃“2025中国制造”等强协调性的产业政策,转向更加市场导向的改革路径,从而为中外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特别是在电动车领域,中国表现强劲,而欧盟已对其实施关税反制。

“2025中国制造”在部分领域取得成效
“2025中国制造”战略自2015年起实施,旨在推动中国企业在十项关键技术领域跻身全球领先地位。该计划曾令国际社会震惊,也使中国不再被视为单纯的合作伙伴,而被视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政府支持下,外国企业的市场份额被中企不断侵蚀。

为了加快技术进步,中国早期便展开了国际收购。例如,2016年家电企业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KUKA)。根据商会数据,截至2024年,中国每万名工人所配备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已超越德国,成为欧洲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欧盟商会认为,“2025中国制造”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尽管某些具体目标未完全实现,但总体而言,这一战略明显加快了中国制造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持续推进现代化
在一些行业,中国已成为技术引领者。例如,在电动车领域,中国通过本土化供应链成为全球最大市场。此外,中国正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船舶制造国,在铁路设备方面几乎不再依赖进口零部件。

不过,在航空领域表现相对不佳。尽管中国在无人机制造上取得成功,但国产大飞机C919仍严重依赖外资供应商。而在医药产业方面,中国能够自主生产大量药品,但多处于低价低质区间。商会预计,鉴于外国药品的高安全性,它们将在中国市场继续具有前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关税争端更具吸引力?欧盟商会建议中国调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