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与云吞面
作者:微信文章“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这句话出自艾略特的《荒原》,却意外适合形容近期的国际贸易形势。
美国突然对全世界发动关税战,其中对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范围之广、税率之高,堪称贸易战的升级版。中国当然不会忍气吞声,立即宣布反制措施。
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关于全球化与分工的名言:“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独立做出这支笔。”全球化本质是资源与效率的最优配置,每个国家各有所长,都从中受益——享受更便宜的商品与服务。但逆全球化的周期已至,美国牺牲效率,换取产业自主与安全。
一时间,全球市场震荡,外贸企业的订单受到冲击,股市波动加剧。而外贸的寒冬,最终也会传导和影响到每一个普通人。但经济韧性极强的中国,早已不是2008年金融危机时那样依赖廉价出口。今天,我们的内需市场足够庞大,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也在增长。
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5年的政府工作任务,把大力提振消费放在第一位。
有些人说国内现在出口减少会生产过剩,工厂的商品堆得像小山却卖不出去。这事儿乍一听挺让人焦虑。其实就像咱们家里做饭一样。以前咱们的工厂主要是给外国人做“定制菜”,比如按照欧美人的口味做家电、按他们的节日生产圣诞商品,结果现在国际订单少了,这些“外国菜”摆在自家超市里当然没人买,但这不是菜做多了,而是菜不对胃口。
这种时候,政府把“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放在工作首位,不是出口受阴后的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从“出口导向”转向“内生增长”的必经之路。一线城市的消费市场,本身就是座富矿:老城居民怀念传统美食,白领追求时尚精品,年轻人热衷于打卡潮玩,这些需求层层叠叠,足以撑起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税战固然让人担忧,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最强大的地方,就在于老百姓的韧性和适应能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海啸,甚至疫情冲击,但每一次,都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机会。
今天,我们面临的不只是关税战,更是一次经济模式的转型契机——当外贸承压时,内需消费就是最好的避风港。而最能代表内需活力和韧性的,恰恰是那些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外面的关税战再激烈,街坊们的云吞面照吃,早茶照饮——广州话说:“淡淡定,有钱剩”。
荔湾这样的老城区,既有传统广式美食,又有新派潮流商场,更有历史文化景点。在严峻的外贸环境下,这样的消费场景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支撑。“内循环”不是空话,而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里——老百姓愿意花钱吃饭、购物、旅游,经济就不会垮。
传统美食、时尚潮流、文旅体验——老城区内需的三大特色项目
从荔湾区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去年荔湾在促进消费方面的发力:
“建设大西关片区、沙面、陈家祠和白鹅潭四大美食集聚区,举办“千年粤闽 味融非遗”美食文化节,打造“品味西关”区域公共品牌,成功注册全国首个区域公共品牌立体商标。”
上下九的美食文化节
“花卉、茶叶、水产等专业市场加快转型,黄沙水产中心竣工验收,江楠中心建成招商,9家专业市场获评广州市星级市场,汇美国际、apM时代国际成功向时尚化特色产业消费商圈转型。”
apM时代国际是五星级市场“开展“荔枝湾·新西关”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整合永庆坊、沙面、陈家祠等文旅资源,推出传统文化、美食购物等主题共10条精品旅游线路;精心组织水上花市、传统迎春花市、端午游龙、羊城菊会等重大民俗节庆活动,白鹅潭春节烟花汇演出圈出彩。”
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
从陶陶居的早茶到永庆坊的粤剧,从玉器城的直播到荔枝湾的游船,这些民生消费背后,是中国经济最坚韧的生命力。只要用心设计和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更贴心的服务,无需“刺激”,人们自会乐意付费。
五一假期将至,街坊们不妨放松心情、放下手机、放心出行,一起和家人去龙津东吃个团餐,在沙面岛拍张合影,到白鹅潭看次展览,享受一切值得的美好,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好玩又地道!荔湾五一游玩全攻略,快收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