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怒批美国挑起关税战,你可知关税起源?
作者:微信文章2025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挑起贸易争端,关税战呈现“基准关税+对等关税+额外加征”的三重叠加效应,其中中国输美商品综合税率被一路加征,从10%到20%再到54%,随后又飙升至104%、125%、245%。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引发全球众多国家和机构的反对,全球贸易格局将出现重大转折。当今世界关税战引起如此大的变动,那古代关税是怎么样的呢?
奴隶社会时期的关税
奴隶社会时期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经历了夏、商、西周、东周的春秋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社会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奴隶变为奴隶主的财务,奴隶所产生的价值私有化,变成了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自由买卖。
奴隶社会时期关税比较简单,通常以食物、布帛等以物抵税。具可考证的历史文献表示,西周时期对边境贸易往来收取“关市之征”,用来充盈国库。
《周礼·地官》记载西周「司关」官职,专职稽查货物、征税,这机构就跟现代的税务局和海关稽查队类似。
由此可见,3000多年前的老祖宗就已经开始用税收来维持政权,已经具备当代社会关税的雏形。
封建时期的关税
封建社会时期从东周战国开始,经历秦、汉、魏、晋、隋唐到明清时期,跨越中国历史2000余年。在秦汉时期对流动商人征税,延续周代的关市之征。
在这个历史长河中、大唐盛世曾经是世界的政治经济中心,是空前盛大的封建王朝。在车马很慢、运转周期很长的时代,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唐朝作为一个开放贸易的王朝、亚洲各国使节商旅出使大唐,使得大唐的茶叶等农产品及瓷器、丝绸等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为大唐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唐朝统治者非常重视丝绸之路,在客商往来途中驻军保护商道安全。
在海外贸易中,设立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通过对蕃商的货物进行检查登记,然后依据法令抽税以及没收法律中不允的一些异物。
唐朝时期儒学和佛教盛行,唐朝对外贸易提倡诚信、守诺的原则,对友好国家施行”废关弛禁“政策,减少对外贸易关卡、但是对非友好国家也是采取很多限制,比如当时的突厥、吐蕃等国家,未经允许不得进关。
唐朝对贸易的管理方法,为后期2000多年的海外贸易建立深厚的基础,树立良好榜样。这与当今社会我们所采取的平等互惠,开放包容的贸易策略非常吻合。
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关税
明清时期为了维护天朝体制,防范外敌,海禁和朝贡的关税方式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阻碍,业为后期的衰落埋下伏笔。
清朝中晚期统治者闭关锁国,断绝海外贸易,导致中国经济军事实力下降,未能实现工业改革。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首次确立“协定关税”原则,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根据条约,进口货物税率被固定为“值百抽五”(5%),且需与外国协商调整。
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社会时期,中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渐丧失关税主导权力。例如《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主导税务司制度。海关、税收等权力由列强掌控,丧失自主权。
《那年花开月正圆剧照》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吴家经营的传统手工织布作坊,受到外资工业厂和官府资本合资的挤压导致破产,当今的美国就如吴家一般工业外流,外来产品入美倾销,影响美本土企业的发展。无奈举起关税大棒想夺回产业回流却没有配套措施,不考虑大坏境的影响,最终造成如今局面。
关税是保护国与国之间交易的桥梁。关税不平等、对贸易的影响非常大,低关税加速外国工业品倾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明面上是为了工业回流,其实也暗藏着政治阴谋。
社会主义时期的关税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第一部海关税则,标志着中国开始独立运用关税保护经济主权。此时关税以财政功能为主,同时承担限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国内产业的任务。
1994年建立以增值税为核心的税制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降低关税壁垒。至2001年加入WTO前,平均关税从43.2%降至15.3%。从单纯财政工具转向兼顾贸易调控和产业保护,例如通过关税配额管理敏感商品。
我国关税制度始终以“保护国家安全、促进产业升级、维护社会公平”为核心目标,经历了从封闭保护到开放协调的转型。
关税不是外交工具,中国拥有5000的历史文明,我们繁荣昌盛过,也曾衰败跌落谷底过,我们凭借顽强的意志赢得了抗战胜利,重新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上。我们上下一心,终有一日可以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曾经的大唐盛世终将重现。
特朗普主导的一场失败的“美国优先”实验,忽视全球化不可逆性、低估盟友反制能力、高估国内产业韧性。未来,美国若不能回归多边主义,其经济与政治影响力将进一步式微,而世界多极化格局将加速成型。
千年八卦史,一本正经说
喜欢关注,点个星穿越喵给你讲故事作者:穿越喵喜欢作者扫我
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儿,点我不香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