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5-24 06:24

广角•行走┃美美与共绘新图——经济学者“一带一路”行思录(二)

作者:微信文章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nVzIHN1WYHHYXef966WJzfvlmqo5kdN6rC4TAx3v3Hfzo9LtTlSPuOf5kQicIEtJich54wicJicc04hc2wicWNj4Tw/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共建“一带一路”是经济全球化进入新时代的强劲动力和重要标志,是中国与沿线共建国家多赢、共赢、开放、多元和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平等友好合作。

本期继续说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的先行者、示范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国被誉为“人类21世纪的自然资源宝库”,中蒙俄在能源、矿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建立面向未来的稳定合作关系。



蒙晋奋进 向北开放

我在内蒙古自治区寻访,为内蒙古新质生产力发展态势欢欣鼓舞,2024年3月31日,新能源装机和并网规模突破1亿千瓦,全国第一,2025年4月,算力规模达12万P左右,90%以上为智能算力,亦居全国第一位,让我特别感受到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内蒙古担当。边境城市二连浩特成为蒙古国的“大超市”,蒙古国70%以上的日用品和80%的果蔬的陆路进口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同时,蒙古国、俄罗斯也是内蒙古上游商品的最大来源地,还是内蒙古机电等产品的重要出口市场。为此,内蒙古形成泛口岸经济新格局,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与各个口岸协同互动。乌兰察布市与二连浩特市通力发展,甘其毛都等口岸与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形成能源资源进口与加工基地的优势互补,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地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等地成立综合保税区等,通道经济和产业经济并举共兴。



尤其要说说山西省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乔家大院入门处的石刻地图表明,当年晋商开辟“万里茶路”南起武夷山,途经库伦(现乌兰巴托)至中俄边境通商口岸恰克图,在俄罗斯境内继续延伸,成为连接东西方的国际商贸文明之路,为中蒙俄通道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后山西积极推动以煤炭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型,推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2017年经济增长7.1%,增速居全国之首,在全国的位次由上年的第30位跨越前移至第20位。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0.9%,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2.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长65.6%。近十年来,山西持续转型,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奋起直追,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经济呈现稳步向好发展态势。



我在今年3月专程寻访山西,所到之处,无论是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中华第一雄关雁门关、塞外要津大同市,还是代表性的本地企业,都在叙说晋商厚植家国情怀与“万里茶道”经济文化交流的生动故事。山西是“一带一路”大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蒙俄经济走廊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处,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多个口岸紧密相连,为中欧班列提供货源组织、运输中转等坚实支持,具有北穿二连浩特进蒙、俄通欧洲,东经京、津向东北到俄远东和韩、日等地的区位优势,向西与新亚欧大陆桥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通道之中哈俄通道,促进北方地区整体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共建共兴。



山西与蒙古国、俄罗斯贸易往来频繁。2022年,山西与蒙古国进出口贸易额达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22%;半挂车用公路牵引车、贱金属及其制品、车辆等是山西主要出口商品,2024年从蒙古国进口铁矿石达51.79万吨,货值2亿多元人民币,为山西钢铁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支持。山西装备制造、建材、电子等产业的产品和技术深受俄罗斯欢迎。山西企业中标俄罗斯共青城炼油厂建设项目C3标段制氢、蒸汽回收、石脑油中间罐区施工总承包安装工程,这是山西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及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山西长治市至莫斯科班列开通,国产品牌汽车整车从长铁绿能物流园发车,经阿拉山口出境,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



紧密合作 示范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强铁路、公路等互联互通建设,推进通关和运输便利化,促进过境运输合作。打通基础设施的五个通道,即连接中俄的铁路通道、连接亚欧的公路通道、出口中国的电力通道、经由蒙古国的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

发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示范效应。中国是俄罗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4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是俄罗斯第一大牛肉、海产品进口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木材、肥料等,中资企业在俄罗斯兴建了40余个园区,以农业种植园区和木材加工园区为主。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机电产品、服装、汽车等,在能源、矿业、电子、化工、防空、反导、核技术等领域有广泛深入拓展的合作空间。中国与俄罗斯在航空、航天领域有合作基础,正加快落实建设“北京—莫斯科”跨越欧亚大陆高速运输通道,还将带动中俄双边及中蒙俄三方运输物流产业增长,推动蒙古国及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达190.47亿美元,同比增长8.5%,占蒙古国同期外贸总额的69.5%。中国从蒙古国进口矿产品等,向蒙古国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中蒙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在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口岸建设和海关、产能与投资合作、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合作、生态环保合作、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七个方面成效显著,发挥着“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最快最好部分的示范效应,彰显“一带一路”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协力推进蒙古国草原之路建设。“草原之路”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主要包括口岸复兴、能源复兴、工业复兴、城乡复兴、绿色发展复兴、国家效率复兴六方面内容,为中国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产能扩张空间。该政策特别聚焦口岸交通瓶颈,迫切于口岸复兴。中国基建企业、新能源企业进军投资蒙古国,对接其国家战略性基建项目,协力蒙古国清除口岸障碍,打通交通运输的关键节点,加快中蒙铁路、公路、口岸、铁矿、铜矿、铅锌矿、铀矿、煤炭、石油、电力、化工、汽车制造、轻工和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和矿能资源大项目产业投资合作,将蒙古国口岸用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连接成网,对旧道路进行改建,建设一批新高速公路,并大幅提升其航空运输业水平,助其实现跨越式发展。

