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系统地为退休储蓄,这样做就对了
法定养老金已难以满足多数人退休后的生活需求。为了维持原有生活水平,私人养老储蓄变得不可或缺。以下建议将帮助您系统性地为退休积累财富。德国的数字说明了一切:平均法定养老金约为1604欧元(税前)。如果想在退休后保持以往的生活质量,就需要及早采取对策。
从27岁开始,只要已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体系中缴费5年,就会每年自动收到一封信:养老金信息通知书。这封信将告知雇员其未来的法定养老金预期。
专家建议,退休后应至少保有相当于退休前最后净收入80%的生活资金。养老金缺口不会自动弥补,因此越早开始储蓄,每月所需投入就越少。不过,即便起步较晚,仍有希望——只要方法得当。
退休体系的三大支柱
德国的养老金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法定养老金、企业年金和私人养老金。其中私人养老金的作用正变得日益重要。
规划前,首先应计算自己的养老金缺口。可借助在线计算器,或向德国养老保险机构预约咨询。所需补足的是:目标退休收入与法定养老金之间的差额。
别错过企业年金的福利
企业年金(bAV)是一项常被低估的财富工具。自2002年起,雇员即拥有工资转换的法定权利。尤其因雇主需至少补贴15%,使得企业年金格外具有吸引力。
建议了解雇主是否提供更高比例的补贴。有些公司甚至全额资助企业年金。这类“免费”的养老金资金,千万不可忽视。
房产:无租生活的保障
许多德国人将自住房视为理想的退休保障方式。若能在退休前还清房贷,可节省租金并抵御未来住房成本上涨的风险。
不过,房产的附加费用及维护成本不可忽视。专家建议,每年应预留1%至2%的房产价值用于维修保养。未来还可能需要进行适老化改造。
股票与ETF:长期财富增长利器
从长期看,证券投资带来最优回报。特别是广泛分散投资的ETF(如MSCI World)表现稳定,可有效分散企业与地区风险。不过,市场波动令许多投资者对股市安全性感到担忧。
Ellwanger & Geiger私人银行业务主管Andreas Rapp表示:“只要投资周期在25年以上,广泛分散的股票投资历来都能实现正回报,即便期间遭遇市场危机。”
每月定投是一种理想的入门方式。例如:每月投资100欧元,年均收益6%,30年后理论上可积累超10万欧元。开始越早,复利效应越明显。
利用国家补贴政策
政府也提供多种支持私人养老的激励措施。除众所周知的“里斯特养老金”(Riester-Rente)外,“吕鲁普养老金”(Rürup-Rente)和基金类养老金账户亦可带来税收优惠。特别是通过“资产形成福利”(Vermögenswirksame Leistungen)可获得国家的员工储蓄补贴。
雇主每月可提供最高40欧元,若用于股票基金储蓄计划,国家每年还额外补贴最多80欧元。
退休后不只是积累,还要计划如何有序支出。经典的“四个百分点法则”认为:每年可支出退休资产的4%,以免资金过快耗尽。
避免典型错误
最常见的错误是:过晚甚至根本没有开始养老储蓄。过于保守的投资策略也可能带来问题。如:活期存款和储蓄账户虽安全,但在通胀之下逐渐贬值。
另一个错误是“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合理的资产配置至关重要,应在房地产、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和流动资金之间取得平衡。
正确的养老金规划没有“通用方案”,应根据个人情况量身定制。专业理财顾问可协助制定策略。只要有计划,有纪律,退休生活也能无忧无虑。 这篇文章提供了关于如何系统性地为退休储蓄的建议,主要强调了在德国的养老金体系中,私人养老储蓄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1. **法定养老金不足**: 法定养老金无法满足大多数人退休后的生活需求,因此个人需要提前进行储蓄。
2. **养老金信息通知书**: 从27岁开始,缴费超过5年的员工会收到养老金预期通知,这对规划未来至关重要。
3. **退休资金目标**: 专家建议,退休后至少应保留退休前最后净收入的80%。
4. **三大支柱**: 德国养老金体系由法定养老金、企业年金和私人养老金组成,后者愈发重要。
5. **企业年金**: 雇员应关注企业年金的福利,特别是在雇主的补贴下,企业年金成为一个划算的选择。
6. **房产投资**: 自住房被视为理想的退休保障,能避免租金开支,但需考虑维护成本。
7. **股票与ETF**: 长期的证券投资通常带来较高回报,尤其是广泛分散投资的ETF。
8. **政府补贴政策**: 政府对私人养老的支持措施应得到利用,如里斯特养老金及其他税收优惠。
9. **支出计划**: 退休后应合理规划支出,常见的“四个百分点法则”可以帮助设定支出比例。
10. **避免错误**: 提前规划、合理配置资产以及个性化的养老金计划是成功的关键。
通过这些考虑,个人可以更好地为退休生活做好准备,确保经济的独立和安全。
【本帖内容由人工智能提供,仅供参考,DOLC GmbH 不负任何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