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的陷阱:希特勒如何误导德国经济
作者:微信文章【大纲】《大西洋月刊》回顾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迅速推行的高关税政策,旨在保护德国农业和工人,却引发贸易战。
文章通过希特勒经济团队的决策、数据和市场反应,揭示关税如何破坏德国经济复苏,损害出口并导致邻国报复。
核心观点是希特勒的关税政策不仅出于经济考量,更服务于民族主义和政治目标,最终为战争铺路。数据包括德国进出口额、失业率等,凸显政策后果。
《大西洋月刊》
1933年2月1日,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上台仅48小时,他的内阁已陷入激烈争论。
经济部长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Alfred Hugenberg)语气坚定:“农业需要更高的关税,这是必须满足的要求!”
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诺伊拉特(Konstantin von Neurath)却忧心忡忡,担心奥地利木材进口受阻和与苏联的2亿帝国马克贸易协定泡汤。
财政部长约翰·路德维希·施韦林·冯·克罗西克伯爵(Johann Ludwig Graf Schwerin von Krosigk)则催促“立即决策”。
希特勒却显得漫不经心,他只有一个目标:确保3月5日的国会选举顺利,避免“不可接受的动荡”。
希特勒对经济的理解简单粗暴。他曾欠下40万帝国马克的税款,对金融事务不屑一顾。他宣称:“通货膨胀是你想要才有的,价格稳定靠我的冲锋队(S.A.)!”
他将德国的经济困境归咎于犹太人,却缺乏清晰的解决方案。推行高关税,成为他上台后最早的经济决策之一。这不仅点燃了与邻国的贸易战,还为德国脆弱的复苏蒙上阴影。
关税的民族主义蓝图
希特勒的经济蓝图由纳粹党首席经济学家戈特弗里德·费德(Gottfried Feder)绘制。1932年5月,费德在一份32页的报告中提出,德国应通过“进口限制”保护本国工人和农民,反对“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经济”。
他写道:“德国工人不应依赖苏联奴隶或黑人。”高关税是核心工具,旨在让德国产品主导市场。这一计划迎合了希特勒的民族主义愿景:摆脱全球化束缚,打造自给自足的“德意志经济”。
费德
然而,这一愿景与现实背道而驰。
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重创德国,1930年代初,33%的德国工人失业。但到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时,经济已现复苏迹象。
德国经济研究所报告称,危机已“显著缓解”。《纽约时报》记载,希特勒上台的消息令德国股市飙升,投资者期待稳定。然而,关税传言和希特勒挑战宪政的举动,让市场警钟长鸣。
德国工业与贸易协会前部长爱德华·哈姆(Eduard Hamm)致信希特勒,警告高关税的危害。哈姆指出,德国每年进口15亿帝国马克的农产品,出口55亿帝国马克的工业品,出口支撑了300万个就业岗位。关税若引发贸易战,将重创工业,推高失业率。哈姆强调,自由市场依赖信任、法治和契约,德国需谨慎对待贸易政策。
贸易战的代价
希特勒不为所动。1933年2月10日,他宣布大幅提高关税,震惊舆论。《Vossische Zeitung》称其“超乎预期”,标志着德国经济“站在岔路口”。
《纽约时报》直言,这是对欧洲邻国的“贸易战”。关税主要针对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荷兰,农产品和纺织品的最惠国待遇被取消,部分关税暴涨500%。丹麦的牲畜几乎被逐出德国市场,农民陷入恐慌。荷兰警告将实施“强硬报复”,瑞典和丹麦也威胁反制。
后果迅速显现。诺伊拉特在内阁会议上报告,德国出口“显著萎缩”,与荷兰的非正式联系“突然中断”,瑞典、丹麦、法国和南斯拉夫的关系也趋于紧张。克罗西克预计,农业需额外1亿帝国马克的赤字支出。德国工业与贸易协会警告,德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高关税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重创出口导向的经济。
汉斯·约阿希姆·冯·罗尔(Hans Joachim von Rohr)在电台辩护,称关税将激励农民增产,如将猪油(Schmalz)进口关税提高,农民会养300磅的“猪油猪”而非200磅的“培根猪”。但批评者指出,培根比猪油更赚钱,且“猪油猪”饲料成本更高,农民可能破产。更重要的是,200年的国际贸易体系已证明其价值,希特勒的“国家经济”将导致“严重危机”,可能损失数十万就业岗位。
政治优先于经济
希特勒为何执意推行高关税?答案在于政治。3月5日的国会选举是他巩固权力的关键,他预计需1800万至1900万票。
他坦言:“没有经济计划能赢得如此多选民。”关税被包装为保护农民和工人的民族主义举措,与他2月10日晚在柏林体育宫的演讲遥相呼应。
那天,他身着褐色冲锋队制服,宣布要重建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的“疯狂”约束,恢复“生命、自由和幸福”。他虽未直接提及关税,却暗示自力更生是德国的未来。
希特勒的关税政策并非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其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前奏。2月9日,他向内阁透露,德国需“数十亿帝国马克”用于重新武装,“德国的未来完全取决于军队重建”。贸易战只是他与世界开战的序幕。
希特勒的关税未能实现其承诺。诺伊拉特曾警告,关税可能推高进口鸡蛋价格600%,损害消费者。
哈姆的预测成真:关税削弱了德国的工业出口,邻国的报复让经济雪上加霜。
到1933年3月,股市的初期涨势停滞,市场陷入不确定性。希特勒却毫不在意,他相信,只要赢得选举,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然而,这场贸易战埋下的种子,不仅伤害了德国经济,也为更大的冲突铺平了道路。❖
信息出处
https://www.theatlantic.com/ideas/archive/2025/04/nazi-germany-tariffs-trade/68252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