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天府四中教师前往深圳、武汉探寻未来课堂新样态
作者:微信文章数字化是引领未来的新浪潮,
教育与数智的碰撞,
将奏出人类文明教育更优美的乐章。
教育的终极意义,
不在于培养“聪明的工具”,
而在于守护“不完美却真实的人”。
在教育部全面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时代浪潮下,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明确提出,要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于教育教学的全要素与全过程,充分激发其变革教育的强大潜能。“人工智能+教育”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又将如何改变教与学?近日,天府四中13名教师分别前往深圳、武汉,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
提升”专题研讨会
4月18-19日,在彭世坤副校长、曾曼丽校长助理的带领下,天府四中一行9人前往深圳参加第七届“课堂变革与教学领导力提升”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人工智能条件下课堂教学方式变革”为核心议题,为教育创新发展搭建高端交流平台。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教育领域权威学者与人工智能技术专家,通过专题报告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同时,会议精心搭建全国名校校长经验交流平台,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多元视角的思维碰撞。
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副监事长杨念鲁开幕式致辞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工委书记
南山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
开幕式致辞
当代教育名家、课堂文化发展联盟理事长
冯恩洪作《数智时代深化课堂变革的
思考与建议》报告
《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
主持高中会场校长沙龙
校长沙龙
19日上午,小初与高中两场校长沙龙同步举行。在小初会场上,我校副校长彭世坤与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党委书记杨浪浪,杭州市天长小学书记、校长楼朝辉,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校长罗宏文,西安市高陵区第二实验小学执行校长高翠青及上海市建平中学西校校长董永刚在沙龙上就“回归育人本质——从生命主体性到师生共同课堂”论道。围绕 “如何唤醒学生生命主体性的个体觉醒”“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的团队赋能”“走向师生共生成长的生态重构”三个方面展开深度探讨。
彭世坤副校长基于学校“为了生命的自由生长”的根本教育主张,介绍了学校的课程建设、课程变革和教师培养等内容,阐述了“让每一个教师成长为自己的CEO”的教师培养、“让每一个孩子站在舞台正中央”的学生培育理念和“融创课堂”的“五生”教育价值追求与“融创”的八大内涵,发言赢得在场专家和同仁的高度评价。
课例展示
在18日下午举行的课例展示环节上,我校地理学科高依博老师受邀献课。课堂上,高老师以问题为导向,巧妙融入AI技术,带领学生深入探究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他借助即时反馈系统,实现了“数据驱动教学决策”,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通过打造“精准诊断-个性教学-辅助评价”的闭环教学体系,显著提升了课堂效率,为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优秀范例。
西安市东城第二学校执行校长贺永东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这是一堂精心设计的地理探究课,充分发挥AI技术优势,以问题引领学生主动探索。课堂中运用醍摩豆技术精准收集教学信息,通过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形成完整的教学闭环,是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
第二届“启智育新”论坛
4月18-21日,在杨智副校长的带领下,天府四中英语教师刘雪莹、信息技术教师王欣及网络管理员杨建彪老师一行4人前往武汉参加第二届“启智育新”论坛——“AI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本次活动汇聚了数百位教育界、科技界权威专家,围绕AI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展开思想碰撞。
在圆桌对话环节,北京市特级校长张义宝主持《AI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专题讨论,邀请韩力群院士、张建忠博士、刘知行秘书长、蔡雷总校长、杨智副校长,现场展开深度交流。
杨智校长表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AI教育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他明确指出,AI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以服务人类为宗旨,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此目标贡献力量。当前,AI在知识储备和内容积累方面已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我们还需深入探索,让AI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使AI成为教师的有力助手,赋能教育;同时,教师也应赋予AI人文精神和教育灵魂,共同推动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实现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AI扩展了教育的边界,
但教师的温度无可替代。”
在人工智能时代,
每一位教育人都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
拥抱、善用人工智能,
让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让人工智能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END
文案:熊希潼 李一帆
编辑:李一帆
初审:杨力
总编审:王远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