促进蒙古国实现多元化发展和市场目标。蒙古国期望经济多元发展,通过中国渠道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打造区域内的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扩大出口市场范围,实现市场目标。蒙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先目标是中国、俄罗斯、韩国和日本,最主要的目标市场是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贸易顺差,使其在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促进“一带一路”东北亚及中亚经济发展。蒙古国有着建设中俄过境运输,以及由中国通往东北亚及全球市场的强烈愿望,变“内陆国”为“陆联国”。因此,内蒙古自治区着力发挥好二连浩特、策克、甘其毛都、珠恩嘎达布其、阿日哈沙特、满都拉、巴格毛都等与蒙古国物资流通的主要传统通道作用,加强乌兰察布、呼伦贝尔等地级市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建设和功能发挥,加强公路网建设,促进中蒙及与朝、韩、俄、日等周边国家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

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加速中蒙俄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必使整个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受益,有利于中国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等省区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区域内多个口岸城市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节点、平台及亮点,产生战略转移、开放创新、经济互补、走廊节点、边疆安定、生态文明等新效应,助力中国与东北亚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得以稳固、扩展和延续;同时,有利于中国西北地区经济和CAREC(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稳固“新丝绸之路”的中亚路线。

面向未来 更广空间

新时代中蒙俄经贸关系必然成为中蒙俄三国和相关国家、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的生产—市场合作互利共生关系,促进和平发展的开放包容性经贸合作关系,赋能“一带一路”发展,满足中蒙俄多边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愿望,带动、促进中蒙俄在经贸、文化、教育、卫生、人文等领域的合作达到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典范性合作水平。

面向未来,中蒙俄合作有更广阔空间,其着力点主要是——

建设口岸更加完善。中国与俄罗斯口岸比较密集,中俄之间有22个陆路口岸。蒙古国是与中国陆地边境线最长的邻国,中蒙之间有17个陆路口岸,其中有13个公路口岸和4个铁路口岸。要协调好口岸的设置建设和通行作息,以甘其毛都口岸AGV无人驾驶车+智能卡口自动完成查验为标杆,使中蒙口岸人货通行更为便捷顺达,并且可以考虑恢复通行甘肃省与蒙古国关闭的马鬃山口岸,促进西北地区开放。
加快布局产业园区。把中国最北自贸试验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黑河、绥芬河三个片区)——办得更好。协助蒙古国进一步建设好阿拉坦布拉格自贸区、扎门乌德自贸区、赛音山达工业区和查干淖尔自贸区四个经济特区,建设优化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跨境经济区、边民互贸区等,打造呼伦贝尔中蒙俄合作先导区,加速推动中蒙俄三国在贸易、物流、制造、旅游、服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整合三国优质特色资源,建设具有现代化的商业和城市服务功能,创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且有影响力的综合产业园区,加快中国制造业落地,改变蒙古国经济模式较为单一、整体经济水平较落后的现状,进一步激发、鼓励中国东部沿海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复制企业合作成功模式。

扩大内需绿色发展。中蒙俄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矿产等多个领域实现更积极对接合作,特别是要重新开放、增强甘肃省与蒙古国的口岸交往关系,拓展我国中西部与蒙古国的经贸关系,通过全面增强多边贸易不断拉动扩大各自内需,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增长。加强技术合作,拓宽中蒙俄技术领域互利空间。中国具有绿色发展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蒙方、俄方则拥有丰富资源和市场需求,通过共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通过建设项目和人文项目,加强对高科技人才的培育,推动三国贸易和投资发展;合力提升蒙古国、俄罗斯矿产品深加工产业比重,提升农牧产品生产加工等轻工产业水平,提高消费品在三国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推动贸易结构更加优化;加强三国在智能农牧业、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节能减排、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沙漠化等全球性挑战,更加科学地利用贝加尔湖等水资源,建设俄罗斯远东地区,彻底改造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地区戈壁沙漠为牧场良田。



建设更优良出海口。加强中蒙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及在跨境物流方面更紧密合作。要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长远建设出发,考量俄罗斯物流重新定向、拓展东向运输线路,包括经由蒙古国前往中国、亚洲其他目的地的交通刚需,助力蒙古国纵贯铁路建设及铁路现代化改建,加快推进亚洲公路网3号线和4号线蒙古国境内段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

蒙古国跨境运输有效利用我国出海港口。一是充分运用好目前中国渤海沿线港口,特别是针对蒙古国矿产输出需求,规划陆海联运,改造升级智能化其最近出海口锦州港、营口港,继续用好天津港,促进中方更多优质产品出口到蒙古国,蒙古国优质农牧及矿产等资源更好引进中国,并借助中国出海向全球发送。二是加强这些港口中俄“冰上丝绸之路”节点港口地位作用,发挥时间、运输成本优势,开展锦州港、营口港、天津新港至挪威和丹麦等北欧国家的北极往返线路。三是积极利用中俄协定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内贸港口地位,增强蒙古国出海新通道,使之更好融入以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为主的战略通道之中。四是规划落实2024年5月16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精神,谋划建设吉林省珲春市“飞地”与俄朝交界地区的日本海新港口,加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关系及外溢效应,加强区域共赢,共建东北亚新增长极。

(作者为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

本文刊载于《金融博览》2025年第5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nVzIHN1WYEtgGZ5wrGReicH2uxYnmxRKSEw8QJdy3MFDmhCnqibyFdfQcx3gIw0QhOREqkDPCAfhsl26cnIeM2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投稿邮箱:

jrbl2011@163.com

订阅方式:

1. 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2-488

2. 电话订阅:010-6326 503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广角•行走┃美美与共绘新图——经济学者“一带一路”行思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