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短期冲击减弱,一季度医药进出口微增
作者:微信文章减持、进出口、亏损、离职,为关键词
图/视觉中国
No.1
半年套现超百亿,高瓴大幅减持百济神州
据百济神州近日公告,高瓴资本旗下平台再度减持公司股份,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
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高瓴用七个月时间减持百济神州5.42个百分点股权,卖掉了一半以上的持股。虽然百济神州仍是高瓴前十大持仓股,但高瓴的持股比例从超过10%降至不足5%,套现超过百亿元,仅2025年一季度就套现超过数十亿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时,高瓴持有的百济神州股权价值为7亿美元,到2025年3月31日,已降至2.82亿美元,减少超过4.18亿美元(约和人民币30亿元)。
高瓴资本与百济神州合作11年,高瓴参与和支持百济神州共七轮的融资,从2014年的A轮,到2015年的B轮,从2016年美国上市,到上市后定向增发,再到中国香港上市,多年以来,高瓴都是百济神州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有业内人士对南财快讯表示,基金投资期一般不超过10年,高瓴此番减持主要是投资百济神州时间超10年,目前基金到期,LP(有限合伙人)有分配的需求,这是基金正常退出。“对投资机构来说,生意模式就是投资不同的标的,锁定收益退出后去看新投资,才能做资产再配置。”
近年来,百济神州业绩正在持续好转。财报显示,百济神州2024年营收为272.1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74.23亿元增长56.2%;2025年一季度实现首次季度在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下盈利,预计2025年经营利润为正。
No.2
诺和诺德CEO突然离职,“接班人还在找”
高层人事变动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日,诺和诺德首席执行官(CEO)Lars Fruergaard Jorgensen突然宣布离职。
诺和诺德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诺和诺德最近面临的市场挑战,以及自2024年年中以来公司股价的表现,公司做出了这一变更。”
Jorgensen离任,是由于担忧公司正在失去其在竞争激烈的肥胖药物市场中的先发优势。根据诺和诺德5月7日披露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公司实现总收入780.87亿丹麦克朗(约112.16亿美元),同比上升18%;其中,减肥、降糖药物司美格鲁肽全球销售额已占到诺和诺德总营收约71%。
然而,自2024年6月触及历史新高以来,该公司股价较去年6月的历史高点下跌了59%。主要原因是竞争对手礼来等正在蚕食其市场份额,同时其下一代注射剂CagriSema在临床试验结果中表现不及预期。
Jorgensen自2017年1月起担任诺和诺德的CEO ,他自1991 年大学毕业后便加入该公司,从企业财务部门起步,一路晋升至最高职位。在Jorgensen的领导下,诺和诺德凭借其减重药物Wegovy和Ozempic的销量飙升,成为世界肥胖药物市场的领导者,股价也随之攀升,使其一度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据诺和诺德披露薪酬报告,Jorgensen2023年的年薪约为682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6900万元),不过由于公司股价近一年来表现不佳,2024年,他的总薪酬降至571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5800万元)。诺和诺德的薪酬报告中显示,其2024年的薪酬包含一项短期激励计划,金额相当于最高薪酬的69%。他的基本工资与公司员工的薪酬水平一致,略有增长,而他的长期股权激励计划则有所下降。
据媒体报道,诺和诺德在公司102年的历史中只换过五任首席执行官。Jorgensen将继续担任CEO一段时间,以支持顺利过渡到新的领导层。诺和诺德正在寻找Jorgensen的继任者,并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公告。与此次变更相关的是,诺和诺德基金会主席Lars Rebien Sørensen将先以观察员的身份加入诺和诺德董事会。
No.3
美国关税短期冲击减弱,一季度医药进出口微增
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470.88亿美元,同比微增0.38%。5月13日,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一季度简报显示,出口额为266.32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主要依赖西药原料、医疗器械耗材等传统优势产品的持续增长;进口额则延续收缩态势,同比下降4.42%至204.56亿美元,反映国内产业升级带来的进口替代效应。2025年一季度,对美出口46.39亿美元,同比增长 9.6%,美国仍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单体市场,占比17.4%。据华鑫证券分析,医药虽然有部分被豁免,但仍有非豁免品种受到关税的冲击,5月 12日之后,美国订单有望显著恢复。从结构看,西药类产品以256.05亿美元占据54.4%的份额,仍是主导品种,其中西药原料出口111.08亿美元,同比增长5.19%,激素类、维生素类等细分品类表现亮眼,但呼吸系统用药、青霉素类等受国际竞争加剧影响出现下滑。医疗器械产品以195.61亿美元占比41.5%,同比增长5.38%,一次性耗材、医用敷料等低附加值产品仍是出口主力,而高端设备进口替代加速,医院诊断与治疗设备进口下降7.01%。中药类进出口额19.43亿美元,同比下滑3.42%,提取物出口7.83亿美元,增长9.35%。从医药交易方面看,根据医药魔方数据,2025年一季度,中国医药交易数量同比增加34%,交易总金额同比增加222%。美国制药企业也是全球医药交易的主要受让方,美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创新药市场,未来增长可能受到政策的干扰,但考虑美国商业保险模式占据主导,而且医疗体制改革需要长周期布局,创新药高度市场化定价机制仍将维持。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的研发效率和质量得到迅速提升,据DealForma数据显示,2024年约31%的大型跨国药企 引进的创新药候选分子来自中国。
No.4
一药企亏损超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四环生物近日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未弥补亏损为-731885671.41,实收股本为1029556222.00元,未弥补亏损金额超过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 从过往业绩看,四环生物营收增长乏力问题由来已久。2020年以来,公司营收持续下滑,从2020年的5.05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2.04亿元。归母净利润方面同样不容乐观,自2020年以来大幅下滑,其中,仅有2020年盈利2730万元,此后四年亏损幅度逐步扩大,到2024年亏损额已破亿元,近四年累计亏损额已近2.7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22.26%,归母净利润下滑幅度更是高达436.35%,为-1591.47万元。自2025年4月30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四环生物”变更为“*ST四环”。
往期 · 推荐
别错过优质内容,记得设置星标或在看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