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4-24 13:38

特朗普关税酿大祸,大豆滞销、车企暴跌,金融震荡,谁在摧毁政策根基?

作者:微信文章


特斯拉股价暴跌、美国农民怒吼、债市震荡……特朗普祭出“对等关税”后,反倒掀起了国内多重“反噬风暴”。

关税大棒原意是震慑外部对手,如今却砸向了农业、科技、金融三大根基。这场政策风暴,是否正在摧毁特朗普赖以生存的基本盘?


特朗普关税坑惨自家产业




4月,中国单周进口巴西大豆240万吨,美国大豆则在中西部农场堆成山,农民眼看着“金豆”变成“苦果”。

过去每吨能赚200美元的黄金作物,如今连收割都赔本。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本意是给中国、日本、墨西哥等主要出口国施压,试图借此倒逼制造业回流美国。

然而,中国的大豆订单一夜转向巴西,美国农民就瞬间失去了最大买家——这不仅击垮了农业出口链,也直接引爆了中西部农业州的情绪地雷。



与此同时,特斯拉这家被视作“美国技术旗帜”的企业也沦为政策误伤者。

随着关税覆盖其大量来自中国的零部件,Wedbush预测每辆车成本将上涨8000至12000美元,Model Y价格恐突破6万美元,极大削弱其在中国及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而中国对美汽车零部件反制关税的出台,又进一步压缩了其上海工厂的出口能力。

产业链两端“夹击”,导致特斯拉股价两天内暴跌18%,马斯克财富缩水超过300亿美元。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政府对外宣传关税是为“保护美国制造”,但数据显示,特斯拉本土化率高达75%,远超福特与通用。

结果关税打压的,恰恰是最本土化、最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

而这一切还只是表象。关税政策出台后,10年期美债收益率单周飙升40个基点,创下2003年以来最大涨幅。

资本市场的投票比选票更冷酷:资金开始抛售美债、逃离美国资产,反映出投资者对财政赤字、通胀失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全面焦虑。



农场、车厂、交易所,三线“倒戈”。关税并没有振兴美国制造,反倒催生了一场国内多点开花的“系统性反抗”。


利益集团的反向合力




表面看,这只是一次政策争议,但若将农业、科技、金融三大体系串联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场由“利益集团反噬”推动的政治拐点。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不仅未能削弱对手,反而激活了自身基本盘的集体反弹——这才是他政策服软背后的真正压力源。



首先是农业。美国中西部农场主历来是共和党的铁杆选民,但他们并不关心地缘政治,只关心收成与订单。

当大豆滞销直接影响农场生计时,这些原本支持特朗普的人开始质疑:我们的牺牲,到底为了谁的胜利?

其次是科技界。马斯克的“掀桌”不仅是情绪宣泄,更是整个硅谷态度的风向标。

从苹果到英伟达,再到高通、英特尔,这些科技巨头在全球产业链中早已“根植全球”。

关税破坏了它们的合作基础,也威胁到未来利润与创新能力。

而这类企业,是美国经济最具增长性的“硬资产”——若任其因政策误杀而流失竞争力,国家长远损失无法估量。



再看金融。债券市场并非舆论场,情绪不会说谎。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债、推高收益率,表明他们对美国政策方向已失去信心。

而一旦债市持续动荡,联邦政府借债成本上升,财政赤字将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华尔街的“用脚投票”正将特朗普逼向“经济理性回归”的悬崖边。

这三股力量背后,是一套完整的美国国家运作机制。

农民依赖土地与补贴,企业依赖供应链与技术自由,资本依赖信用与市场稳定——当关税政策冲击它们的根基时,它们自然会形成“政策反向合力”。

正是因为如此,特朗普才会说出要降低对华关税的话,他明白,不是中国赢了,而是他已经在美国国内失去了政策“免疫力”。



未来,中美博弈仍将持续,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关税内爆”,已经清楚传递了一个信号:脱离利益结构、强推口号式政策,终究难逃反噬宿命。

政策不是宣言,而是系统博弈的结果,任何脱离现实的激进路线,都终将在利益的回流中,被一寸寸拉回理性轨道。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朗普关税酿大祸,大豆滞销、车企暴跌,金融震荡,谁在摧毁政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