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拍的复仇爽剧,太过瘾了
作者:微信文章Netflix拍的复仇爽剧,太过瘾了
刚看完《我的名字》,直接就坐不住了。
真不是我这老戏骨矫情,这部韩国复仇剧是真的把我这看过上万部片子的老眼镜给震住了。我承认我对韩剧常年抱有偏见,认为它们不是爱情就是狗血。但这回,Netflix这部"复仇爽剧"直接给我来了一记重拳——不是所有韩剧都是男女主角对视三集才牵手的狗血剧,有些是能把你按在座位上一口气看完的硬核动作剧。
01
为什么这么"爽"?
先说核心"爽点":这部剧从第一集就紧抓住你的喉咙不放。女主角尹智友(韩韶禧饰)眼睁睁看着自己毒贩父亲被杀,然后她变身复仇机器的过程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讲真,韩韶禧这个演员我压根不认识,查了下才知道她演过《夫妻的世界》。但这部剧拍完,怕是没人再敢小瞧她了。
这哪是什么偶像剧女主角,这TM是亚洲版的"弗莱迪·克鲁格"啊!短发,冷峻,身上永远带着伤。每一场打戏都是实打实的肉搏,没有那种好莱坞式的夸张特效和飘逸感,反而是拳拳到肉的那种压迫感。听说韩韶禧为了这部剧特意进行了三个月的体能训练,难怪动作戏这么真实——这不是那种"数据演员"能装出来的。
02
技术层面:韩式残暴美学的巅峰
从第一集16分钟那场雨中打斗开始,我就知道这剧不一般。导演金进民明显受到了"老男孩"和《恶人传》的影响,但又不是简单复制。他在狭窄空间的动作设计上显示出了老道的镜头语言——走廊追逐、厕所肉搏、仓库乱战每一场都有独特的空间利用和节奏把控。
摄影上采用了典型的韩式昏暗色调,蓝色和灰色是主色,配合大量的雨水和夜景,营造出一种压抑但不失美感的视觉风格。这种色调处理让我想起了《燃烧》,但叙事节奏却完全相反——这部剧从不墨迹,剪辑相当流畅,平均每集2-3场高能打戏,让人无暇喘息。
据说拍摄时有个镜头——就是女主在酒吧被十几个混混围攻那场戏——NG了26次,韩韶禧膝盖都摔破了,还坚持拍完。难怪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这么真实,这不是靠后期和特效能做出来的质感。
03
剧情解析:简单但不简化
剧情框架其实不复杂:女孩目睹父亲被杀→寻求黑帮帮助→卧底警察→发现真相→复仇。但编剧金巴达的处理手法很聪明,他并没有把这变成单纯的"爽文",而是在爽感中掺杂了人性的复杂性。
尤其是黑帮老大崔武镇(朴熙顺饰)这个角色,层次感极强。他既是智友的复仇导师,又与她父亲之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朴熙顺把这种亦师亦敌的复杂关系演绎得恰到好处——有些镜头他什么也没说,就一个眼神,半张脸隐在阴影里,传递出的信息量比整页台词还多。
警察卧底情节也处理得不落窠臼。智友不是那种无所不能的超级间谍,而是靠着一股狠劲儿和本能在两边疲于周旋,她会害怕,会出错,会信任错人。这种脆弱和坚毅的结合,让这个角色有了血肉。
04
社会背景:体制的无情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还触及了韩国警察系统的灰色地带和毒品交易的复杂网络。黑道和警方在剧中经常被描绘成一体两面,腐败和权力交织在一起,让智友的复仇之路成为了一场对抗体制本身的战争。
这让我想起了李沧东的《薄荷糖》中对体制无力感的表达,只不过《我的名字》选择了更直接的方式——暴力。在某种程度上,智友的每一次出拳,都是对那种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伸张正义的绝望呐喊。
还有个细节我特别注意,就是女主角在片中几乎没有爱情线。这在韩剧里简直是个异数!但恰恰是这种专注于复仇的纯粹性,让这部剧摆脱了传统韩剧的束缚,变得更加国际化和普世化。
05
缺点也不少
当然,短板也很明显。8集的篇幅让一些角色发展显得有些仓促,特别是女主和搭档柳甘南(安普贤饰)的关系转变太快,缺乏足够的铺垫。第六集后的剧情转折也有些刻意,有几处巧合实在是有点...咳咳,有点生硬。
还有就是那个大结局——我不剧透,但说真的,这结局处理得有点俗套了。不知道是不是韩国观众接受不了太黑暗的结局,最后那个处理方式让我觉得和前面残酷写实的风格有点脱节。
06
给谁看?
我给这部剧打个8.3分(满分10分)。
喜欢《老男孩》《恶人传》《黄海》这类韩式动作片的,绝对不要错过。如果你是那种受不了血腥场面的,或者期待着看浪漫爱情的,就别碰这剧了,真的,省得给我留言说"老鱼推荐的剧太暴力了"。
说实话,这种类型的剧放在十年前,可能只有我这种影痴才会追着看。但现在,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Netflix这种平台的崛起,这种硬核动作剧也能获得主流关注,这本身就是个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我始终认为,韩国电影工业最擅长的就是把类型片玩到极致,而《我的名字》证明他们在剧集领域同样有这个能力。
一个问题抛给各位:如果复仇最终没能带来救赎和平静,那么复仇本身还有意义吗?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部分数据来自网络,可能存在出入。如果喜欢我的影评风格,欢迎点赞关注,我是老鱼,咱们下期见!
往期回顾
◆
◆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