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4-23 02:37

谨防AI成为新八股

作者:微信文章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HDPJxh8dWlLEYwaicmdevVyjYtn0FJibQVANGQuDnSUdV0jzJkQcRG2p10OibSaSdIvIet6W1Kiah0X4ItKayduXlQ/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当下,伴随各类AI软件的“横空出世”,职场小白不再为PPT制作没新意而犯愁,毕业季的大学生不再捧着字典为论文降重而苦恼,办公室的文书也两眼发光惊呼“噫吁嚱,AI真神矣”。诚然,不断更新迭代的AI软件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库储备与算法进步,对话输出的内容越来越生动,在办公提效、辅助写作、社交娱乐等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把工作完全交给AI,特别是各类报告的撰写只靠输入几个“提示词”,让AI去动脑筋,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便捷的同时,却丢掉了最为珍贵的创新与严谨。

文字要有血有肉。文字只有被灌注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意志,才是有力量的。如果单单通过AI来搜罗拼凑句式,就难以凝聚起鲜明的核心观点,这样的材料往往带有一股“人机味”,自然缺乏新意。同时,AI也会“犯错”,在AI整理输出的大篇材料里,有时会出现一些表达错误,甚至有概率会出现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胡言乱语”。在辅助写作方面,AI更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搜索+整理”工具,它能够帮我们整理出一些常规的,或者说固定的表达句式,但是大量的成段照搬照抄,写出来的材料难免千篇一律。用AI软件辅助写作,可以让我们在写材料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寻求参考,搭建材料的大纲框架。用好AI,是将其整理输出的样板用以参考学习,从而更加快捷地为自己需要的材料“捏出筋骨”,而其中的具体内容,只有在自己动脑筋之后,才真正“有血有肉”。

措施要因地制宜。以“指尖”代替“脚尖”的调研报告没有“泥土气”,自然反映不了真实问题。通过AI的确能够搜索整理出一些地方好的措施做法,但如果简单拿来套用,就丢失掉了施策最为核心的“因地制宜”。AI只能为我们“怎么给出对策”开拓有限的思路,因为那些终究是别人别地做过的方案,诚然其中不乏创新的闪光点,但能否和自己所在的地方“对口”,仍然需要经过实际的调研考察、综合研判。再者,AI整理输出的材料,前段与后段的措施有时候难以在事实情况下“环环相扣”。因此,只能把AI当“素材库”,而不能当“政策库”,一味地用“拿来主义”简单套用,会陷入对AI过度依赖的陷阱当中,一旦让“键盘上的指尖跳动”代替“田间地头的步步脚印”,就好比丢下凿头,拿画笔在墙头涂涂画画,是冲破不了墙壁,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

思想要脚踏实地。纸面部署、纸面落实没办法把实质增长的小数点往前移。各类AI软件的研发问世,必定是研究人员行动上反复测试、思想上不断革新的成果。如果在撰写材料时,完全用AI代替思考,把“文字减负”减到重要工作的部署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谋划当中,就丢掉了AI本身诞生逻辑中的“严谨”与“创新”,因此要谨防AI成为新八股。正如那句“替代你的不是AI,而是会使用AI的人”,用AI能为工作减负,用好AI才能为工作实打实地提质增效。当我们在为诸多AI软件尤其是其中相当一部分表现亮眼的国产AI软件激动振奋时,更要怀着实事求是的敬畏心理去使用,让其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更好的服务。人机结合,需以人为主,用AI撰写材料不仅需要注意矫正纠偏,更是要始终把自己的想法、实际情况体现于文章当中,让撰写的材料有思想、有精神、更有用处。
作者:沈佳浩(桐庐县卫建局)
编辑:金丽敏(桐庐县桐君街道)
校对:闵婕 李泽桐 周琳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HDPJxh8dWlJkowyia2x6k9WqGdWlZ4Dic5PnghAVIlZMrWfxceg4jVyd6FVt5mUaFWfC0siaibq6E8aKx7ianFhyqbw/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欢迎积极投稿“桐豌豆”

稿件要求:

以评论文章为主,积极向上,观点鲜明,严禁抄袭,1000字左右

投稿方式:

twdsp2020@163.com(来稿请备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以附件word形式上传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谨防AI成为新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