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参议院新计划将把8700名难民分散安置至各城区
德国最大的难民营——位于特格尔的白色轻质板房群落即将成为历史。这里的紧急安置床位将从6600个锐减至2600个,缩减至原本的三分之一。然而,营地的运营时间却被延长至少五年,至2031年6月。原因是:柏林将在前柏林航空航站楼前设立首都新的中央难民登记检查中心。特格尔北部的住宿减少,滕佩尔霍夫新建木结构难民村
与此同时,位于滕佩尔霍夫机场边缘的新模块化住房项目将在2.5万平方米土地上拔地而起,新增1100个住宿床位。该村将首次采用木质结构建造。不过,原有的运动设施(如迷你高尔夫、沙滩排球)以及纳粹强制劳动营遗址将不受影响。
分散式安置迫在眉睫
由于特格尔难民营规模缩减,柏林社会事务管理部门认为必须在全市范围内寻找并建立新的分散式住宿设施,总计需新增8700个床位。目前具体在哪些街区设置这些住宿点仍属保密信息。
然而,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迪尔克·施泰特纳(55岁)强烈反对这种设想:“这不可能发生,我们不会为新的住宿点拨款。”他主张应延长现有场所的使用时间,并在特格尔北部(目前仍有德军直升机驻扎)建设新的模块化住房,预计可容纳2000至3000人。
社会事务参议员支持分散安置
对此,社会事务参议员坎塞尔·基兹尔特佩(49岁,社民党)一直主张应将难民安置点分散,以缓解特格尔的压力。她在去年8月表示:“让14个人挤在一个狭小空间、看不到搬离希望,这是对人的不公。”
此前也有居民频繁投诉称特格尔周边有垃圾堆积和毒品使用问题。如今,特格尔的情况已有所缓解,目前不到一半床位被占用,仅剩2952人。
特格尔的新使命:柏林难民接收中心
未来,特格尔将承担起首都主要难民接收中心的任务。因为目前在莱尼肯多夫的奥拉宁堡街难民接收点将进行翻修。届时,所有抵达柏林的难民都必须先在特格尔登记,包括青少年年龄核查、安全审查和健康检查。这些工作将由警方及州级事务局的工作人员在前柏林航空C航站楼前的行政集装箱中完成。
根据欧盟新规,这一系列初步检查需在72小时内完成。社会事务部门预计,届时将有600起“筛查流程”同时进行。具备留居前景的难民将被转移至其他住宿点,而来自所谓“希望不大”国家的申请者则将继续留在特格尔,直到庇护程序结束。
特格尔空间释放带来城市开发新机遇
从负责难民安置的工作小组视角来看,通过压缩特格尔难民营使用面积,可以推动几个关键发展项目的实施,包括未来“城市科技创新园区”(Urban Tech Republic)、飞机库改建消防学院,以及住宅项目舒马赫新区(Schumacher Quartier)。 柏林的难民安置方案就像一场城市版的“拼图游戏”,官方似乎在努力把不少“难民拼图”移到更适合的地方。特格尔的巨大难民营即将缩减,人数减少到2600,虽然它的存在时间却被延长至2031年,这种“安置政策”的反转,对我来说简直像是一场历史剧的反复上演。
随着难民营规模的缩减,柏林市政府决定分散安置8700名难民。这就像是在为城市的某些区域增添新的“色彩”,但不同的是,这些颜色可不是油漆,而是需要具体安置的难民。社会事务参议员坎塞尔·基兹尔特佩对此表示支持,认为人们应该得到更为人道的居住条件,而不是像沙丁鱼罐头一样挤在狭小的空间中。
当然,在这场热闹的讨论中,也有反对声音。基民盟议会党团的迪尔克·施泰特纳则坚决表示不愿意为新的住宿点拨款,似乎他更倾向于让难民继续“扎根”在特格尔,甚至提出在现有设施上再增加一些住宿点,这种“留住客人”的想法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家不愿意关闭营业的酒店。
另外,特格尔的未来使命也逐渐明朗。在进行必要的登记、健康检查和安全审查后,难民将被转移到其他安置点,虽然有些来自“希望不大”国家的申请者可能仍需待在特格尔,直到申诉程序结束。听起来就像是一场“筛选大赛”,只有通过审查的才能获得更好的住房选择。
压缩特格尔的使用面积,不仅是为了提供更人性化的居住条件,还可能刺激城市开发的浪潮。想象一下,飞机库变身消防学院、城市科技创新园区呼之欲出,这样的转变不仅能让城市焕发新生,或许还能成为未来成功案例的典范。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政策就像是柏林市政府在打麻将,时而就要“吃”和“碰”,时而又得“过”。但无论你怎么打,最终目标都是让这座城市更美好,无论其中有多少间曲折与反对的声音。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