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轰炸遗址地,守护国安新防线——“一带一路”人才实验班党支部国家安全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微信文章探寻轰炸遗址地,守护国安新防线
西南政法大学“一带一路”人才实验班党支部
国家安全主题党日活动
2025 年 4 月 15 日,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如期而至。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为深入开展以国家安全主题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根本,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4月15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党支部带领同学们前往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参观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深刻了解抗日战争时期重庆遭受日军轰炸的历史,体会先辈们“愈炸愈强”的不屈精神,从而更好地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保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纪念馆是为“记忆”而生的博物馆,它参与群体历史记忆的建构,从而维护群体稳定性、塑造主流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教育。走过昏暗的隧道,我们可以看见洞壁设有一面屏幕,两侧放置了长凳,这是根据亲历者回忆还原的避难场景。当我们坐在长凳上,在幽暗环境和沉重音效中,观看一部讲述重庆大轰炸始末的短片。在短片的最后,遇难者遗体在洞口层层叠起,洞厅顶部的孔明灯也盏盏点亮。孔明灯,是为了表达缅怀、哀思与祈福,顶部的孔明灯逐个亮起,隐喻逝去的生命。”在此氛围下,观者能更容易地理解当时人们所经受的灾难。
重庆大轰炸纪念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字资料以及逼真的场景复原,将同学们带回到那段充满苦难与抗争的岁月。1938年至1943年间,日军对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无差别轰炸,企图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然而,重庆人民并未屈服,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坚守家园,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在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被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打动。大家时而驻足凝视,时而低声交流,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在“六五惨案”展区,大家深刻了解了日军在重庆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无差别轰炸。在防空洞里面,无辜的百姓相互扶持,小小的防空洞容纳了一万多人,以至一千多无辜群众窒息踩踏身亡,酿成“六五惨案”。而在“愈炸愈强——重庆人民在轰炸中屹立不倒”展区,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重庆人民在苦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那一幅幅记录着重庆人民顽强抗争的图片和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重庆大轰炸中的人民的一封信,无不展示着重庆人民面对轰炸的奋勇和顽强精神,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让同学们深受鼓舞。
在最后,同学们来到“六五惨案”的重建原址。周围的雕塑、防空洞等昏暗潮湿的环境和狭小逼仄的空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通过观看纪录片和幸存者的讲述,同学们眼含热泪,不断回溯着这段屈辱的历史,深刻缅怀在重庆大轰炸中遇难的同胞。
重庆大轰炸惨案遗址,承载着一段不能忘却的创伤记忆,其内涵的悲伤与坚韧,以集体记忆的形式影响民族的整合与延续。战争的鲜活记忆,必须在它尚且清晰的时候传承给后人,那些残酷的战斗、英勇的牺牲和战争背后的正义、道德与智慧,必须从个体记忆转变成集体记忆,并传承给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后代。“六五惨案史实展馆”让公众在“直面”苦难的同时,将战争创伤和抗战文化传递给后人。在现场的沉浸式体验使公众亲历大轰炸的惨烈,通过“忆苦思甜”引导公众铭记战争的残酷、抗战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视和平。
重庆大轰炸惨案对国家安全意义重大,从历史维度看,它直观呈现了战争时期国家安全遭受的严重威胁,日本对重庆的狂轰滥炸,是对国家主权、国民安全的践踏,让我们铭记国家安全被破坏时的惨痛代价。站在当下,这一遗址时刻警醒着我们,国家安全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关乎每一个人的安危。在和平年代,维护国家安全,需从铭记历史开始,增强忧患意识,凝聚全民力量,筑起守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固防线,确保悲剧不再重演。此次活动将历史教育与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专业使命深度融合,通过“观、思、行”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让“一带一路”法律人才实验班的学子们在缅怀中坚定信仰,更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