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打不过美国,就要来找中国联手? 日本首相希望能早日访华
作者:微信文章在国际贸易格局的剧烈震荡中,日本首相石破茂近期多次表达访华意愿,甚至不惜推迟原定访美行程,这一外交动向折射出日本在关税战夹缝中的艰难抉择。美国对日经济施压已突破传统贸易摩擦范畴,演变为对日本核心产业的“精准外科手术”。
在汽车领域,美方要求日本扩大美系车进口配额,直接冲击丰田、本田等本土车企的全球市场份额;农业方面,取消对美农产品关税壁垒的诉求,威胁日本大米、牛肉等高附加值产业的生存空间;军事层面,美方以“驻军费用分摊”为名索要额外军费,实质上将日本视为经济殖民地。这种“釜底抽薪”式打击导致日本经济陷入三重困境:制造业订单锐减,2025年一季度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8%;农业领域面临美国廉价农产品倾销风险,日本农户生存空间被压缩;安全成本飙升,2024年日本国防预算中驻日美军分摊费用占比已突破40%。这种“经济抽血”模式,使日本在关税战中完全丧失议价能力,被迫接受美方单方面制定的规则。面对美方经济霸凌,日本将目光投向我国市场,试图通过深化对华合作构建经济安全网。这种战略转向并非临时起意。2025年1月重启的“中日执政党交流机制,已为双方搭建政策沟通平台;
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访华期间,中日就共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达成初步共识;即将举行的日中友好议员联盟访华行程,更将聚焦关税互免、技术标准对接等实质性议题。这些动向表明,日本正试图将我国作为对抗美国关税战的经济缓冲带。石破茂政府的访华计划面临两难困境:既要通过深化对华合作缓解经济压力,又需避免过度刺激美国引发军事报复。这种矛盾心态体现在其外交策略的双重性上:一方面,石破茂在公开场合强调“中日关系稳定是首要任务”,另一方面又向美方承诺“将保持日美同盟的基石地位”。这种战略摇摆导致访华成果充满不确定性。石破茂的访华计划本质上是日本在关税战困局中的“求生博弈”。
这种战略转向虽能带来短期经济喘息机会,但若无法在历史认知、安全保障等核心议题上展现诚意,中日合作终将沦为权宜之计。对日本而言,真正的破局之道不在于在中美间“走钢丝”,而在于构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系,以平等姿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唯有如此,方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赢得主动权,而非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