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6-6 10:40

企业拥抱AI的方法

作者:微信文章
AI技术的发展一路狂飙,日新月异。AI已来,毋庸置疑。如何拥抱AI,迈入AI时代,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1. AI 时代的商业变革与挑战
技术重塑商业基因:生成式AI(如大模型)突破传统 “输入- 输出” 模式,具备类人认知能力,推动企业从工具应用转向生态重构。2024 年企业在大模型相关AI 支出激增至138 亿美元,标志着AI 成为商业竞争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心口不一” 困境:尽管65% 的企业认为GenAI 将带来颠覆性变化,但实际落地中存在“战略模糊、组织脱节、人才焦虑”等问题。例如,仅48% 的生成式 AI 项目进入生产阶段,多数企业困于概念验证与规模应用的“价值鸿沟”。战略与执行的断层:顶层缺乏清晰路线图(仅35% 的CEO 制定AI 战略),中层部门协同低效(70% 的 AI 应用呈 “孤岛” 状态),基层对AI 存在抵触(35% 员工持消极态度)。
2. AI 战略框架:3×3 战略矩阵


横轴:战略目标广度

降本增效:聚焦核心业务效率提升(如自动化客服、内容生成)。

驱动增长:开拓新市场与收入模式(如精准营销、个性化推荐)。

模式创新:重构行业价值链条(如从产品导向转向平台思维)。

纵轴:落地深度

探索期(概念验证):小范围试验,快速验证业务价值(如 A/B 测试)。

规模期(扩展规模):跨部门协同,形成标准化流程(如建立AI 能力中心)。重构期(组织重构):融入核心业务流程,重塑组织能力(如流程自动化、智能体协作)。



3. 成功实践的关键要素

组织协同:打破部门壁垒,建立跨职能团队(如美的 “四层 AI 应用支撑体系”)。

技术与业务融合:从 “技术叠加” 转向 “原生集成”(如欧莱雅 Content Hub 平台重构内容生产流程)。

人才与文化:通过培训(如伊利 “Digital Leadership” 认证)和激励机制(如麦肯锡强调员工参与)推动 AI 普及。

数据与生态:构建企业专属 “数字 DNA”(如垂直领域模型训练),开放合作生态(如 Shutterstock 与 OpenAI 合作)。




4. 未来趋势

智能体协作:从单一工具转向多智能体系统,实现自动化流程(如 Google 预测 82% 企业将在 3 年内部署智能体)。

垂直领域深化:行业专属模型(如医疗、金融)成为竞争壁垒,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员工自主创新:年轻员工(“AI 原住民”)推动基层 AI 应用,管理者需重视自下而上的创新(如某耐消品企业万名员工参与 AI 内容创作)。




对企业家的行动建议

1. 战略定位:明确目标,分层推进

聚焦高价值场景:优先在核心业务(如营销、研发)选择 “降本增效” 或 “驱动增长” 的场景试点,避免盲目 “广撒网”。例如,头部企业聚焦核心职能的 AI 项目 ROI 比普通企业高 2.1 倍。

制定清晰路线图:结合 “3×3 矩阵” 评估现状,设定可衡量的阶段性目标(如从探索期的 “快速验证” 到规模期的 “ROI 导向”)。建议 CEO 亲自参与业务场景决策,避免仅关注顶层设计。




2. 组织变革:打破壁垒,激活人才

构建跨职能协作机制:设立 AI 能力中心或 “数业融合铁三角”(技术 + 数据 + 业务),如伊利通过 “编外产品经理” 机制整合消费者洞察。

推动 “技术民主化”:提供全员 AI 培训(如某耐消品企业成立 AI 兴趣俱乐部),将 AI 工具融入日常工作流(如欧莱雅 Content Hub 支持一键生成营销素材),降低使用门槛。

调整激励与考核:将 AI 应用纳入 KPI(如员工使用 AI 工具的频率、业务提效指标),奖励创新案例(如麦肯锡建议表彰 “AI 倡导者”)。




3. 技术落地:从工具到生态

优先“Quick Win” 验证价值:选择短周期、易量化的场景快速试点(如美的 AI 生成 30 万张图片节约成本),用数据说服组织支持。

投资长期能力建设:

构建企业专属模型:利用自有数据训练垂直领域模型(如伊利 “YILI-AI” 整合产品创新全流程数据),形成“数字 DNA”。拥抱智能体与自动化:探索多智能体协作(如客户支持、供应链优化),逐步替代重复性工作(如 Google 预测智能体将成为企业标配)。


开放生态合作:与技术供应商、高校等联合开发(如Shutterstock 与OpenAI 合作解决版权问题),避免依赖单一技术路线。



4. 文化与认知:塑造 “先行后知” 的进化思维

管理层以身作则:CEO 需传递 “试验 - 反思 - 调优” 的迭代理念,容忍试错(如特赞提倡 “先行后知”),避免因短期 ROI 压力放弃长期布局。

应对伦理与安全:建立 AI 合规框架(如欧莱雅明确人像内容需真人实拍),防范数据隐私与技术滥用风险。

关注年轻一代需求:针对 “AI 原住民”(如 00 后员工)设计工具与流程,利用其技术敏感度推动基层创新(如某家居品牌鼓励一线员工参与 AI 内容创作)。




AI 时代的商业进化本质是战略认知与组织能力的双重跃迁。企业家需以 “3×3 矩阵” 为导航,在战略上明确目标优先级,在执行中打破组织惯性,通过技术原生整合、人才激活与生态合作,将 AI 从 “试验性工具” 转化为企业的 “数字 DNA”。唯有如此,才能在寒武纪式的商业爆发中,从 “适者生存” 走向 “引领进化”。

﹌𓆜𓆝𓆞𓆟𓆜𓆡𓆡𓆡𓆜𓆝𓆞𓆟𓆜﹌

🌟🌟🌟关注“管理学大师兄”公众号,发送消息“AI”,即可免费获得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导出品的《AI时代的商业进化蓝图(中文版)》报告进一步阅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拥抱AI的方法